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翻译&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全文&论语读后感

论语*阳货第十七(84)

原文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译文

孔子说:“乡原,是道德的祸害。”

老六

乡原就是乡愿。那种貌似忠厚老实,谁也不得罪善于和稀泥的好好先生,就是乡愿;没有原则的妥协也是乡愿。汉 徐干《中论·考伪》:“乡愿亦无杀人之罪,而仲尼恶之,何也?以其乱德也。”明李贽 《与耿司寇告别》:“若夫贼德之乡愿,则虽过门而不欲其入室,盖拒絶之深矣,而肯遽以人类视之哉!”李大钊 《乡愿与大盗》:“中国 一部历史,是乡愿与大盗结合的纪录。”所谓“乡愿”现在也仍然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并常常引以为美德。生活中常见到的:你找他评理,他的处理方式通常是:不管谁对谁错,各打五十大板;你被欺负了,他总是会说:你也有不对的地方;从小到大,从来不投反对票。支持你死刑的是他,支持你无罪的也是他。但乡愿也并非谁也不得罪,只是未到关乎自己利益的时候。对于乡愿,可恨,你又想不出哪里该骂。可爱,你又觉得这很恶心。


原文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译文

孔子说:“在路上听到的传言又到处传播的人,是对道德的背弃。”

老六

道听途说这一行为,核心的是缺乏道德的责任感。说对了,你看我有先见之明;说错了,反正是他说的,与我无关。至于造成的后果什么的,完全不在考虑之内。

原文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译文

孔子说:“粗鄙的人,难道可以和他一起侍奉国君吗?他在没有得到的时候,总担心得不到。得到之后,又担心失掉它。一个人总是担心失掉什么,就会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老六

成语患得患失。名利之心太重、功利之心太重,社会风气使然。有几个人没有为争名利而有患得患失之心呢?有几个人真的会从进德角度三省吾身呢?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吾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原文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古代的人有三种缺憾,现在恐怕连这些也没了。古代的狂是率性而不拘小节,现在的狂是放荡;古代的矜持是持节而不容触犯,现在的矜持是盛气凌人;古代看起来愚笨的人只是直率,现在看起来愚笨的却是装出来骗人的罢了!”

老六

文明的演进就是从直接到学会间接,从直率到含蓄。这本有利于人们之间的交流和相处,但凡是要有度,过了,则走向反面。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态度伪善的人,少有仁德的。”

老六

第一章就出现过,不再解释。

原文

【原文】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译文

孔子说:“我很厌恶紫色取代大红色,厌恶郑国的音乐扰乱了典雅的音乐,厌恶强嘴利舌颠覆国家的人。”

老六

朱紫,相近的颜色,古人以朱为正色,紫,则有些过了。俗语有:红得发紫,一个意思。这里同样有过犹不及的含义。孔子一句“恶紫之夺朱也”,清代一位诗人蔡显著《南山集》引用古人《咏紫牡丹》诗句,“夺朱非正色,异种尽称王”说红牡丹是上品,紫牡丹称为上品是夺了牡丹的正色,是异种称王。然而乾隆大帝显然不这么看,他认为:蔡显显然是在影射夺取朱明王朝天下的满人是“异种称王”。面对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罪状,蔡显只得被迫自首、束手就擒,希望宽大处理。结果,坦白并未从宽。于是,乾隆大皇帝借"南山集案"大兴冤狱,凌迟处死七十一岁的举人蔡显,株连二十四人。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阳货第十七(84)发布于2023-12-18 23:49:47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