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翻译&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全文&论语读后感

1


【原文】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音吊)。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译文】子路更从孔子周游列国,落在了后面,遇见一位老人,用拐杖挑着除草工具。子路问他:“您看见了我的老师了吗?”老人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怎么算是你的老师?”(这一段也有译为:我是农人,手足要勤劳,五谷要分植,无暇注意其他事情,不知谁是你的老师。并非责怪孔子或子路)放下拐杖,继续去除草。子路拱手一旁站立。老人(见子路有礼)便挽留子路到他家过夜,杀鸡做饭给子路吃。让他的两个孩子见了子路。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告诉他这件事。孔子说:“这是一位隐者。”派子路回去再拜见他。子路到了那里,这个老人却已经离开了。子路说:“这个人不做官,没有道理啊。长幼之间的秩序既然不能废弃,君臣之间的关系又怎么能废弃呢?为了自身的干净,却破坏了最根本的伦理关系。君子做官,是为了施行大的道义。但道义行不通,我们也已经知道了。”(也有说:子路此番话是对两个孩子说的)

【老六】从接舆到长沮、溺再到丈人,三伙隐者,都是反对孔子的积极入世的态度。而孔子欲见接舆而不得,使子路复见丈人亦不得。反映了孔子在对待隐居和出仕问题上的犹疑态度。《集注》范氏曰:隐者为高,故往而不返;仕者为通,故溺而不止。不与鸟兽同群,则决性命之情以饕富贵。此二者皆惑也,是以依乎中庸者为难。范祖禹说:隐者高尚,所以离开了就不会回来。出仕的人通达,所以陷进去了就不能停止。不与鸟兽为伍,就一心一意拼命追求富贵。这两种做法都不对,所以按照中庸行事是很难的。在这里,中庸就是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进可攻、退可守。想出仕就出仕,世道不好就归隐。不汲汲于功名,也不回避自己的责任。但哪里有这样的世道呢?个人在面对世情又如何做到呢?如果一个人经济不能独立,行为不能自由,所有这些想法,无异于瞎扯淡。因此范氏说:“依乎中庸者为难”。


2


【原文】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译文】隐逸世间的贤者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孔子说:“不放弃和降低自己的志向,不玷辱自己的人格,大概就是伯夷叔齐吧!”说“柳下惠、少连,虽然降低自己的志向,人格遭到侮辱,但说话合乎伦理,行为经过考虑,合乎人心而已。”说“虞仲、夷逸避世隐居,放言高论,洁身自好,却处事灵活权变。我和这些人不一样,没有什么可以不可以的。”

【老六】孔子议论了三种人,一种是能够坚守原则,不辱人格的志士;二是丧志辱身但坚守底线的入世者(在世俗做事的人);三是隐身世外,处事灵活权变的隐士。孔子自己则灵活性更大一些。能坚持志向,能俯身做事,也能隐身自得。强调了君子应该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主动性。能入世就俗,也能明哲保身。这一点很重要,老六知道的太晚了,不过如柳下惠、少连之流而已。


3


【原文】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táo)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译文】大乐师挚去了齐国,第二乐师干去了楚国,第三乐师缭去了蔡国,第四乐师缺去了秦国,打鼓乐的方叔到了黄河边,摇小鼓的乐师武到了汉水地区,少师阳、击磬的襄去了沿海地区。

【老六】亚饭、三饭、四饭都是为君主吃饭时奏乐佐餐的乐官(真特么奢侈,怪不得都愿意当君子)。乐师流散于四方,隐喻“礼坏乐崩”的状态。这些高人转眼以为隐士。


4


【原文】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译文】周公对鲁公说:“君子不疏远自己的亲族,不让大臣抱怨不被重视。老朋友、老下属没有大过失,就不能抛弃。不要对人求全责备。”

【老六】施同驰,驰,遗弃也。鲁公,这里指周公的儿子伯禽。伯禽是第一代鲁国国君,这里应该是伯禽之国时周公对他的教导。殷殷之情,溢于言表。可惜的是伯禽到任后,只能严于礼制,不能同流和俗,鲁国之政日益局促。反观齐国,姜太公到任后,修明政事,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之业,发展渔盐优势,人民多归附齐国,齐遂成为大国。                                          

5


【原文】周有八士:伯达、伯适(kuò)、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guā)。

【译文】周代有八位名士:伯达、伯适、伯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老六】这八个人有说是周成王时人,有说是周宣王时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这里大约是指一个高尚的时代会产生很多贤人。反之一个低俗的时代,则人人争名逐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微子第十八(89)发布于2023-12-18 23:45:12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