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翻译&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全文&论语读后感


【原文】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译文】子游说:“子夏的学生,从洒水扫地、迎送宾客、应对进退开始学习,是可以的,不过这是细枝末节。教育的根本却没有,这怎么行?”子夏听说后说:“唉,子游的话错了。做君子的学问,哪一项先传授,哪一项后教给呢?就好像花草树木,要区别对待。追求做君子之道,怎么可以随意歪曲呢?把本末兼顾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只有圣人能做到啊。”

【老六】这个时候大约孔子已经去世,孔门弟子在传经过程中产生了较大分歧,以至于相互攻讦。这里先是子游嘲讽子夏弟子只会做一些小事,后是子夏对子游进行了反诘。子夏强调的是先易后难,从小事做起,先末后本。子夏其实没有否定子游所说的“本”就是君子之道,指示强调要循序渐进。相比子游的一步到位的做法,子夏显然更注重实际操作,后来子夏的弟子多有法家早期人物或与此有关。而子游更注重从大处着眼,坚持儒家根本,强调礼乐教化。“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可见子游之严肃。但子夏是孔子之后系统传授儒学第一人,这一点上子游明显不如。子夏参与了《论语》的编著,著述《易传》,以《春秋》授齐人公羊高、鲁人穀梁淑,这两个人分别著述了《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为春秋三传之二。子夏到魏国后为魏文侯师,并开创西河学派,有弟子三百,人才辈出。杰出者有:李悝、田子方、段干木、禽滑厘等,受其影响或再传弟子有:吴起、乐羊、西门豹、公孙衍、庞涓、翟璜等。子夏曾在卫国短暂出仕,后来有人问子夏为什么不出来做官,子夏回答说: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大夫之骄我者,吾不复见。诸侯跟我摆谱,我不会为他服务;大夫跟我摆谱,我都不见他第二次。后来田子方说魏文王太子子击的话与其老师一样,“夫士贫贱,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士虽然可能贫贱,如果言论不被接受,行为不融洽,就穿上鞋子离去罢了,到哪里去不还是贫贱的士呢!”铮铮傲骨,跃然纸上。


【原文】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译文】子夏说:“担任官职有余力就要读书学习,读书学习很轻松的时候就应该去担任官职。”

【老六】《论语》里的“学”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礼”,礼是用来规范社会的,学好了当然要实践于社会,还有什么比出仕做官更好的实践呢?!但要注意,这句话是子夏说的,不是孔子说的,孔子传道并鼓励弟子出仕,主要还是为了弘道,并不过于强调出仕的重要性,而更强调环境是否允许出仕,“邦有道则仕,无道则隐”。子夏学派更注重经世济用,因此子夏后学多法家,是有道理的。荀子更是子夏学派的发扬。



【原文】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译文】子游说:“服丧能够尽到悲哀之情就够了。”

【老六】丧事要悲哀,否则失去了治丧的意义。悲哀要有度,伤及自身实际上是不孝。



【原文】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译文】子游说:“我的学友子张是很难能可贵的人,但是还没有到到仁的境界。”

【老六】子张过于强调形式,《集注》:子张行过高,而少诚实恻怛之遗。子张行为过于求高,但缺少诚意悲悯的情怀。这里不乏孔子去世后弟子们的互相攻讦。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子张第十九(93)发布于2023-12-18 23:44:48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