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11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作为一位引领风骚的书画大家,经历了矛盾复杂而荣华尴尬的一生。他作为南宋遗逸而出仕元朝,对此,史书上留下诸多争议。“薄其人遂薄其书”,贬低赵孟頫的书风,但是,这样的艺术批判标准是不公正的,历史给了赵孟頫中肯的评价。他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自五岁起,赵孟頫就开始学书,几无间日。直至临死前犹观书作字,可谓对书法的酷爱达到情有独钟的地步。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赵孟頫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他在书法上的贡献,不仅在他的书法作品,还在于他的书论。


他有不少关于书法的精到见解。他认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在临写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颇有意义的事实:“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这些都可以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说到赵孟頫,他的妻子管道升也值得一提。同样作为著名书画家,在古代女书法家中地位仅次于王羲之老师卫夫人。管道升,字仲姬,一字瑶姬,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生。幼习书画,笃信佛法。曾手书《金刚经》数十卷,赠名山寺。嫁元代吴兴书画名家赵孟頫为妻,封吴兴郡夫人,世称管夫人。管道升所写行楷与赵孟頫颇相似,所书《璇玑图诗》笔法工绝。精于诗。尤擅画墨竹梅兰。晴竹新篁,为其首创。元延佑六年(1319年)卒。

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尤为可贵的是宋元时代的书法家多数只擅长行、草体,而赵孟頫却能精究各体。后世学赵孟頫书法的极多,赵孟頫的字在朝鲜、日本非常风行。

作为一位变革转型时期承前启后的大家,赵孟頫有以下几方面突出的成就为前人所不及:


        1,他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口号,扭转了北宋以来古风渐湮的画坛颓势,使绘画从工艳琐细之风转向质朴自然。


        2,他提出以“云山为师”的口号,强调了画家的写实基本功与实践技巧,克服“墨戏”的陋习。


        3,他提出“书画本来同”的口号,以书法入画,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烈,韵味变化增强。

        4,他提出“不假丹青笔,何以写远愁”的口号,以画寄意,使绘画的内在功能得到深化,涵盖更为广泛。


        5,他在人物、山水、花鸟、马兽诸画科皆有成就,画艺全面,并有创新。


        6,他的绘画兼有诗、书、印之美,相得益彰。

        7,他在南北一统、蒙古族入主中原的政治形势下,吸收南北绘画之长,复兴中原传统画艺,维持并延续了其发展。


        8,他能团结包括高克恭、康里子山等在内的少数民族美术家,共同繁荣中华文化。

赵孟頫,是集晋、唐书法之大成的最有成就的书法家之一。同时代的书家对他十分推崇,后世有人将其列入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认为他的书法直接晋人。时至今日,随着历史的沉淀和日益开明,披在赵孟頫身上的历史阴霾逐步散去,他作为中国历史上集书画诗词大成之地位,愈加光鲜。


资料源于网络,文字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

侵权必删!僅限交流學習。

更多推荐

“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王福庵临汉碑《韩仁铭》

书法欣赏 | 明 · 董其昌 行书《秋兴赋》

他的书法丰润淳和,明成祖朱棣称他“我朝王羲之”

甲骨文书法的基本技法

明 代 首 辅 王 锡 爵 书 
       

厚德学派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他是书法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家,有“元人冠冕”之称发布于2023-12-16 20:00: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