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

   

    义,繁体作義、羛,从羊从我,羊为善,则以善束已为义。从羊从弗,则无我之意伦理的古亦作儀甲骨文其字形像带装饰的锯齿状长柄兵器,这种兵器是用在各种仪典上的礼器,后用于比喻礼仪、威仪,并引申指品德的根本。 “义”与“德”、“仁”一样,具有普遍意义上的道德精神和道德原则的意味。《国语》:夫仁、礼、勇,皆民之为也。以义死用谓之勇,奉义顺则谓之礼,畜义丰功谓之仁。这里义不是具体规范而是精神原则,“义”内在于“仁”、“礼”、“勇”,并构成此三德之本质。比如“勇”,单纯的武力和不怕死并不是勇,必与义结合,“率义之谓勇”,《左传》:“死而不义非勇也”;《论语》:“见义不为无勇也”、“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礼记》“仁者义之本也”。《孟子.离娄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只要“义”之所在,言必信,行必果也可以不要,可见“义”的重要,当然,自孔子开始对言必信,行必果评价就不高,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亦可以为士。固执的坚守言必信行必果的样子,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士了。

   有一种观点认为,“仁”为儒之核心,“义”为墨之核义。因为孔儒看重亲情,首重对内(亲)要“仁”,其次对公(外)要“义”,仁者人也,亲亲为大。而墨家讲“兼爱”,“交相利”,以“义”为先,“万事莫贵于义”。儒,墨均不反对“仁”和“义”,只是有何者为先的区别。另外“义”的另一种写法“羛”则是被墨家极力主张的写法,现代与“义”有关的词如“见义勇为”,“急公好义”,“大义灭亲”等甚至看不到与亲的关系,让人感觉“仁”“义”相斥,则是主要是受墨家的影响了。

    现代所谓传统文化,故然以儒家为主,也不乏法、墨、道、名、扬朱的影响,甚至儒在后世传播及演化的滥觞中,很多己发生改变,即使与孔子相去不远,被视为儒之正统的孟子,也已与孔儒有很大不同。

    但无论如何变迁,助人为乐、不出卖朋友、不助纣为虐、见义勇为、义在利先、勇于担当,都是“义”的核心含义,也是我们应该遵循的核心价值!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说文解字——义发布于2023-12-19 0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