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翻译&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全文&论语读后感





【原文】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译文】孔子说:“可以与他讲却不和他讲,就会错失一个可靠的人;不可以与他讲却和他讲了,就是失言说错话了。聪明的人既不会错失可靠的人也不会说错话。”

【老六】说话要有分寸,要分清楚对象,失言,其后果有时很严重。在朋友之间如此。朋友说话也要讲究分寸,有人认为:朋友就应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其实是不对的,没有价值观完全一致的朋友,劝说一次可以,再次劝说,就尽到责任了,多说无益,死皮懒打,大多会友尽。因此,最亲近的朋友之间也要有分寸。但该说不说,更加不对,朋友有一种叫诤友,一定要指出朋友的过失,并加以劝阻。该说不说不对,不该说非得说也不对。因此孔子说: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在国事之上亦如此。《易经》:“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失其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意思是:做君主的如果随便说话,没有保密意识,就会失去良臣,做臣子没有保密意识,因泄露机密,会掉脑袋的。诸侯的国家大事,如果出现泄露,则会成为大害。一件政策还未出台,已经搞得纷纷攘攘,议论纷纷,大致会无疾而终。国家之间,对敌方毫无秘密可言,则大抵会为敌所乘,以至于有亡国之忧。






【原文】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人为了求生而伤害仁的,只会献出生命来成就仁的。”

【老六】“志士仁人”成语,不译,都懂。一切革命者的誓言,孔子难得如此决绝,所求的,只有“仁”。一直有说儒家讲究忠君爱国,其实是误解。儒家始终强调的是道义为先!合乎道义的,就去做,不合乎道义的,就反对,至少是离开。这个道义,最核心的,就是“仁”。“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都表现了这一点。所谓“忠”是忠于事,忠于职、忠于责。忠君,始终是法家的主张。










【原文】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译文】子贡问怎么去实践仁。孔子说:“工匠要想把事情做好,一定要先使干活的工具锋利。住在那个国家,你就要侍奉那些大夫中有贤德的人,与这个国家中有仁德的士人交朋友。

【老六】《集注》评论:“夫子谓子贡尝悦不若己者,故以是告知欲其有所严惮切磋以成其德也。”子贡喜欢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因此孔子这么说是告诫子贡,希望他有所忌惮,而切磋以成就自己的德行。子贡为什么喜欢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呢?可能是仁爱泛滥?也可能是这样才能显示自己的优越感,因此高兴。相比之下,孔子要直率得多,在这一点上,大概只有子路与孔子一致。不是不与不如自己的人相处,关键在于一个“悦”字,有一点沾沾自喜的感觉。子路就不会,子路是“愿车马衣轻裘,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是真正的平等相处。










【原文】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译文】颜渊问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推行夏朝的历法,乘坐殷朝的车子,戴周朝的礼帽,采用舜时的音乐。舍弃郑国的曲调,疏远光讲好话的人。郑国的音乐淫靡,净是说好话的人,很危险。”

【老六】这里是要遵循夏商周的一部分制度,推崇远古舜的(质朴)音乐,核心是杜绝当代流行的淫词烂曲。孔子主张兼收并蓄,但有点厚古非今,这点荀子明显不同。










【原文】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夫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就一定会有眼前的忧虑。”

【老六】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但实行起来却往往都只顾眼前。很多的事都这样,但时人都乐此不疲。










【原文】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译文】夫子说:“完完蛋了!我没有看见喜好道德像喜好美色那样的人。”

【老六】前文出现过,食色性也!好色亦是人之本性,夫子未见,老六亦未见










【原文】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译文】夫子说:“臧文仲是个贪恋官位的人吧。他明知柳下惠这个人贤能却不推举他做官。

【老六】窃位,在其位而不称职。臧文仲(?-公元前617年),姬姓,臧氏,名辰,曲阜人。春秋时鲁国大夫。世袭司寇,执礼维护公室。博闻强识,不拘常理。服事鲁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四位国君,废除关卡,利于经商,于国于民。鲁文公十年,去世,谥号为文,世称臧文仲。论语中出现两次,孔子对他评价不高,不知何因。










【原文】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夫子说:“严格要求自己少责怪别人,就会远离怨恨。”

【老六】孔子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说,真能做到,当然会远离怨恨。但这里要避免走入另一个歧途,就是所谓“乡愿”,乡中貌似谨厚,而实与流俗合污的伪善者。那些人人都称善的人,不一定是真的善,更可能是没有原则的人。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好好先生,是道德的祸害。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卫灵公第十五(73)发布于2023-12-18 23:51:11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