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翻译&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全文&论语读后感
1 | |
译文:夫子说:《关雎》这篇诗歌,欢乐而不过分,悲哀而不伤害(自己)。论语十二章点评:哀伤、喜乐是人之常情,这里提出哀伤或喜乐都不要过分,淫,这里是过多、过分的意思。儒家主张中和,过犹不及。 |
2 |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
译文:子鲁哀公问宰我关于土地神主用什么木料,宰我回答说:夏代用松木,商代应柏木,周代用栗木,意思是使人民畏惧战栗。孔子听说后说:已经做完的事不必再说了,已经实行的事也不用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追究了。论语十二章点评:这段话的意思颇为晦涩,不明所以。孔子主张既往不咎?也可能是对领导的事既往不咎。在下层,孔子主张:“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这与我们常常理解的“以德报怨”是不同的,实际上“以德报怨”是老子的主张。《春秋》记载鲁庄公四年:纪侯大去其国,说的是纪国君永远地失去了他的国(死了),其实是纪国被齐国灭国了,同为诸侯,齐襄公无周天子之命而伐灭一国,按理说是不合法、不合礼的,但在这里孔子却用了一个很隐晦的说法,所谓春秋笔法,并没有谴责齐襄公,只说纪国国君永远的失去了他的国(死了),其原因在于:齐襄公九世祖齐哀公被当时的纪国国君在周天子面前诬陷,导致齐哀公被周天子烹杀,就是用大锅给煮了。对于齐哀公的后裔来说,父兄之仇,不共戴天,虽历经九世也是要报仇的,而这是符合儒家观点的。因此,对于底下的事孔子应该还是主张追究到底的。 |
3 |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
译文:夫子说:管仲的气量太小了!有人问:管仲简朴么?夫子说:管仲建有三归楼,替他管事的人没有兼职的,怎么叫简朴?又问:管仲知礼么?夫子说:国君门前有照壁,管仲门前也有;国君招待其他诸侯设有专门放酒具的台子,管仲也有,管仲如果知礼,那还有谁不知礼?论语十二章点评:“三归”有三层之台的意思,也有说是娶三姓女,意思有三处家,还有说是齐桓公赐给他的采邑(封地)名称。树塞门,木头做的照壁。“反坫(店)”室外的土台,用来放置酒具。这一章就是说管仲不知礼,所以说他气量小,只能使齐国称霸,不能行王道。但齐国能够称王么?夫子一旦面临礼制大问题时,心眼也不大。 |
4 |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
译文:译文:孔子对鲁国的大师乐说:音乐是可以了解的,开始合奏协调,然后美好而和谐节奏分明,然后连绵不绝,然后结束。论语十二章点评:大师乐,乐官名。论语十二章点评不懂音乐。 |
5 |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
译文:仪封人请求见孔子,夫子说:君子到这里来,我没有不见的。于是随从夫子的弟子见到了孔子。出来说:你们几个何必为没有位置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天将让你们的老师来教导天下。论语十二章点评:仪封,有解释为边疆的官员,也有说仪是地名,位于现在河南兰考。木铎,一种大铜铃铛,响器,敲击使人注意。意思是:你们的老师很厉害,你们不必担忧。不管什么时候,有一个很厉害的后台很重要;跟对了人很重要。 |
6 |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
译文:夫子听到《韶》乐,说:音乐美极了,内容也好极了。听到《武》乐,说:音乐美极了,但内容差一些。论语十二章点评:李泽厚教授说:美和善究竟是什么关系?不清楚。论语十二章点评不懂音乐,也不清楚。据说《韶》乐是舜的音乐,《武》乐是周武王的音乐,可能孔子不太喜欢杀伐之声吧。又也许远古的都是最好的,越远古越完善。武侠小说里最厉害的都是有几十年、几百年功力的老人家,这个观点一直到现在都还有很大的市场,其实很扯淡。 |
7 |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
译文:夫子说:居上位者不宽厚,执行礼仪不恭敬,遇到丧事不悲哀,这种人让我如何看待他? |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八佾第三(11)发布于2023-12-19 0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