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

    忠,甲骨文中未见,最早见于战国时期金文。许慎《说文解字》:忠,敬也,从心,中声敬者,肃也未有尽心而不敬者。也有认为:不是形声字,而是会意字,从中,从心,心在中为。即把心放在正中,不偏不倚,无论对待什么,只要把心的位置摆正,则是忠。中的本义就是正,是距离两边或周围同样距离。这样所表示的就是内心的中正,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这样来对待人和事,就是

    孔子“忠”的道德含义,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有平等的意思,反映在君臣关系上,则是对君、上权威的限制。《论语·八佾"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在对待普通人问题上,仍然有对等含义: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就是: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老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百姓就会尽忠于你;你选用善良的人,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

    后期儒者,自董仲舒忽悠的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后,中国进入了以“儒”家思想作为统治者主体意识形态时期,儒学取得了无以伦比的统治地位同时,逐渐失去了学术独立的地位,其他学说逐渐式微,失去了与“儒学”平等竞争的阵地,儒学由此也变得逐渐封闭、保守、自私起来,在统治阶级支持下,传统儒学概念发生改变,众多具有双向道德约束的概念变成了对“臣民”的单项约束,传统文化中本就极其稀少的“契约精神”几乎荡然无存。东汉经学盛行,马融感于有《孝经》无“忠经”而编撰了《忠经》,把“忠”说成了天地间至德至理,评价人行为的最高准则,说:忠能固君臣、安社稷、感天地、动鬼神,而况於人乎。

    宋及以后,中央集权制更为完善和健全。同时在思想上也更为禁锢。反映在实践中,对人们的愚弄和摧残也更为厉害。这时对“忠”、“孝”的宣传更为荒唐,成为“愚忠”、“愚孝”,以致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等,变为唯一正确的、天经地义的道德规范。完全失去了孔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对等含义,而且其恐怖之处简直令人不寒而栗!小时听评书《岳飞传》每听到主讲人那充满正义感而又激潮澎湃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时总会恐惧地看着老爸,生怕他那天会叫我亡去。如此种种,恐怕孔夫子也是始料所不及。至于特殊年代的:“三忠于,四无限”则是“忠”作为最高德行的最后滥觞。

    论语十二章点评解字至今一共才不到十个字,以后还会解下去。已经解读的几个字,都是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概念。但主要是从字的原意及发端等阐释。论语十二章点评以为:在现代化大潮下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和发扬,这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本源,正像傅斯年对胡适说的:“我们思想新、信仰新,我们在思想方面完全是西洋化了(论语十二章点评也以为,现代化就是西化,从科学发明到哲学思维,从社会制度到现代伦理,尽管我们不愿承认);但在安身立命之处,我们仍旧是传统的中国人。但论语十二章点评同样认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一定要回到真的传统中去寻找,最少要找到战国、春秋时期,最好是西周时期,因为那时正是中华文明形成、成熟的关键所在。其后的发展演绎,虽不能说一无是处,但总归乏善可陈(诗词歌赋除外),唯一一次的理论创新,就是宋明理学,却也是大量汲取佛教文化的结果。从后来的《三字经》《弟子规》中是找不到传统的,更没有文明。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说文解字——忠发布于2023-12-19 00:10:46

美丽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