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翻译&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全文&论语读后感
本篇记载的是孔子弟子的言论,包括子张、子夏、子游、曾子、子贡五人。内容涉及学习、道德和人物,从中可以看出孔门弟子对孔子思想的传述和传播,对孔子形象的维护,和弟子们之间对于夫子之道的理解差异。这个时候,孔子已经去世,弟子们在墓前守孝三年,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之后,子贡又单独守孝三年。
【原文】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译文】
子张说:“士在见到危险的时候能够献出生命,见到利益的时候能够想到道义,祭祀的时候能够想到虔诚,临丧的时候想到哀痛,这也就可以了。”【老六】
这里通过子张的话,再次对“士”的行为进行了具体描述。整部《论语》最重要的身份设定无外乎君子、小人与士。《论语中》对“士”的要求,大多数时候都表现的注重修养、讲原则、有激情甚而很决绝,如:“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帮必达,在家必达。”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还有就是这里的“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士”是古代“四民”士农工商之一,属于贵族的末端,四民之首,应该是社会真正干事情的中坚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天的知识分子、社会精英、公职人员、社会传媒从业者、企业家和大型企业管理者都应该属于“士”的范畴。因此,直接将“士”译为知识分子是远远不够的。举个特定的例子,9月3日奋力一跃,去寻找平行世界的习瑞先生,就是“士”的典型代表。【原文】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译文】
子张说:“遵守道德却不能发扬光大,相信道义却不能坚定,怎么能算作有?又怎么能算作没有?”【老六】
《集注》“有所得而守之太狭,则德孤;有所闻而信之不笃,则道废。焉能为有亡,犹言不足为轻重。”有些收获,但坚持的太狭隘,这样的德行会孤立;听到圣贤的教诲,但相信的不够坚定,这样,道就会被丢弃。怎能为有、为无,意思是无足轻重。对于“道”或者真理,有所得,但不去弘扬,只是自己在私下里似有所遵循,只在那里孤芳自赏,以示与众不同,怎么会不孤独?!听到了“道”或者了解了真理,却不够坚定,心怀忐忑,左右摇摆,那听到和没听到有什么区别。阳明先生讲:知行合一,如果知而不行,那算知么?只是道听途说了一点逸闻一样,无足轻重吧,知而不行,非真知。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子张第十九(90)发布于2023-12-18 23:4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