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翻译&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全文&论语读后感
【原文】"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译文】(原宪又问:)"好胜、自夸、抱怨、贪婪这四种毛病都没有的人,可以说是仁者吧?"孔子说:"这种人可以说难能可贵了,但是否算做仁,我就不知道了。"
【论语十二章点评】没有好胜、自夸、抱怨、多欲这四种毛病的人的确也很难得,但也绝对称不上“仁”。看来原宪对于仁的标准、对于自己的要求的确不高。原宪是孔子弟子,有侠义精神,对于“仁”可能不大感冒。《史记》游侠列传提到过他,孔子死后就隐居了。“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至于象季次、原宪,是平民百姓,用功读书,怀抱着特异的君子的德操,坚守道义,不与当代世俗苟合,当代世俗之人也嘲笑他们。所以季次、原宪一生住在空荡荡的草屋之中,穿着粗布衣服,连粗饭都吃不饱。他们死了四百余年了,而他们的世代相传的弟子们,却不知倦怠地怀念着他们。法家抨击反对侠士,而儒家始终对侠怀有复杂的感情。
【原文】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译文】孔子说:"作为士如果怀恋安逸的生活,就称不上是士了。"
【论语十二章点评】“士”是不可以贪恋安逸的,上一章讲过,士的要求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最次一等的士也要求:“言必信,行必果”的。因此,有知识而积极贡献于社会才能称为“士”,躺平者是不能称为“士”的。
【原文】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译文】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言语正直行为正直;国家政治黑暗,行为正直但言语要谨慎谦虚。"
【论语十二章点评】孙通逊,谦逊之意。尹惇说:君子之持身不可变也,至于言,则有时而不敢尽,以避祸也。国家政治清明,则必然是讲求法度的,一般不会因言罪人。但当政治昏乱时,必然小人当道,排斥异己,指鹿为马之事出现时,还能指出来么?能够明哲保身已属不易。
【原文】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孔子说:"有德的人一定有言语上的表现,能说的人未必都有德。仁者必然勇,勇的人未必具有仁。"
【论语十二章点评】强调自内而外,德、仁是修养,是核心,是本质,言、勇是从核心修养外溢出来的结果。德者必有言,德是言的充要条件;仁者必有勇,仁是勇的充要条件。反过来,言是德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勇是仁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宪问第十四(62)发布于2023-12-18 23:5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