大业十四年(618年4月11日),江都兵变之后,为宇文化及叛军所弑。杨侗追谥为明皇帝,庙号世祖;唐高祖李渊追谥为炀皇帝。
有关谥号的起源,大概就分成二种叫法,其一是谥号始于西汉初期,周公之谥;其二便是谥号产生于西汉中后期的恭王、懿王环节,而后面一种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西汉以后,谥号获得了普遍的实施,直至秦始皇阶段,嬴政觉得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之嫌,因此将其撤销,不会再实行。直到西汉建立以后,才又逐渐推行。
谥号是在人去世以后,后代依据其平生功过而给予的一种点评,由于针对一个人的点评难以用三言两语讲明白,因此便拥有给谥号的做法,用一个简易的谥号来高宽比归纳一个人的是非功过。而可以得到大家点评的,也一定是有真实身份的人,因此 ,古时候的谥号仅有去世的帝妃、诸侯国和重臣才能够得到,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有着谥号,也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
隋炀帝杨广,才华横溢,文治武功,扩疆拓土,为中华大一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他也被后世称为暴君,荒淫无度,民不聊生,他的历史评价充满了争议。
而隋炀帝杨广的谥号“炀”,便是唐高祖李渊所赐。可是,杨广并不是只有一个谥号,仅仅隋炀帝这一谥号过度深得人心,因此得到广为流传上千年。
按《谥法》说法,“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绝世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无情无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
总的归纳而言,便是迷恋美色、背叛人心、凌虐百姓、个人行为道德缺失。而这一“炀”字也很好地总结了隋炀帝杨广死前的行为,可以说隋炀帝能得此谥号也是“当之无愧”。
其实在此之前,杨广还曾有两个谥号,一个是杨氏族人杨桐被扶上皇位后,给杨广的谥号是"明"的美谥,随后窦建德打着为杨广报仇的旗号称帝后,给杨广的谥号为"闵"的平谥。
李渊当上皇帝后,虽然杨李两家有亲戚关系,但毕竟曾是人家的臣子,夺取人家的家业,如果不把杨广名声搞臭,无法遮掩李唐篡位的事实。
为让自己行为披上合法化的外衣,让自己的背叛更加合理化,这是所有篡位夺取政权的皇帝,对前朝的通行做法,所以李渊添油加醋也要把杨广描绘成罪大恶极的暴君,以此让新王朝更加容易为人接受。恶谥"炀"由此最终戴在了杨广的头上,一戴就是1000多年。
如果历史上李渊没有当上皇帝,而是杨桐或者窦建德,杨广可能就是"隋明帝"、"隋闵帝"了。
因此 ,有关谥号这一做法,实际上来看并不是完全公平。人死后,所有的一切都只有交给后代来评定,自己没法去干预。
大家还可以见到,基本上所有的“恶谥”全是末代皇帝,由于她们的谥号并由不得自己的子孙后代而定,只是由新王朝的皇帝来决定,因而,免不了有失公正,将前朝皇帝的恶变大。
历史君:知名新锐历史作家,擅长明清、民国、古代史,粉丝数百万。新媒十大影响力新媒体人物,新媒榜百大风云自媒体,青年新媒体典型代表人物之一。
代表作:《拿得起放不下的大明史》,《有趣得让人睡不着的中国史》。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历史君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杨广被李渊追谥为“炀”,“炀”到底是什么意思?发布于2023-11-11 11: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