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道,所行道也。甲骨文的“道”就是一个人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原意很简单,后来引申出多重意义。有规律说,道理、真理说,世界本源说。金岳霖认为“道”近乎中国传统“哲学中最上的概念或最高的境界”。

   《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太极生两仪,两仪就是一阴一阳,可理解为对立的两个方面,两者又统一于太极之内,他们贯穿于事物发展全过程,因此说:一阴一阳构成了“道”,道就是规律,这是中国古代的辩证法。又有:“形而上者之谓道 ,形而下者之谓器”。居于一般形态之上的(规律)就是道,一般形态的具体内容,就是普通的器物,比较拗口,一般这么译,也有不同意见。《易经》中的“道”,基本上是规律的含义。庄子说:“道者,万物之所由也,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为事逆之则败,顺之则成。”大道(内在规律)是万物所产生的根源,一般事物不合乎道,就会灭亡,契合道就能生存。做事违背大道就会失败,随顺天道就会成功。

   老子讲“道”稍有不同,《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这一句的解释自古就产生极大不同。其一:道若可以言说,就不是永恒常在之道。这是主流解释,从韩非子到三国时的王弼都这么说,都主张道不可言说。其二:道可以言说,但不是人间常俗之道。这是唐代以后产生的认识。其三:道可以言说,但道非恒常不变之道。这种解释以唐玄宗为主并得到广泛认可(这个皇帝除了本职工作以外,还有学术贡献呵)。马王堆出土帛书《老子》第一句则作:“道可道也,非恒道也”。解释为:道是可以被认识的,但道又是处在运动状态之中的,这种运动状态不是一点也不变化的。与上述第三种解释接近,似乎更符合现代哲学的认识。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道,就像一个无底的杯子,永远不会装满溢出。深远啊,就像万物的本源(读到这里,是不是有宇宙中一种天体“黑洞”的感觉,都是体积不大,却又无穷深远,可以吸入任何靠近的物质,包括光线)。

    道德经中的“道”不只是规律,他超出了一般性规律的概念,具有世界本源的含义,与《易经》已经稍不同。

   《论语》中的“道”。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能够听到“道”,晚上就死也值得了。这里的道应该是所谓先王之道,解释成道理、理论、原则或者真理。又“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士”有志于追求道(真理),那些嫌弃穿得不好,吃的不好的人,不配谈论道

   《论语》中的“道”更多的是指道理、道路、原则、真理。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说文解字——道发布于2023-12-19 00:09:54

美丽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