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翻译&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全文&论语读后感



本篇主题取名子路篇,为孔子论政思想的集中体现。子路是与孔子情感最为亲密的学生之一,在子路的身上,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忠诚。

 

【原文】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译文】子路问从政之道。孔子说: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子路要求多讲一些。孔子说:始终如一,永不倦怠。

论语十二章点评《集注》苏氏曰:凡民之行,以身先之,则不令而行。凡民之劳,以身劳之,则虽勤不怨。苏轼说:凡是需要民众遵循的事,以身作则,就会不令而行。凡是需要百姓做到的,自己先做到,百姓虽然辛劳也不会怨恨。孔子怕子路不能坚持,故此要求他始终如一,不知倦怠。《批注》解释“先之,劳之”说:先教化百姓,然后再役使他们。虽充满恶意,然而也更可能接近事实!因为单从《论语》看,孔子及其弟子们基本上是不事稼穑的,也不会工艺技术。这先后两种解释也历来存在。


  

【原文】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而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译文】冉雍做了季氏的家臣,向孔子请教怎么做。孔子说:“先把各个中层、基层干部归拢好,不计较他们工作中的小过错,选拔优秀人才。”冉雍问:“怎么知道谁优秀提拔他呢?”孔子说:“提拔你所知道和了解的。你所不熟悉了解的,别人会把他们埋没吗?”
论语十二章点评两个问题,一个是干部问题。毛伟人说:路线确定了,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为政,首先要抓住干部,解决了干部问题,就解决了问题的大半。另一个是如何推举选拔人才问题。当然是选拔领导所了解和熟悉的了。所以不要抱怨领导总是提拔他亲近的人,因为他们更容易被领导所了解。只有群众真正直接掌握了权力,才可能理论上告别“任人唯亲”的选拔方式。

  

【原文】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该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译文】子路说:“假如卫国国君等着您去治理国家,您先作什么?”孔子说:“一定要先正名分!”子路说:“真是这样吗,您太迂腐了!有什么可正的?”孔子说:“子路,你真是粗俗浅薄啊。君子对自己不懂的事情总是保持沉默。如果名分不正,讲起话来就不能顺利(传达);说话不能顺利传达,事情本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制度就复兴不起来;礼乐制度就复兴不起来,刑罚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老百姓就会不知所措。所以君子有了名分一定可以说话,说出来的话一定可以执行。因此,君子对于自己说出的话,要格外谨慎。”
论语十二章点评语言不仅是语言,更是思想的表达和行动的指南。所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既是此意。中国古代尤其强调“正名”,正名,就是正名义,有名有大义。有了正名就有了大义,有了大义就可以言出法随,既可以实现自我,因此,君子要谨言慎行。可惜的是,一旦有了大义在手,往往都会肆意妄为,此人性之劣根,靠自我修养是靠不住的。因此荀子主张“人性恶”因此重教育,强调要用“礼”来约束人的行为。与孟子的“养浩然正气”不同。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子路第十三(55)发布于2023-12-18 23:53:04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