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翻译&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全文&论语读后感

【原文】子张问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
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子张曰:“何谓五美?”
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
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子张曰:“何谓四恶?”
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译文】子张请教孔子说:“怎么做可以从政?”
孔子说:“尊崇五种美德,摒除四种恶德,就可以从政了。”
子张问:“什么是五种美德?”
孔子说:“君子给老百姓恩惠但自己不耗费;役使老百姓,老百姓却无怨言;追求仁德,却不贪图财物;庄重矜持却不傲慢;态度威严却不凶猛。”
子张说:“什么是给老百姓恩惠而自己却不耗费呢?”
孔子说:“引导民众按照他们要获得的利益去做,这不就是给民众恩惠而自己不耗费吗?选择民众能做的事让他们做,他们还会怨谁呢?想要仁德就能得到仁德,又怎么能贪求其他呢?君子不管人是多是少,势力是大是小,都不敢怠慢,这不就是庄重矜持而不傲慢吗?君子端正穿衣戴帽,尊严目光,使人看到便为之敬畏,这不就是态度威严却不凶猛吗?”
子张又问:“什么是四恶呢?”
孔子说:“不事先教化便杀戮,就是暴虐;不事先通知,而突然要求完成,就是残暴;命令下达很晚,却要求如期完成,就叫陷害;同样要给与人的东西,在拿出来的时候又很吝啬,这就是小气鬼的作风。”
【老六】如果说上一章主要是对君主、诸侯的为郑要求,这一章则是孔子对于具体的为政官员的要求。现在看起来仍很具有现实意义。分三部分,一是对具体施政行为的要求。就是“惠而不费,劳而无怨”。什么叫“惠而不费”,引导百姓自己去做对他们有利的事,是不是很高明?起码比花费大量公共财物干那些百姓所不理解的惠民工程要高明。什么是“劳而不怨”,让百姓做与他们利益相关的劳作,就不会得到怨恨。有些工作,本就是百姓自己的事,为政者越庖代徂,开始可能会得到感激,久而久之,不但不会得到感激,还会让百姓认为那本就是为政者该做的,做的差了就埋怨。升米恩,斗米仇,不外如是。二是对执政者的道德行为要求。“欲仁而得仁;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仁义,不势利眼,庄重严肃,不再过多解释。三是为政者忌。“不事先教化便任意惩罚杀戮不事先通知,而突然要求完成;命令下达很晚,却要求如期完成”。孔子认为为政应该戒绝的行为,现在也时常发生,也非常令人讨厌。然而,身在其中之人又是多么的无可奈何啊。

【原文】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懂得天命不可违,就不能成为君子;不懂得礼义法度,就不能立足于社会;不理解他人说的话,就不能真正了解这个人。”

【老六】这里又回到“命”。孔子罕言利与命,不是不说,是少说,因为说不清楚。但君子还是要相信天命、不违天命的。不违天命,可以安心;不违礼法,可以立世;审言之得失,可以知人之邪正。《集注》“尹氏曰:知斯三者,则君子之事备矣。弟子记此以终篇,得无意乎?学者少而读之,老而不知其一言可用,不几于侮圣人言乎!”尹惇说:知道这三条,君子的事就全具备了。弟子们把这三条放在《论语》的最后,没有什么用意么?求学者从《论语》开始读起,到老了还不知道哪一句用得上,这几乎就是对圣人的侮辱吧。

  《论语》二十篇,到此就结束了,自去年11月13日至今,差一天正好一年。写了大约十四万字,其中原文一万五千余字,译文两万余字,论语十二章点评自己穿凿附会、到处搬运的见解十万余字,论语十二章点评非学者,实乃“学着”,还是很累的,坚持下来不容易。后面还会有一部分补记,包括孔子及几个弟子的小传、综述等等。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尧曰第二十(97)发布于2023-12-18 23:44:24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