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翻译&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全文&论语读后感
【原文】: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译文】: 齐景公请教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君要像个君的样子,臣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有父亲的样子,儿子要有做儿子的样子。”齐景公说:“好极了!如果国君不遵守国君的规矩,臣子不遵守臣子的规矩,父亲不遵守父亲的规矩,儿子不遵守儿子的规矩,即使有粮食,我能吃到吗?”【论语十二章点评】: 君臣父子,各安其份,这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为政的根本,“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是对应的关系,不是单方面的义务。清宫剧、说岳传里说什么: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混账王八蛋话,至今尤有余毒。【原文】: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译文】: 夫子说:“凭借只言片语就可以断案的人,大概就是子路了吧!”子路履行承诺从没有过夜的。【论语十二章点评】: 难得孔子赞扬子路,但后世大多认为是不可能的事。但“子路无宿诺”,的确是子路的风格和魅力。【原文】: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译文】: 孔子说:“审理诉讼,我和别人一样。一定要努力使诉讼不再发生。”【论语十二章点评】: 上面刚表扬完子路,马上又说:必也使无讼。还是强调子路不知以礼治国,做不到使民无讼。这一点对后世影响很大,县里诉讼案件多少一度成为考核知县业绩的一个很重要指标。孔子心里是看不上各种具体的能力的,比如他说:君子不器。但其实在现在看来,孔子过于迂腐了。到孟子,虽然强调浩然正气,则更加迂阔。
“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此后儒多化为腐儒的根源。宋以前尊荀子,宋以后尊孟子。是故前有汉唐之豪迈,后又宋明之凛冽。前者不服就干,后者不行就死;前者多能臣,后者多忠臣。
【原文】: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译文】: 子张问如何从政。孔子说:“在位尽职不倦怠,忠诚地履行政务。”【论语十二章点评】: 归根结底,个人品德是一切行为的基础。【原文】: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译文】: 孔子说:“广泛地学习一切知识,用礼仪来约束自己,就不会离经叛道了。”【论语十二章点评】: 搏和约,到现在仍然是治学之道,为官之本。搏而无约,则近于滥;约而不博,则近于僵。【原文】: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译文】: 夫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人做坏事。小人正好相反。”【论语十二章点评】: 然而小人有时候更讨人喜欢,此人性深处阴暗所在。【原文】: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译文】: 季康子向孔子问为政之道。孔子回答说:"政就是端正。您带头端正,谁敢不端正!"【论语十二章点评】: 季康子大概是不太正,因此孔子有此言辞。类似还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原文】: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译文】: 季康子苦于盗贼,问孔子怎么对付。孔子回答说:“如果您不贪求财利,即使是你鼓励盗贼,他们也不会偷盗了。”【论语十二章点评】: 看到这里以为看错了,这分明是老子的调调。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尊贤者虚名,民众就不会攀比相争;不去特意哄抬贵重物品,民众就不会生出盗窃占有之心;不去挑拔欲望,民众之心便不会乱。可见古之贤者,其议论亦大有共通之处。但这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或许是那么回事,现在绝无可能!【原文】: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译文】: 季康子向孔子问如何执政,说:“如果杀掉无道的坏人,亲近有道的好人,怎么样?”孔子回答说:“您执政,为什么要用杀人的办法呢?您要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君子的品德就像风,老百姓的品德就像是草,草随风倒。”【论语十二章点评】: 连续三节,强调的都是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李泽厚教授说:氏族社会的统治对本族群总要温情脉脉,因政治是建立在血缘关系的伦常秩序上。这是儒家政治观念总离不开“仁”“德”等等的根本历史原因。解得很透彻。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颜渊第十二(53)发布于2023-12-18 23: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