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翻译&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全文&论语读后感
【原文】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译文】子张问自己的行为怎样才能行得通。孔子说:“说话忠诚守信,行为恭敬踏实,即使是到了蒙昧落后的地方也能行得通。说话不诚实守信,行为不恭敬踏实,就是在本乡本土又怎么能行得通呢?站着,就好像看见 ‘忠信笃敬’几个字在眼前;坐车,就好像看见这几个字可在车前的横木上。这样就到哪都行得通。”子张把这句话写在自己的衣带上。
【老六】《批注》说,这是在孔子困于陈蔡时,弟子发生了动摇,孔子对他们的鼓励。立,则见参于前,在舆,则见其倚于衡。要求时刻警醒自己,不忘根本。“言忠信,行笃敬。”是做人做事的基本要求,似乎很简单,但真正时刻做到的人很少。这里牵扯到另一个问题,儒家同时还讲“经权”,就是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但什么时候要“经”,什么时候要“权”,则没有一个相对严格的标准,全靠自己把握。孔子在讲最次一等的士,标准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虽然像一个普通百姓一样斤斤计较的固执,但还是要讲信用的。到了孟子则讲:“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行笃敬”还好,“言笃信”已不知所谓。当然孟子时代与孔子时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孔子死后,儒家分野,对孔子宗旨的理解差异巨大,甚至出现反盆,也是让人莫衷一是。孔子“述而不作”的缺陷越发明显而不可弥补。
【原文】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遽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译文】夫子说:“史鱼真是正直的人啊。国家政治清明,他的言行像箭一样直;国家政治昏暗,他的言行也像箭一样直。蘧伯玉真是一位君子啊。国家政治清明,他就出来做官;国家政治昏暗,他就(辞官归隐)把主张保留在心了(不说出来)。”
【老六】孔子赞赏史鱼这样的“如矢”锋锐,但更赞同蘧伯玉这样的为人处世,类似还有“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表现了孔子对于中间统治阶级(诸侯)的有限合作态度。这里出现了一个词“卷而怀之”,这个“卷”是“收”的意思,与当下的“内卷”不同。对于史鱼这样的“直”人,孔子虽也表达了赞赏,但认为达不到君子的标准。可见,孔子是有一定的精神独立性的,这种精神独立性来源于古代的“贵身”精神,更来源于其自身的使命感,孔子在匡地遇险,说道:“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认为,自己是继周文王之后周文化的继承者。如果上天要消灭周文化,就不会让自己掌握;如果上天不想消灭周文化,匡人是害不了他的。类似还有:“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我的德行(传播恢复周礼)是上天赋予的,恒魋能把我怎么样。后世,尤其是董仲舒之后,儒家全面与统治者合作,付出的代价就是自身学术的独立性,儒家不但付出了自己的独立,也把全天下的学术独立性付出了。后世学者,不但不可以卷而怀之,“如矢”的锋锐也几乎丧失殆尽。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卫灵公第十五(72)发布于2023-12-18 23: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