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


 

信,构字以来变化不大,从“人言”,“人口”,信之一字与说话有关,段玉裁《说文解字》:言必由衷之意,说的话发自内心为信。《墨子》:言合于意也,语言要与内心的意愿一致。《囯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按照自身的定位(人格)行事叫信。可见都是言行一致,说过就要兑现的意思。
“信”的伦理含义产生较晚,西周金文中尚无“信”字,文献中也无具有伦理意义的“信”字,而《诗经》,《尚书》“信”字则多见,多做动词用,仅有相信的含义。“信”做为伦理概念,始发达于春秋时期,而我们常知道的一句话是:春秋无义。可见,当生活中一种深埋心底,视为当然的概念被破坏时,其概念才会明晰并发明出来。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精辟!世有“不信”然后有“信”。论语: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并且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对于信还是给与很高评价的,但更多的似乎是一种手段,在道德层面对君子的修身要求则属于第二位的原则,“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亦可以为次矣”:说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虽然很浅薄固执,但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吧。”“到了孟子时代,干脆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只要有大“义”,面子上的信也不要了。与《论语》有子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意思是承诺符合“义”的话,还是要兑现的,相一致。信不信不要紧,关键看符不符合“义”。
近代以来,什么是“义”已经越来越有模糊的倾向,“信”也就越来越不信了,电影电视剧小说等等,充斥着所谓“商业智慧”、“做人智慧”,究其实不过是尔虞我诈,传统道德几近于消失,“发掘、保护、传承”好的传统文化十分必要!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说文解字——信发布于2023-12-19 00:10:52

美丽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