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722年10月,中国最后一位明君圣主康熙帝驾崩,享年六十七岁。康熙在位近六十年,开创了康雍乾盛世,奠定了清朝江山。然而,他的驾崩却为皇室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康熙帝虽有多位皇子,却一直未明确立储。诸皇子之间明争暗斗,皇位继承人选成为一个巨大的疑团。当康熙帝的第四子胤禛最终夺得皇位,成为雍正帝时,整个王朝为之震惊。
因为在众皇子中,胤禛的威望远不如其兄长胤礽。而雍正登基后首日,竟然突然下令处死康熙帝近60年的心腹太监赵昌。
赵昌对康熙了如指掌,这一举动更增加了人们对雍正夺位的疑虑。雍正这样仓促处死心腹,难道是要灭口,掩盖某些秘密?他为登基付出的代价究竟有多大?
一
康熙晚年,皇子众多,诸子之间暗流涌动。皇太子胤礽久经考验,最有希望继承大统。然而他几次失意,渐渐失去康熙的信任。康熙也没有废黜他的太子之位,以维稳人心。但实际上,真正的皇位继承人并不确定。
其实,胤禛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四王爷。他生性孤僻,不善言语,也无心结交朝中权贵。胤禛整日挂心佛法,闭门念佛,很少过问政事。朝臣们甚至称他为“冷面王爷”,认为他无心争夺皇位。
但在表面平静的背后,胤禛早已布下天罗地网,暗中拉拢人心,谋划稳妥的夺位之路。他先是笼络了统领禁卫军的大将军隆科多,让对方成为自己最坚定的支持者。又拉拢年羹尧、李卫等重要军官,表达支持自己继位的立场。
通过这些重要势力的扶持,再加上自己在文字处理上的过硬能力,胤禛逐渐成为夺嫡的最大黑马。到1721年,康熙明确要传位之时,胤禛已经占尽优势,一举夺得皇位。
胤禛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深谙权谋,知晓军权的重要性。禁卫军掌控帝都局势,扶持者即君主。胤禛暗中拉拢隆科多,就是想控制禁军,从根本上掌控大局。这种精细算计,可见胤禛政治手腕之高,不仅是冷漠寡言之人。
与此同时,胤禛还注意结交汉族文臣,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他博览群书,博学多识,不仅通晓满语,也通晓汉文。胤禛常常表示,希望效法汉族先贤治国理政。这让文臣官僚对他另眼相看,成为稳固政权的有利条件。
二
1722年10月20日,康熙帝在留守热河的行宫内驾崩。各方势力都在猜测皇位继承人的身份,紧张兮兮等待诏书颁布。在这风声鹤唳之时,胤禛果断出手,拉拢隆科多发布康熙遗诏,宣布自己为帝。
在隆科多的禁卫军压境下,朝中群臣只能服从命运。11月8日,雍正帝正式登基称帝,年号雍正。一时间,整个王朝为之震惊,人人都在讨论这出人意料的夺嫡剧本。
而就在雍正登基的第一个晚上,这个冷峻寡言的新君主做出一个让所有人哑然的举动:他下令将康熙帝近60年的贴身太监赵昌处死。
赵昌是康熙年少时侍奉左右的太监,后来一直跟随康熙帝左右。赵昌聪明伶俐,深得康熙帝信任。可以说,赵昌对康熙的私密之事了如指掌,是少数知晓皇位继承内情的人选。但是一个刚登基的新君主,第一天就杀了前朝皇帝的心腹,这在历史上可谓史无前例。
处决赵昌的命令是在半夜唐突下达的。起初听命的御林军将士们面面相觑,不敢贸然行事。但在隆科多的再三催促下,众人还是押走了赵昌。临刑前,赵昌面无惧色,只是不停地念叨“陛下没有遗诏”这样的话语,似在诉说某些秘密。很快,刀落之声响起,赵昌英年早逝。
三
此举立刻在朝野散布开来,人人都在揣测这个意味深长的举动背后的原因。大臣们传阅小报,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人猜测,康熙帝临终前定有遗诏,只是雍正帝拿不出真诏,这才急于灭口。
也有人认为,雍正并非康熙指定的继承人,怕赵昌传播真相,所以先下手为强。更甚者认为,康熙被雍正所弑,赵昌知情,所以遭诛杀。这些猜测在民间传播,使雍正的继位之路蒙上一层阴影。
其实,雍正此举另有隐情。他本就是通过周密部署得到皇位,并无亏心。但雍正命人查看过赵昌的居所,发现其私藏有朝中机要,以及康熙批阅的奏折。这些文件若被敌对势力利用,足以动摇国本。
出于维护大局稳定的考虑,雍正决定除去这个巨大的隐患。他认为赵昌死后,自己的诸多举措也能平息这场风波。只要治国有方,自然可以让百姓信服,不必过分在乎这场政治斗争。
对雍正来说,赵昌不过是个跟了康熙多年的太监,并非自己的心腹或知己。处决他只是出于谨慎,并非泄私愤。雍正本就是位心思缜密之人,所有举动都是为了获取最大利益。他明白,夺位初期必须果断处置隐患,以免对大局造成动荡。
四
雍正登基后果然大祭天下,收拾善后。他先是发布《登楹训》,向百姓表达自己秉承康熙遗志、捍卫正统的决心。又推行惩治贪污,简化吏治等新政,显示自己治国有方。这些举措很快就打消人们对其继位的疑虑,也淡化了赵昌被杀一事。
与此同时,雍正迅速削除其他潜在威胁。他利用文字狱整肃异己,并存疑忌皇太子。也将亲信如鄂尔泰提拔至要职,控制朝政大权。通过这种手段,雍正巩固了自己的权力,确保大局安定。
雍正先祭天报国,又迅速改革惩贪,这些措施赢得了人心。百姓看到雍正勤政爱民的一面,对他登基的质疑也就消失殆尽。可以说,雍正上台后将治国之道发挥到极致,让所有人对他刮目相看,不再过分在意夺位过程中的种种争议。
其实,雍正本性并不残忍,但继位之初必须严打以立威。他也明白,想要稳定局面,暂时需要舍弃一些仁义道德。为了国家长治久安,牺牲一个赵昌,可以说是无可厚非。
这样看来,雍正首日杀赵昌,并非单纯的泄私憾。而是从大局出发,清除隐患;又从根本上稳定自己的龙位。用今天的话说,这可以视为雍正的一种特殊手段,目的在于巩固政权,维护国家整体利益。
五
雍正登基后将整个王朝推向鼎盛,被视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明君。当年那场轰轰烈烈的政治斗争,也在雍正一系列正确举措下渐渐平息。诸王再无异心,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的局面延续多年。
可见,赵昌之死并未影响雍正开创康雍乾盛世的历史功绩。他也因登基初期的果决之举,赢得时间和空间来实行他的改革。这为清朝中后期的黄金时代奠定基础。
当然,以今人的道德观看,生命是十分宝贵的。但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雍正不得不舍小我,成就大我,以一人之死换取整个王朝的稳定。这种处置或可议,但也不失为一个明君应有的胸怀与气节。
历史君:知名新锐历史作家,擅长明清、民国、古代史,粉丝数百万。新媒十大影响力新媒体人物,新媒榜百大风云自媒体,青年新媒体典型代表人物之一。
代表作:《拿得起放不下的大明史》,《有趣得让人睡不着的中国史》。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历史君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康熙刚驾崩,雍正就连夜处死了父亲60年的心腹,他知道了什么?发布于2023-11-11 11: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