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翻译&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全文&论语读后感
论语十二章点评读论语5
1、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
译文:子贡说:我不想别人强加给我的,我也不会强加给别人。夫子说:赐啊,这不是你能做到的。 论语十二章点评: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义类似。《集注》此仁者之事,不待勉强,故夫子以为非子贡所及。这是只有仁者才能做到的事,不是子贡能做到的。此句颇为难解,难解在于夫子说非子贡所及也,不在于之前半句,如果只是强调不可能人人时时做到,则没什么意思,任何的道德追求和社会约束,都不是人人时时能够做到的,专门强调很无所谓,只能理解为夫子对自己和弟子们要求太高吧。但我们仍然应该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心里行为准则。但己之所欲,是否可以心安理得的施于人?论语十二章点评以为也不可以!盖你喜欢的,不一定是我喜欢的。但这世上总要人愿意将己之所欲,施于他人。我都是为了你好,你不接受就是不识抬举!就是不知好歹!为你好就罢了,还要“识抬举”“识好歹”。做好事做到急头白脸,也是够恶心的。 |
2、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
译文:子贡说:夫子的礼、乐、《诗》、《书》等学问是可以通过听讲学到的,夫子关于性与天道(的学问)靠耳朵是不可能学到的。 论语十二章点评:《集注》:文章是德行的外在表现。包括礼乐诗书及其他古代文献等,因此这些是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性,就是天命,包括人性、命运及冥冥中难以理解的东西。这些显然不是靠简单的传授可以掌握的,应该在学习了大量的基础知识、经历了社会实践后,靠自己去体悟的。不经过社会的捶打,哪里了解社会的残酷。不经历社会的风雨,哪里知道生命的意义。 |
3、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
译文:子路了解了一个道理,还未能实践,生怕知道第二(道理)。 论语十二章点评:子路的特点是“急切正直,勇于实践”,勇于闻道,勇于必行。《论语》一书塑造的众多弟子形象大都性格鲜明,如:子贡的聪明灵活、曾参的谨慎、宰予的尖酸古怪、颜回的恭谨持重等等。交朋友要交子路这样的人。 |
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译文:子贡问夫子:孔文子为何能够谥号为文?夫子说:孔文子勤勉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卑微的人请教学习为耻,所以谥号文。 论语十二章点评:孔文子,卫国大夫,名圉,聪明好学,又非常谦虚。谥法有勤学好问为文。问题时子贡为什么要问?这里牵扯到一段故事。《左传》中记载: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冬天,卫国太叔疾(卫国公子,有继承权的)逃到宋国。当初,太叔疾娶了宋国子朝的女儿,她的妹妹随嫁。后来,子朝因故逃出宋国(回到卫国,即位国君?)。孔文子就让太叔疾休了子朝的女儿,然后把自己的女儿孔姞嫁给了太叔疾。但太叔疾却派人把他前妻的妹妹引诱出来,安置在“犁”这个地方,还为给修了一所宫殿,就好像他的第二个妻子。孔文子为此事大为恼怒,准备派兵攻打太叔疾。孔子劝说孔文子打消念头。最后孔文子把女儿强行要了回来。根据《集注》的说法,后来:孔文子想要攻打疾,结果太叔疾又逃到了宋国,孔文子就将女儿嫁给了太叔的弟弟遗:(疾奔宋,文子使疾弟遗室孔姞)。孔文子作为一个臣子,攻打国君是以下乱上,还随意地将女儿嫁来嫁去,都是不符合礼的行为,所以子贡对他死后被授予“文”这一谥号大为不解,因为谥法,“文”虽有勤学好问,但更主要的是要经天纬地,于是子贡就去问孔子。孔子就告诉他,孔文子这个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也是顾左右而言他。 |
5、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
译文:孔子评论子产:有四种君子的德行,他的行为谦逊庄重,侍奉君主严肃尊敬,治理百姓能使之得到好处,役使百姓合理适当。 论语十二章点评:子产,性公孙名桥字子产,春秋时期郑国的执政,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史家认为子产属于纵横家,又是法家的创始人之一。子产在执政期间,既维护公室的利益,又限制贵族的特权。在世界观方面,子产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他认为天体运行的轨道与人事遵行的法则互不相干,否定占星术能预测人事。孔子对子产评价还是很高的,但距离儒家要求的所谓“至德”还差得远,在孔子眼里,周文王可称得上“至德”。 |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公冶长第五(18)发布于2023-12-18 23:5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