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





“智”,古写法及演变有:知、智,早见于甲骨文,但写法有争议,从“大”从“口”从“子(于)”。西周金文上部从“知”从“于”下部从“日”。本义是聪明,智力强。引申义有智慧、智谋、计谋、策略、有智慧的人等。与知通用,知识、知道、了解之意。甲骨文作从于,知声。形旁于是竽的象形字,表示智的本义与竽声可知心迹有关。“知”是从口、矢声的形声字,本义为口之所陈,心迹可识。“智”与“知”声韵并同。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道篇》“智慧出”作“知慧出”,《战国纵横家书》“智能免国”作“知能免国",智乃后分化而为智字。毛公鼎:“弘唯乃智。”《老子》:“绝圣弃智,民利百倍。”中山王骨鼎:“事愚女(如)智。也做为氏族姓,战国晋有智伯,出自荀姓,始祖为智庄子荀首,荀首是晋献公托孤大臣荀息的幼孙,因功被封在智邑,后代以智为氏
智的字意:1、聪明:甚智其子——《韩非子·说难》;不可谓智——《墨子·公输》。2、智慧、智谋: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四时能变谓之智。——《管子》;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贾谊《治安策》。3、知道: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智”既有上述字义的解释,也被赋于道德意义上含义。“仁、义、礼、智、信”被儒家称为五常,“常”就是指人们举止行为的常理,行为规范,不可以违背。其中:处事果断周密,不蛮干,知道什么时候该聪明,懂得藏拙,就是智。比较典型的就是《论语》孔子评价宁武子:“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说:宁武子这个人,国家正常运行则表现的很智慧,国家陷入混乱则表现的很愚蠢,孔子感叹道:像宁武子这么(在国家正常时)表现出智慧很容易,装作愚蠢则一般人做不到。并且产生了一个成语“愚不可及”,可惜后人做出了完全相反的解读。
孔子时代,按照”五常“去做,就可以成为正人君子,否则可能成为小人。应该说,“五常”的道德含义和评价至今仍有积极的意义.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发布于2023-12-19 00:10:58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