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

    “鬼”字出现较早,始见于商代甲骨文,上面一个大头,下面一个跪着的人。《说文》:“人所归为鬼。从人”。死人为归人。《左传》:“子产曰:鬼有所归,乃不为厉。”鬼魂有归宿,于是不会变成厉鬼(害人)。

    一种说法是商周社会中人戴一种吓人的面具以代表人们观念中的鬼。《礼记·祭义》中说:“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谓之鬼。”大家都会死去,死后归于尘土,就是鬼。这里很明确地指出了“鬼”来自哪里。在商文化中“鬼”可能还有死去祖先的含义,孔子说:“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祭祀不该自己祭祀的鬼神(非自己的祖先或父母),那是献媚;见到合乎正义的事而不做,那是没有勇气。祁同伟在别人(领导)的父母墓前嚎啕大哭,受到同僚的鄙视,其伦理渊源正在于此。

   “鬼”在商代也可能指远方或者专指一个部落或部族政权,称为“鬼方”,也有说法是东迁的雅利安人。鬼方大约在陕西、山西、内蒙一带。甲骨文中多次出现,似乎是商的一个下属方国,清代王国维在《鬼方猃狁考》认为鬼方其实就是匈奴的前身;现代考古有认为陕西李家崖文化即为商代的鬼方。《易经》中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这里的高宗就是商高宗武丁。

    “鬼”还用于表达神秘莫测等含义,《韩非子·八经》:“故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高明的统治者行使权力像天一样光明正大,用人则要隐秘莫测(让人猜不透)。其后出现的鬼鬼祟祟、捣鬼、心里有鬼等词都是这个意思。

     “鬼”也用于对沉迷于不良嗜好或患病已深的人的称呼——如:酒鬼、色鬼、烟鬼、鸦片鬼、懒鬼、痨病鬼、死鬼。当然,死鬼还有特殊的含义,类似一种爱称。

******

                 一个鬼故事              

   (原文):满媪,余弟乳母也,有女曰荔姐,嫁为近村民家妻。一日,闻母病,不及待婿同行,遽狼狈而来。时已入夜,缺月微明,顾见一人追之急,度是强暴,而旷野无可呼救。乃映身古冢白杨下,纳簪珥怀中,解绦系颈,披发吐舌,瞪目直视,以待其人。将近,反招之坐。及逼视,知为缢鬼,惊仆不起。荔姐竟狂奔得免。次日,喧传某家少年遇鬼中恶,其鬼今尚随之,已发狂谵语。后医药符箓皆无验,竟癫痫终身。

   (译文):满大娘,是我弟弟的奶妈,她有个女儿叫荔姐,嫁给近村一个村民做妻子。有一天,听说她娘病了,来不及等她男人一同走,急忙出门,匆匆赶回娘家去。那时天已黑了,天上半个月亮,微弱的月光照在大地上。半路上,回头看见后面有个人急匆匆追赶上来,她认为这个人一定是个坏蛋,可田野空旷,没有什么人可以呼救。她就钻进古坟地的白杨树下面,把发簪耳环都取下放进口袋,把身上丝带解下绕在脖子上,披散头发,伸出舌头,张大眼睛,向前直视,等那人靠近。那人走近她时,她反倒向他招手,叫他坐下。那人走近荔姐,一看这模样,以为碰上吊死鬼了,吓得半死,跌倒在地爬不起来。乘这个机会,荔姐拼命奔胞,到底避免了那坏蛋的侮辱。第二天,街上纷纷传说,某家一个年青人夜里碰上鬼中了邪,这鬼现在还跟着他,他已经发了疯胡言乱语。求医服药,念经画符都赶不走那个鬼。后来,这个人就这样疯癫了一生。

心里有鬼的人最怕鬼!

这个故事是纪晓岚提供的,在此就不表示感谢了,要看更多鬼故事,《聊斋志异》里很多,我就不班门弄斧了,哈哈哈。

 

******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说文解字——鬼发布于2023-12-19 00:03:52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