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翻译&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全文&论语读后感
【原文】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译文】孔子到了卫国,冉有为他驾车。孔子说:"人真多呀!"冉有说:"人多了,还要做什么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足起来。"冉有又说:"富起来后,又要做什么呢?"孔子回答说:"对他们施行教化。"【论语十二章点评】孔子重教化,但还知道富民为先。与管子"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是一致的。后世宋儒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简直不知所云!朱元璋就信这个,康大帝也信这个,明清官员俸禄极低,而要求他们清廉,于是贿赂公行,无人不贪。到了雍正,终于正视这个问题,施行火耗归公,各级官员安级别领规定的养廉银,潜规则明面化,算是基本解决了问题。但民间生计之艰难,则毫无改善。至八国联军时,广州渔民争相为英国舰队提供补给,京畿百姓争当带路党,无他,与绿营、八旗公然索取无所奉还相比,尚能有所收入而。
【原文】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译文】孔子说:"如果有人用我治理国家,一年就治理差不多,满三年就会卓有成效。"【论语十二章点评】期月,满一周年的的月数,这是孔子自卫国返回鲁国时的感叹。卫国是不能用孔子的,这时候的国君要求的是迅速强大,能打胜仗,到处自我推介的孔子显然做不到,或者并不能让国君们信服。
【原文】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译文】孔子说:"'一个好的领导者治理国家百年,就可以克服残暴消除杀戮。'这话真对呀。【论语十二章点评】这话说得不错,可惜的是仍不免人亡政息。没有一套完整的治政理论,仅仅靠一两个所谓“善人”“君子”甚至“圣人”都是不靠谱的事。完善的治政理论需要靠完整且独立的人组成的稳定社会阶层来保证。但在封建时代乃至后来的大一统专制时代,在传统文化中,个人权利的理论始终没有诞生。春秋时的“士”是追求过个人权利的,但也只是朦朦胧胧的意识,只是止步于“士”的阶层。我们始终是“群体”主义的信仰者,总是期待明君的产生,也许我们缺了个人主义这一课。
【原文】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译文】孔子说:"如果有圣王出现,一定要努力三十年才能使仁德泽被天下。"
【论语十二章点评】一世为三十年。教化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即使圣王,也需要一代人的努力。
【原文】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译文】孔子说:"如果自身行为端正,对于当官从政有什么难的?不能端正自己的行为,管理好自己,又怎么能去管理好别人?"
【论语十二章点评】与“其身正不令而行”一节大意相同。强调为政者当先为人,这也是后世文化特别重视德行的原因。但后世产生了一个严重的误解,认为能读圣贤书的,一定会德行高尚。或者他们也知道不靠谱,但不知道如何考核,只能如此。
【原文】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译文】冉有退朝回来。孔子问:"为什么这么晚回来?"冉有回答说:"有政事商议。"孔子说:"那不过是事务罢了。如果有政务,虽然与我无关,我也会知道的。"
【论语十二章点评】孔子作为曾经的鲁国大夫,虽已不在任,但仍然认为自己有权了解国家政事。因为没有听说鲁国有什么重大事件,因为冉有供职于季氏,因此孔子否认冉有说的是政事。同时将政事工作与事务性工作分开,应该孔子的是一大创建。这里体现的是:大夫虽不治事,尤得与闻国是政的意思。《集注》说这时冉有任季氏宰,干的肯定是季氏的私活,不能称为政事。但其时季氏掌鲁国国政,国事某于私宅,故孔子如此说。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子路第十三(57)发布于2023-12-18 23:5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