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翻译&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全文&论语读后感


1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穀,不易得也。”

译文:夫子说:“读书三年,还没想到去做官得俸禄,这是难得的。”

论语十二章点评:穀,谷,小米,古时以小米作俸禄,按俸禄多少作为官员品级的标准。如两千石,八百石等。学而优则仕,是古代基本制度,这里强调学习本身的乐趣,因此说:难得。大概从这时起,开创了“学”自身的独立性,即不为“仕”而学(李泽厚)。

2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译文:孔子说:“坚定地相信我们的道,努力学习它,誓死守卫保全它。不进入危险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从政;天下无道,就隐居不仕。国家有道,而自己贫穷鄙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有显贵,也是耻辱。”

论语十二章点评:这时候的国家观其实是一种天下观,天下为一体,有文明有文化的叫华夏,叫中国,没有文明文化的叫蛮夷。华夷之辩的关键不是人种的区别,而是以人群的文化和文明程度,合于华夏礼俗文明者为华,或夏、华夏、中国人,不合者为夷,或称蛮夷、化外之民。因此在一个天下之中的诸侯国具有共同的文化基因,诸侯国(邦国)不具有现代意义上的祖国概念。在共同的文明基础之下,士的阶层是有很强的独立性的。因此才有“危邦不入,乱邦不居”的选择。另一方面又强调要努力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文化水平,遇到合适的,政治稳定且清明的诸侯国(邦国),就去贡献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获得自己的财富,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邦有道则富贵)。在一个合适的环境下,通过正当的手段(邦无道,富且贵,耻焉。)积累自己的个人财富,从而光宗耀祖、惠及子孙,始终是中国人内心的终极追求。那个时候的士(知识分子)还是很具备一些独立思想和独立人格的。

3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去考虑它的政务。”

论语十二章点评:一则明哲保身,二则也没什么用,三则徒增烦恼。然而也难,解放前要求莫谈国事,文革时要求人人关心政治,莫衷一是,选择权有时并不在自己。但主动地谋划不属于自己的职责范围的事,任何时候都是一件危险的事。

 

4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译文:夫子说:“从太师挚开始演奏,到结尾演奏《关雎》乐曲的时间里,美妙动听的音乐都充盈在耳边。”

论语十二章点评:师挚(音至),鲁国的乐师,名挚。乱,《集注》解释为:乐之卒章也。就是音乐的最后一章。因为多种乐器合奏,因此,因此终章。音乐的魅力自产生那天起,始终都是人类能够战胜苦难的重要安慰剂,无论是君子,还是田野蔷夫,都能够在音乐声中得到快乐、安慰、振奋、同情,等等情绪的共鸣。

5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译文:夫子说:“狂放而不正直,幼稚而不谨慎,看上去诚恳却不守信用,我不知道有的人为什么会这样。”

论语十二章点评:狂,在古代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贬义词,狂有豪迈慷慨的意思,但豪迈慷慨与不正直,不直爽放在一起,那只能说是假豪迈,假慷慨。侗,幼稚无知。悾,诚恳的样子,这里指貌似诚恳。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看起来都是很糟糕的表现,但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却并不少见。

6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文:夫子说:“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唯恐会丢失了。”

论语十二章点评:一种很端正的学习态度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泰伯第八(34)发布于2023-12-18 23:56:06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