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翻译&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全文&论语读后感


 


【原文】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译文】子贡问:"如何做才能称为士?"孔子说:"对自己的行为要有知耻之心,出使国外,能够不辱使命,这样的人就可以称为士了。"子贡进一步问:"次一等的士是什么样?"孔子回答说:"家庭之中的成员称赞他孝顺父母,邻里乡亲称赞他友爱兄弟。"子贡又问:"那再次一点的呢?"孔子说:"说话守信,行动果断,像一个固执浅薄的普通百姓,也可以说是次一等的了。"子贡问:"那么现在当官的那些人怎么样?"孔子说:"嗨,这些气度狭小的人,怎么能算数呢?"

论语十二章点评在这里,孔子对于什么是“士”的行为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并对当下的执政者表示了鄙视:他们连最差一等的“言必信,行必果”都做不到。
    “士”,从文字起源上看,最初是斧钺形状,在金文中常做官职称呼,在上古大约是理刑狱的司法官。也有人认为是持戈武士,持干戈以卫社稷,所以是斧钺形状。《毛诗传》曰:“士者事也。”《白虎通》曰:“士者事也,任事之称也。意思是凡是做事称职的人可以称作是“士”。商、西周、春秋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演化成封建社会中最基础贵族称呼。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是道的承担着,也是道德弘扬者。《论语》中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句话对于“士”及以后的知识分子影响深远。是知识分子的核心价值观和终极人生追求。

  

【原文】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译文】孔子说:"得不到与行为合乎中庸的人交往,那么就与狂者和狷者交往吧。狂者积极进取敢作敢为,狷者对有些事(违背道义)是不做的。"
论语十二章点评《集注》行,道也。狂者,志极高而行不掩;狷者,知未及而守有余。行,就是道。狂者,志向极高而行动跟不上;狷者,才智不高但坚持操守。中庸或者中道是很难的,如果找不到或做不到中庸、中道,那做到狂狷也是可以接受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后世尤其是现代,对中庸是存在极大误解的。中庸不是调和,调和那叫“乡愿”。中庸首先是不偏离,不改变,强调的是能够坚持,坚守道义。第二是平和,不偏激,一偏激则无法保持平常心,一定会跑偏。第三庸通用,中庸就是中用,你得能干,有一技之长,光会耍嘴无所行动而妄谈中庸,是很荒谬的。更荒谬的是做不到中庸,而鄙视嘲笑打击狂狷者,那就真的没有做事的人了。

  

【原文】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南方人有句话说:'人没有恒心,都不能做巫医。'这话说得很好!"(《周易·恒卦》中有这样一句话)"人如果不坚守操守,免不了受到羞辱。"孔子说:"这就是告诉不能坚持,没有恒心的人不要去占卦罢了。"
论语十二章点评巫,所以交鬼神;医,所以寄生死,尤不可以无常。巫,是跟鬼神打交道的,医,是事关生死的,不可没有操守。“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是《周易~恒卦》九三的爻辞。恒卦本经是:“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意思是:恒卦,象征永恒持久,亨通,没有过错。利于君子做事,有所行动。强调的就是坚持,不动摇。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意思是:不能长久坚守自己的美德,免不了会受到羞辱,做事会有困难。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对道德的坚守,君子不应该“二三其德”。对于屡次改变或者背叛之人、之事,容忍度是级低的。作为算卦来说,算了,就应该相信,就应该按照卦象指出的去做,如果不信或者不能坚持,还不如不算。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子路第十三(60)发布于2023-12-18 23:52:32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