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翻译&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全文&论语读后感
【原文】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夫子说:“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也不知道拿他怎么办了。”
【老六】这里是孔子强调深思熟虑的意思,孔子主张“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反对子路的那种“暴虎冯河,死而无悔”。
【原文】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译文】夫子说:“大家整天聚在一起,不谈正经的事情,喜欢玩弄小聪明,这就很难办了!”
【老六】但大家就是喜欢“群居终日,言不及义”,人之常情而已。这是世俗的人(小人)与君子的差异,《论语》中说的实际上“只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黑格尔语),但即使是这些道德常识,人们也都很难做到,莫得办法。
【原文】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译文】夫子说:“君子以道义为本质,通过礼去实行它,用谦逊的语言表达它,用诚信去成就它。这才是君子啊!”
【老六】道义是行事的根本,但要用礼制来约束。孔子是内敛的,孟子则不然,孟子说:“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听起来激动万分,有子路的风范。所谓“礼”其实也可以理解为现代的“仪式感”,孔子之前的时代是很强调仪式的,孔子时代,逐渐礼坏乐崩,孟子时,古“礼”已经基本不复存在了。因此,孟子“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不再强调“礼以行之”。
【原文】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译文】夫子说:“君子担忧自己没本事,不担忧别人不了解自己。”
【老六】《论语》里多次出现类似观点,如:“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未可知也”等等。强调从自身做起,厚积薄发。在做好个人努力的同时,对社会保持希望。
【原文】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译文】夫子说:“君子担心自己到死也没名。”
【老六】《集注》范氏曰:君子学以为己,不求人知。然没世而名不称焉,则无为善之实可知矣。范祖禹说:君子求学是为了自己,不追求人知道,然而一直到死都不为人称道,那么他没有行善的实际也就可知了。还是对社会保持希望,认为只要个人努力,社会和他人总会看到。这里不涉及逻辑关系,只是朴素的推论。
【原文】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夫子说:“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老六】君子求诸己,小人反是,此君子与小人的区别。此为硬性规定,没有什么价钱可讲。类似还有孟子说: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省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
【原文】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文】夫子说:“君子庄重自尊不与人争,合群却不因私结党。”
【老六】《集注》:庄重自律叫“矜”,没有乖戾之心,所以不争。与大家和谐相处叫“群”,然而没有阿谀、结伙,所以不党。解的很透彻。
【原文】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文】夫子说:“君子不会根据一个人的说话就推举他,也不会因为做人有问题而否定他说出的有价值的话。”
【老六】一是不因一言而轻信,也不因人而废言,二是注重言行一致。说得好,不一定做得到。人虽然可能不咋地,说的话不一定没道理。
【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有一句话可以一辈子奉行的吗?”孔子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强加于人。”
【老六】关于恕,参见第四章里仁,“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第十二章颜渊里出现过。还应该进一步:己之所欲,亦勿强施于人。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卫灵公第十五(74)发布于2023-12-18 23: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