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失败,从幼儿园开始的。
谈幼儿园小学化
按:每年高考都在上演一幕幕的悲剧,一代代不自知。从幼儿园起步就错了。

教育部三令五申,屡禁不止的小学化,其背后有家长的焦虑。家长担心的是,孩子进了小学,跟不上怎么办?教育部的通知本身就是个悖论,幼儿园防止小学化,不准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但是高考却要残酷的竞争,所谓改了下面,不改上面。家长才不管你这一套。

不过,到底什么是小学化,是值得商榷的。幼儿教育是人生当中很重要的阶段,教育部的文件要是糊涂了,那就是误了各家子弟,误国误民。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纠正“小学化”教育内容和方式”,这是教育部通知当中的第一条要点。看起来这句话真是没问题。不过深究下去呢,我们要想:什么是“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什么是“小学化的内容与方式”?

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内容很丰富,但归结到学习方面来说,无外乎记忆能力与理解能力。就理解能力而言,幼儿处于很弱的阶段。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来说,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理解能力的成长规律是:从具体形象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抽象的理解。若是违背其规律,按照目前急功近利的心态,那是让一代人对学习痛苦的根源。但这只是针对需要理解学习的科目。比如数理类,奥数就害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奥数等于是提前学习,加大难度学习,严重违背了幼儿的身心成长规律。除了少数几个被训练成做题机器的所谓尖子生,其他都成了陪太子攻书的牺牲品。所以每年高考完毕,撕书就成了孩子们的狂欢。校长们看到孩子们撕书,只是觉得他们考试辛苦了需要释放,但背后却是在告知各位大人:我这辈子再也不想学习了,因为听说大学很好玩,可以睡觉,可以谈恋爱,可以打游戏。陪伴了他们那么多年的书,他们就那么轻飘飘的撕掉,至少表明他们是没有喜欢过的。这是多么让大人悲哀的事情啊,但大人们却没有警惕,还在陪着孩子一起傻笑,然后过几年开始操心孩子的工作,让他们来啃老。人生就这样的恶性循环,一代又一代。

说远了,又说回来。幼儿的记忆力惊人,这个道理教育部的官员应该明白。因为他们也是家长,不知道他们在制定政策的时候,有没有观察过他们家的孩子,或者他们都没有孩子,居然无视这条?至少普通老百姓都知道自家的孩子在小时候记性好得很,回想自己小时候,也是记性好得很,但这记性却是那么无情,等你年龄大点了,记性就开始下降。普通人都逃不过这条规律。

如果一个小孩子记性很强大,那让他记点东西应该不是难事。好比一个人身体很壮,让他担个百八十斤,他一点都不吃力,不仅不吃力,还乐得其中,到处炫耀。

但学习需要记忆力吗?这里需要解决一个大问题。我们的学科里面,数学作为科技类型科目的代表,是需要理解力的。大家不需要背诵1+1=2,只需要理解了,随时都可以得出结论。但语文这类人文类的科目,从五四以来,新式学校成立后,就被当作理解类的科目,和数学等同教学了。语文从a o e 开始,组词,造句,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逐步加深难度,由浅入深。这也是教育部规定的学习方式。从此以后,国人的语文能力就开始下降,到今天大家就只能看看微信,稍微长点的文章就读不下去,稍微深点的文章,就有点头大。

语文需要由浅入深的理解吗?我们先从音乐、美术类的科目说起,有助于理解语文。从来的音乐家,都没有从小被父母和老师抓着教音符,教乐理,美术家也不是从小被教绘画技法成才的。他们只是因为出生于音乐世家,美术世家,每天听,每天看,后来就越来越熟悉,不小心就成了大家。我们中国人有个成语叫做“耳濡目染”,大家都忘了。以为通过周末补习班就可以在音乐和美术上有点领悟,简直是个冷笑话。

熏陶久了,自然就熟悉了。一个从小听遍了东西方名曲的孩子,等到他要学习音乐的时候,你给他讲乐理,讲音乐史,他是很快就理解的。因为他的耳朵太熟悉了。每天在耳朵那里萦绕,一听到那些声音,就有相应之感。若是出生于美术世家,从小看着父母拿笔写写画画,久而久之,自己也想画画,说也奇怪,那些见过的书画,恍若印在自己头脑一般,下笔就有。奇怪吗?你们家孩子是不是这样,你小时候是不是这样?你长大了就忘记了?因为你被教坏了。教笨了。

音乐美术不是靠理解来学习的,靠的是长期的熏陶,耳濡目染,熟悉了,就有感受,感受越来越深,境界就更高明,水平也就相应高了。如果把音乐和美术都标准化考试,设立级别,不知道有什么依据。每个人生活都不同,非得要理解成一样才是对的,如何培养音乐家,美术家?个性风格从何而来?西人说“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生活的感受各不相同,伟大的音乐家,美术家都对生活有不同的理解,但今天的教育部已经把我们每个人对于艺术的理解统一了。真是强大的教育部。

再说回来,谈谈关系到国家民族前途的语文。语文被我们的语文老师教到全民水平低下,大学毕业了,写封自荐书都要从网上去扒,面试见了考官,说句话都发抖,全民都在读庸俗段子。我们的语文还剩下啥?底裤都被扒光了。

之所以落到这般田地,也是因为把语文当作理解类型的学科。从小猫小狗开始教,幼儿园就只能教点儿歌,幼儿园毕业之后,儿歌就无用了;小学又开始教那些幼稚可笑的文章,专家们还花了不少的功夫去编排,据说为了认那几个字,又不能超出识字范围,专家们真是绞尽脑汁,终于凑齐了这些文章。等到孩子们小学毕业,包括各位大人们,你们有兴趣重新捧起小学书来看看吗?好像都没有过,你们都无视这一切。因为小学书没有丝毫的营养,傻子才会重新去读。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记住,只有好书,才会自觉自愿的捧起来,读了一遍又一遍,意犹未尽!小学毕业扔小学书,高中毕业撕高中书,为啥?一样的,没营养。留下来只好当废纸卖了。学了一堆废纸,当然没水平。

由浅入深,完全是无视幼儿强大的记忆力,老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等到人生需要发挥了,才发现肚中空空。大白话人人会说,想要有点水平,几乎没有。辛辛苦苦十几年,冤不冤?

人生在幼儿时期,是记忆力的黄金期。善用其长处,让他记得,多次反复,便烂熟于心。不劳老师分析中心思想,假以时日,自会领悟,年龄越大,领悟越深。这便是语文规律。老祖宗都懂这个道理,所以传统的语文教育,给一个小孩子只管读书,一遍又一遍,四书五经这类的经典之作,久之便烂熟于心,长大了自然会发挥。

从技术上说,一遍又一遍,是让他熟练,音乐也是听了很多遍就熟悉其旋律,上手便有。美术也是见得多了,下笔即是。经典文章,利用其记性,熟读几百篇,在幼儿丝毫不是负担,还乐得其中。终生受用无穷。历代的传承,在教育部这里视而不见。也难怪,他们也是被教坏了,教笨了的。

回归到主题,小学化,应该分清楚学科。若是数理,幼儿时期,不用学习,双手赞成。传统的西方教育正是因为明白这条,数学科目设置上,其难度刚好对应幼儿的理解力,所以他们丝毫不觉得难度,到了小学,初高中也是如此,他们知道科学的理解力,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所以从来不增加孩子们的负担。一辈子对科学都乐此不疲,创造无穷,我们的孩子到了西方,觉得我们数学考试比人家强,还沾沾自喜。殊不知我们赢了人家考试十二年,人家赢我们一辈子。到了科技发明创造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就只有在人家屁股后面抄袭山寨。让我们国人伤心不已的创新能力怎么也见不到。难道我们比人家笨吗?

不过最近听说英国人到上海来聘请数学老师,终于有了一点开心,西方人也开始要被我们教笨了。他们远离自己的传统,终于也要遭到报应了。

若是针对人文类的学科而言,那就要赶紧。因为心灵的滋养需要人文,而幼儿若得不到及时的滋养,便成了文化的侏儒。一辈子心灵空虚,那几本白话的语文书,便耽误了他一生。

小学化的概念真是糊涂透顶,连辩驳的价值都没有。人文类的学科,不存在所谓的小学化的问题。自小熟读几本书,认得几个字,是正该做的事情,却被理解教学统一,被认为是违背身心规律,不知道我们的教育部官员是不是外星人,跟地球人的身心规律不太一样?

从深度说,有劳大家的思考力了。幼儿只需要游戏吗?教育部的原话是“游戏为基本活动”,所以各地就见幼儿园孩子们成天活蹦乱跳。浮躁的音乐,大块的红黄蓝,无一不是在让孩子们身体成长的同时,滋养了一颗浮躁的心。

幼儿不只是需要动的!他还需要静!

动是很容易的事情,不用教就会,动是身体的,是动物层面,现实层面的价值。心灵成长是超越层面的价值,是需要静的。一个人的静是很难的。教育的重点应该在这里。但教育部把重点放在了动。尤其是幼儿,人生之初就开始了。一辈子就只知道动,到了人生需要静的时候,却只是一身的浮躁之气!这样的孩子如何担起未来?自顾不暇,遑论家国!

一个国家的教育思想,若是如此肤浅,岂不是误了小家,误了大家?在位者不可不深思。


 

厚德学派,顾炎武,厚德载物,厚德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高考失败,从幼儿园开始的。发布于2023-10-27 17:11:56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