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

一、字源
相,会意字。早见于甲骨文,其形体为“木”加“目”,早期结构并不固定,或作上下结构,或作左右结构。其中的“木”就是树木。“目”是人的眼睛,即今之“目”的象形字,此处表示看的意思。学者们根据“相”字的结构,将其最初意义理解为看树木。由此可以得知“相”字的构形,透露了先民喜欢树木的心理,他们是一些爱看树的人。在他们看来,大地上的树木最值得看,而且百看不厌。许慎用“省视”来训释“相”,正体现了先民的这种心理。“相”作“细看”“认真看”的意思是从“看树木“的初义引申出来的。也有的学者将“相”字中的“木”理解为木材。清代古文字学家徐灏《说文解字注笺》引戴侗日:“相,度才也。工师用木,必相视其长短、曲直、阴阳、刚柔之所宜也。相之取义始于此会意。“这就是说古代的工匠用木材做器具之前,必须认真选材,因此要仔细观察木材的质地。而“相”所表示的本义就是考察木材。此说也不无道理。下图为相字演变

二、用法
“相”期初是仔细看、观察、了解的意思,是动词,后又有观察到的、了解到的意思,成了观察的对象。后又引申出相互、对照、模仿、辅助、帮助的意思。与“像”、“象”有重叠含义。
·李密《陈情表》:“茕茕孑立([qióng qióng jié lì]),形影相吊”。孤苦伶仃,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安慰。李白 《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木兰诗》:“爷娘闻女来,出门相扶将。”爹娘听说女儿回来了,相互搀扶着出门迎接。这里都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相互、相对的意思。《孟子·滕文公上》:“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事物是千差万别的,这是客观情形。有的相差一倍、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相差千倍万倍,你(认为)他们都相类同把他们放在一起,是扰乱天下。这里是相差的意思。习主席分别在20142015年引用,以说明人类文明的不同、文化的不同。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金相玉式,艳溢锱毫”。黄金的形象玉石的质地,一丝一毫都光彩夺目。金相玉式也称金相玉质,是形容词,这里的“相”是形象、表象的意思。《诗经·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看老鼠还有一张皮,(这个)人却没有一点威仪(形象)这里“相”作副词用,有看到,观察的含义。《论衡·订鬼》:“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伯乐学习观察马(是否是千里马)时,所看见的一切都是马。这里的“相”就是相看,观察优劣的意思。类似“相亲”就是观察优劣,可否为亲的意思。《荀子·王霸》:“相者,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以饰朝廷臣下百事之分,度其功劳,论其庆赏,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宰相,是朝廷百官的长官,总揽国家大事要事,安排好朝廷和百官的职责和管辖范围,量度他们的功劳,论定他们的奖赏,年终时把他们成绩、功劳报告君主。这里的“相”是宰相的意思,“相”成为“宰相”,就是因为有观察、了解、衡量优劣的意思。能够了解衡量其他人的优劣,当然就有了主宰的功能和权力。《周礼·秋官·司仪》:“司仪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以昭仪容、辞令、揖让之节”。司仪掌管迎接各等宾客的迎宾礼赞,告知仪容、言辞和行礼的差别。这里的“摈相”是指引导礼仪礼赞的人。
“相”字在佛教中表示一切事物的外观性状和观念、意识、认识等。如:“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自我意识,他人意识、大众意识、贪恋生死的意识。这里的“相”有正反两方面的意思,如“我相”一是自我意识,二是(在意)他人对我的认识。“人相”有他人的意识又有我对他人的认识。佛家主张:“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你看到的表象和事物自身反映的特征名相(名相,即《老子》中说的:“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暂时命名一下,并不是对象的主体的永恒特征。与《金刚经中》:“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基本同义。)皆是主观意识的产物,并不反映事物的永恒真实性,所有的“相”都非“实相”,因为万事因缘而生,缘尽而灭,所有的认识和表象都是“空”的。因此:“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能分辨出所有“相”(事物、认识、意识等等)都不是他表现出来的真实的“相”(事物、认识、意识等等),就能达到智慧的境界了(见如来)。同样,“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能自如地离开了一切“相”,就可以称为佛了(智慧者)。
曹子曰:
世人知“名相”者多矣,而能辩“名相”者少也。何以故,虽佛曰:生、老、病、死、爱离别、怨憎会、求不得为人生七苦,然谁不乐“生”,区区胎中之苦,岂能强于生后之乐!“老”故令人悲苦,然年老之前懵懂之乐、青春冲动、壮怀激烈,岂不乐在其中。“病”之一事,人食五谷杂而不为五牲六畜所食亦足以宽慰。至于一“死”,经历一生,或归于祖先同类,或等待末日审判以期升入天堂,总有归宿,岂足痛哉。乃至“爱离别”、“怨憎会”、“求不得”,人生缺憾亦不失别样之美。
名相者,一时之实相也,永恒之虚无也。虽知其远近、大小之理,亦不必有近持远失之憾。杨子不愿拔一毛而利天下,非不愿也,实一毛而于天下无涉也。黑洞来临,万物皆殁于其中,岂银河所能抗哉!岂万千银河所能抗哉!人固不必忧黑洞吞没太阳,亦不必贡献一毛而拯救地球。易曰:乐天知命,故无忧;孔曰:下学上达,天知我。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说文解字——相发布于2023-12-19 00:02:08

美丽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