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神杨成,本为历史上的人物阳城。据《唐史演义》记载,阳城,唐定州北平(今河北完县)人,字亢宗,学识洲博,德行高尚,颇有名声。进士及第后,却隐居中条山。李秘荐举其为谏议大夫。京城官民均以为他上任后直进谏议,痛砭时弊。谁知他进京后整日饮酒,不理政事,大失所望。唐贞元十一年(795年)奸臣裴延龄误谄大将陆贽等人,唐德宗欲杀陆贽等人,朝野上下不敢劝谏,只有阳城力谏,帮助陆贽等人澄情事实,使陆贽免于一死。朝中金吾大将军张万福赞道:朝廷有直臣,天下太平矣!从此阳城名倾朝野。后来阳城又力谏德宗不要重用佞臣裴延龄,德宗不听,阳城遂辞官而去,隐居山林。
然奉阳城为福神,则与其抵制进贡道州矮民一事有关。据《旧唐书·阳城传》记载,道州的老百姓因水土原因,身材都十分矮小,每年每户都要进贡男子,号为矮奴。阳城到达道州,禁以良为贱,又悯其编氓岁有离异之苦,乃抗疏论而免之,自是乃停其自贡,民皆赖之,无不泣荷。《新唐书·阳城传》标州人感之,以阳名之。阳城因不怕治罪,不怕丢官,抗旨直谏,拯救道州矮民,道州百姓感其思泽,为民作主,特建祠供奉,尊为福神。大诗人自居易在《道州民》一诗中赞道:道州民,民到于今受其赐,欲说使君先下泪,仍恐儿孙忘使君,生男多以阳为字。
其实道 教神系中早有福神阳城的故事,只是时间和名字略有不同而已。据《道藏·搜神记》记载,福神者,本道州剌史杨公讳成。昔汉武帝爱道州民矮,以为宫奴玩戏。其道州民生男,选拣侏儒好者,每岁不下贡数百人,使公孙父母与子别。省剌史杨公守郡,以表奏闻天子曰:臣按《五典》本土只有矮民,无矮奴也。武帝感悟,省之,自后更不复取。郡人德之,立祠绘像供养,以为本州福神。后天下士庶皆绘像敬之,以为福神。
不管是汉代的杨成,还是唐代的阳城,均是因为拯救百姓而得以成神,这充分表明人们对善良和幸福的向往。
禄神为官职禄位之神。其源于中国古代的星神崇拜,其神为禄星,《史记·天官书》云:文昌宫有“司禄”,就是说文昌宫中有专掌司禄之星神。后来星辰崇拜渐渐人格化,禄神和福星、寿星一样,亦被喊予神性,这样便有了进子张仙的说法。在传统的“福禄寿”年画中,他常常抱或牵一小儿。
禄神在民间很受人们的欢迎,民间常有“加官进禄”、“福禄寿”、“官上加官”、“加官进爵”、“马上封候”、“连升三级”等题材的年画、风惜画和吉祥图案等。这一类的画还常常使用谐音的方法,以某种实物来代替字义。如以“鹿”代替“禄”,如三星图中常画老寿星骑着鹿,跟随一些桃侍从,上空飞着蝙蝠。或者是束带高冠帽的官员,正抚摸一只鹿。
在民间还流传着禄神张仙的一个传说。相传唐朝宰相娄师德年轻时就患有虚劳病,身体十分虚弱。一天一个道人从他面前经过,说他天灵无光,黑气缠绕,病入膏肓,若无贵人相助,三日必死。娄师德久病不愈,对于死亡也就无所顾忌。三天中,他无所事事,默默地等待着死亡的来临。可是到了第三天晚上,娄师德见到从门外闯进一紫衣人,正从怀中取出一弹日,扣上弹丸,不由分说,就朝娄师德一下。娄师德心想,命已到期,无须躲闪,于是干脆闭目待毙。可是等了许久,头上一点感觉没有,反而觉得身体飘飘欲仙,如坐春台。于是睁开眼睛,一会儿神清气爽,病痛全消。娄师德自知遇上贵人,下跪问紫衣人是何路神仙。紫衣人告知是禄神张仙。说着便将娄师德带到“司命署”的一问石屋中,让其查阅禄命典籍,娄师德翻开一看,自已的姓名、出生年月、籍贯、进士及第、入台辅为宰相的时间及其85岁之寿终均记录在案,心中大喜,正准备离去,忽然看到自已一个叔伯兄弟的姓名,欲观其详,突然从石屋外闯进一猛兽,手执万化大戟喝道:大胆娄师德,岂敢乱翻禄籍!”一下子将娄师德惊醒,才知是一场梦。后来娄师德果然高官厚禄,位居宰相,应验了梦中的经历。
明朝以后,民间常把寿星与福禄二星结台起来祭祀,合称福禄寿,成为人们最受欢迎的三个福神,作为民间吉祥如意的象征,故民间祝寿时,常在正屋面墙上悬挂福禄寿的中堂,两侧寿联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或名高北斗寿比南山。
福禄寿图集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民俗诸神——三星神·福禄寿发布于2024-05-26 21: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