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家长力行《弟子规》带动孩子,有时孩子不听话,请问怎么用《弟子规》教育孩子?尺度怎么掌握?

  答:家长力行《弟子规》带动孩子,这个带动孩子,假如我们常常心里想着“我做就是要做给他看的”,那太刻意了。一来,你做得越刻意,对方越怪怪的。比方有一个太太学了以后回去很用功,干家活干了一个礼拜,然后每一次干的时候就看看我先生看到没,我先生看到没有?结果终于一个礼拜过去了,她先生没什么动作,坐在沙发上看着他的报纸。最后她干一个礼拜终于受不了了,把那个手上的抹布,“呵”,丢中了她先生的报纸,“我干了一个礼拜你都没看到吗?”这个先生很有风度的把报纸放下,“你看还说学《弟子规》的,受不了了吧?”
 
  传统文化是道法自然。我们是不是发自内心的力行《弟子规》的教诲?所以刚刚我们李越老师最后讲的、强调的“正己而不求于人”,都先要求自己,不要求丈夫,不要求太太,都从自己开始做好。人做出来都是发自内心的时候,自然就感动身边的人。刻意不行。我们有没有真正觉得,“我做孩子我就应该是这样,做人就应该是这样!”发自内心做出来的。
 
  有一个爸爸他就看了,“哦,我假如孝顺了,我儿子就能孝顺我了。”他的目的是什么?他的目的,他不是觉醒了为人子的本分,他是觉得,哦,我得孝顺我爸,我儿子才会孝顺我。那还是什么心啊?功利心嘛!所以回去以后,那天早上就跟他爸讲,“爸,我学了《弟子规》,要让儿子孝顺我,首先我要孝顺你。所以我待会要出门的时候会先跟你鞠躬。”他爸心里想,哎呀这个人活了三、四十岁,终于有点开悟了。当然父母都是很慈爱的,只要我们能回头了,他们都高兴。真的他带着他的小儿子,给他爷爷行了礼。“出必告,反必面”嘛。行完礼他就带着孩子去上学,他要去上班。走了没几步路,孩子就停下脚步,对他爸爸讲:“爸爸你刚刚给爷爷鞠躬,是要做给我看的。”孩子感觉不感觉得到你做真的还做假的?你是发自内心的孝心,还是有目的的,要他改?真心才能感人呐!带有目的就不是真心啦。
 
  而且大家要相信一句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只要你是真心去做的,你的孩子迟早会变好。你不要五分钟就看他一遍。这跟煮饭一样啊。诸位长辈你们应该都有煮饭的经验。那个饭还没开,“怎么还没熟”,没两分钟就翻一次,最后这个饭还煮不煮得熟?就煮不熟啦。对呀,所以学习,“为学第一功夫,先降得浮躁之气定”。首先的功夫,要降伏自己急躁的心。这个浮躁就是急于求成。想要求别人,这个浮躁就上来了。我的父母没学一本《弟子规》,他们是因为上一辈透过身教很自然传下来的家道,我们就在潜移默化当中学会了。所以《弟子规》是家长做的,不是要求孩子做的。是父母长辈力行《弟子规》自自然然身教影响孩子,不是要求孩子。我们要求他,我们自己没做到,他不服气啊。

  我这个感受其实是在遇到孔子的后代,她给我的一番话我记忆深刻。这是一位女老师,她刚读《弟子规》,刚接触没多久,几个礼拜而已。她说她第一次读《弟子规》,就觉得非常亲切。为什么?每读一句,就想起小时候在家庭里面的种种情景。她一读“父母呼,应勿缓”,她爸爸妈妈整个长辈就是这么做的;“冬则温,夏则凊”,“朝起早,夜眠迟”,“置冠服,有定位”,“凡是人,皆须爱”,她们孔氏家族都是这么做。所以虽然她第一次读弟子规,可是事实上在她的心里面这些榜样都映在她的心上。

  好,所以首先父母要带头来做。而孩子不听话,说实在的孩子已经好多年啦,我们现在教他,绝对不可能要求他明天就改,这也不自然。“冰冻三尺……”你们怎么没什么反应?这个答案很残酷吗?你看我们往往急躁的心就上来了。你看一个人去看中医,都问那个中医师说,“你可不可以三贴把药我的病治好?”假如这个中医说可以,你相信他吗?对呀,所以教育是百年树人,我们得有耐性啊。


  教育三个核心:境教、身教、言教。我们看境教。在目前这个会场,不是很了解我们在干什么的人,走进来他都不会讲话。有没有人告诉他不可以讲话?没有。但为什么他不讲话?他在这种氛围他感染到了,他不讲话了。所以环境影响人是无形的。所以你让一个孩子到这个推展《弟子规》的环境去,他很自然的就帮人家拿椅子坐啦。他看着看着反而很自然,去融入了。所以有一个老师他抽烟抽了十几年,结果有一次课程上五天,他一根烟也没抽。后来他就把烟戒掉了。“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多人没抽烟。”这个环境(的力量)哦。

  我们现在看看《弟子规》每一句话都是境教。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班级,有没有父母呼应勿缓?有没有老师呼应勿缓?我们在单位里面有没有校长呼应勿缓、领导呼应勿缓?这个没有做出来,然后一直在那里:“《弟子规》好,《弟子规》好!”那人家一看很不能认同。有一个学校就抓那个学生染头发,结果抓了好长一段时间没什么效果,所有的老师累得够呛,坐在那里:“哎呀,这个学生太不听话了。”其中有一个老师在那里叹气的时候,突然抬起头来一看,哎呀,老师染发的超过一半。你说没那个环境,不让学生们染发,老师染发,你看你怎么教他?

  我们教孩子重整洁,东西要摆好。那我们的家是不是“置冠服,有定位”,是不是“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诸位老师、家长,《弟子规》就是你的家道。境教形成了,你的孩子你不用讲他他就学会了。“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孩子指出我们问题的时候,我们有没有高兴的表情?还是一指出来,脸色很臭。那你看脸色很臭,孩子在读这一句的时候他服不服?我们常常跟兄弟姐妹计较来计较去的,那你怎么跟孩子讲“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所以《弟子规》是生活教育,每一句都可以变成我们的家风跟班风,跟企业的氛围、企业的文化。这叫真干呐!只要我们的言行完全跟经典相应,这种感人的力量特别强。

  说实在的,成人的世界里,人们不会看你说什么,人们只会看你做什么,都在观察你。所以我连吃饭都很谨慎,人家看我有没有“龙含珠、凤点头”,吃饭有没有文雅,还是狼吞虎咽。假如我一狼吞虎咽被他看到了,他就说,哎呀,蔡老师说的跟做的不一样。所以我们当老师有一个好处,被学生逼得不得不干。好事坏事?好啊!感谢学生啊!是压力还是动力,在我们一念之间。我那个时候带三十五个孩子,每个人盯着我。我所说的话,他们都盯着看我。我不觉得是压力,我感觉是太好的机会、动力,因为我们希望给孩子一个榜样。好,所以这个是境教、身教,每一句由我们先去做。


  再来言教。因为它是生活,所以很可能孩子在生活当中遇到那个情境了,就是“事虽小,勿擅为”,这件事你要先找谁商量?找父母商量。“你这么做可能不恰当”,当他刚好出现那个状况,你一指导,他印象很深刻。就不会变成一种说教、啰嗦。所以这些机会点可以掌握好。只要我们掌握这个身教、言教还有境教,而这个言教是多掌握一些机会教育,然后也让孩子多参与一些学习《弟子规》的团体氛围。这个“易子而教”很好,谢谢。





厚德学派,顾炎武,厚德载物,厚德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请问怎么用《弟子规》教育孩子?蔡礼旭老师答发布于2023-10-27 16:5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