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翻译&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全文&论语读后感
【原文】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之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知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译文】鲁定公问:"一句话就能使国家兴盛有这样的事么?"孔子回答说:"话虽然不能这样说,但也差不多吧。有人说:'做国君难,做大臣同样不容易。'如果知道做国君难,(就会努力勤勉的去做,)这不是近乎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吗?"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就能使国家灭亡,有这样的事么?"孔子回答说:"话虽然不能这样说,但也差不多吧。有人说:'我做君主没有感到有什么快乐的,唯一高兴的事是我说话没有人敢违抗。'如果我说的话正确,没有人违抗不是很好吗?如果我说的话不正确,却没有人敢违抗,这岂不是一句话就使国家丧亡吗?"【论语十二章点评】成语: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掌握权力的人,更应该危言危行,谨慎行事。鲁定公想走捷径,孔子含蓄地告诉他没有捷径,做君主的和做臣下的都不容易。一个权力掌握者,出口成宪,无人反驳,导致万马齐喑,正是危机到来的前夜。东周时期,诸侯国面临巨大压力,各国对于人才的争夺日趋激烈,这时的君主是能够听进去大臣和游说之士的意见的。“士”的地位还比较高,自秦汉至唐末,由于世家门阀的存在,君主对大臣尚且还保留一点尊重。秦汉时,朝堂之上,皇帝与大臣相揖为礼,坐而论道。南北朝至唐代,大家也还坐着,但皇帝已经不向臣下行礼了。唐末黄巢起义,几乎屠尽门阀大族,自那以后皇权失去了最后的制约,皇帝尊重大臣,不如说是尊重世家门阀的权利。自宋代,宋太祖号称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然而却是我坐着,你站着。到明代,受蒙古胡风影响,明太祖则是我坐着,你跪着。清代则是汉大臣自称奴才而不可得的时代了。可见,如果权力失去制约,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是大概率事件。
【原文】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译文】楚国的叶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使自己领土的人快乐,让远方的人愿意来。"【论语十二章点评】《集注》:被其泽则悦,闻其风则来。然必近者悦,而后远着来也。受到好处就喜悦,听到好的消息就来投奔,然而必定是近处的人先(得到好处)喜悦,然后远处的人才来投奔。近处的人不喜悦,远处的人也不来投奔,甚至近处的人投奔他乡。叶公就是那个好龙的叶公,名沈诸梁,芈姓,沈尹氏,名诸梁,字子高。春秋末期楚国军事家、政治家。大夫沈尹戌之子,封地在叶邑(今河南叶县南旧城),自称叶公,在叶地治水开田,颇具治绩。曾平定白公之乱,担任楚国宰相。
【原文】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子夏做了莒父的长官,向孔子请教如何处理政务。孔子说:"不要求立刻见成效,不要贪图小利。求快很难达到目的,贪图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论语十二章点评】同样是问政,孔子对叶公的回答比较宽泛,“近者悦,远者来”实际是为善政的结果。而对弟子的教导则具体一些。孔子弟子问政的很多,孔子都有针对性的作了回答。如: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子路第十三(58)发布于2023-12-18 23:5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