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翻译&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全文&论语读后感

论语*阳货第十七(82)

原文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孔子到了武城,听到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须用宰牛的刀?”子游回答说:“过去我听您说:‘君子学了礼乐之道就会爱人,普通百姓学了来礼乐之道就会听从指挥。’”孔子说:“弟子们,子游的话是对的。我刚才不过是开了句玩笑罢了。”

老六

孔子强调“礼乐”,“礼”使人行为规范,“乐”使人身心愉悦。只有“礼”则不免肃杀;只有“乐”则不免淫逸。弦歌,就是“乐”,孔子说:杀鸡焉用牛刀,大概是因为“礼乐”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常见,大多用律法规范人的行为了,在一个小地方听到弦歌(乐)不免差异,因此说:杀鸡焉用牛刀。孔子难得地表现有些轻佻,唯其偶尔轻佻,才更加真实,使人乐于接近。但子游的一番话使孔子觉得自己的不妥,于是马上更正:我刚才是开玩笑的。儒者亦常人,圣人亦常人。苏轼的母亲程氏教导苏轼、苏辙:“汝读书,勿效曹耦,止欲以书生自名而已。”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曰:“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你们读书,不要像那些(似乎一本正经)书呆子一样:以读书人自居,引用古人的风骨名节以自许。(真到了那天)你们要是真能做到慷慨赴死,我也没什么哀伤的。那些开口说大义的人,往往临危易变节。时时刻刻一本正经也说明不了什么。


原文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悦,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译文

【译文】公山弗扰盘踞费邑叛变季氏,召孔子去他那里,孔子想去。子路不高兴,说:“没有地方去就算了,为什么非要去公山弗扰那里呢?”孔子说:“那个召我的人,难道就平白无故吗?如果有人用我,我将借机复兴东周的礼制呢。”

老六

公山弗扰,又称公山不狃,字子洩,季氏家臣。后来配合阳虎在费地作乱。孔子在这时大概也是病急乱投医了,竟然想接受权臣的叛乱家臣的邀请去恢复周礼。讲“权”已经顾不得“经”了,难怪子路不高兴,能对孔子做出各种不合理行为明确表达不满的,只有子路。

原文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译文

子张向孔子问什么是仁。孔子说:“能够推行五种品德于天下的人,可以说就是仁了。”子张说:“请问是哪五种品德。”孔子说:“恭敬、宽厚、诚信、勤敏、惠人。恭敬就不会被侮辱,宽厚就能得到拥护,诚信就能得到信任,勤敏就会成功,惠及他人就能役使别人。”

老六

对比其他的关于“仁”的解释,这里似乎过于功利。但也可以说是“仁”的具体实践表现。

原文

佛肸(xī)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páo)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译文

佛肸召孔子去,孔子想去。子路说:“过去我听老师说过:‘自己不做好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佛肸在中牟叛乱,您要去,这是怎么回事?”孔子说:“是,我说过这话。不是说坚硬的东西磨也磨不坏吗?不是说洁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吗?我难道是葫芦吗?怎么能挂在那里不给别人食用呢?

老六

佛肸,是晋国大夫范中行的家臣,赵简子攻打范氏,围中牟,佛肸抵抗。最近孔子总是和危险分子或叛逆打交道,简直大违原则。这种权变,的确是一般人理解不了,难怪子路老是跟孔子过不去。子路虽信任老师的道,但却不知道孔子的变通。而孔子之所以敢于变通,还在于对自身的自信,“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孔子所以为圣人,就在于他在能够坚持的情况下,会因时而变。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阳货第十七(82)发布于2023-12-18 23:50:02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