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讲《禅秘要法经》
所以,讲到白骨观,因此我们要插一段有一位,这个人的一首诗叫……很有意思啊,提到白骨观,我们都晓得唐伯虎有首名诗:
《怅怅词》
怅怅莫怪时少年,百丈游丝易惹牵。
何岁逢春不惆怅,何处逢情不可怜。
杜曲梨花杯上雪,灞陵芳草梦中烟。
前程两袖黄金泪,公案三生白骨禅。
老后思量应不悔,衲衣持钵院门前。
“怅怅莫怪时少年”,这个“怅怅”是形容青年人啊,你们台湾话还是广东话讲一个女孩子,诶诶、台语讲一个女人啊,很泼辣的叫“怅家婆子”,啊,就是这个“怅”。这个“怅”啊,怅少年,那个年轻的小太保就是怅,很怅。所以,你以为呀,台语啊,广东语啊,都保持有古代唐朝的音,古代。“怅怅”就是年轻人蹦蹦跳跳的啊,不要怪他,“怅怅莫怪时少年”——这个时代的这一批少年。
第二句是什么?啊?“百丈游丝易惹牵”,现在唐伯虎是老年、晚年的时候做,“百丈游丝”,这个老年了很多的烦恼,容易啊牵到很多的烦恼,“百丈游丝易惹牵”。
“何岁逢春不惆怅”,年纪大了嘛,看到青年人到处……没有欢乐了,“何岁逢春不惆怅”
“何处逢情不可怜,……”这个不管了,都看懂了。
下面两句:“前程两袖黄金泪,公案三生白骨禅。”
(看到这)就认为前生也是修行来的,因为他也晓得有“白骨禅”这个名称,这个“白骨禅”给他用到文学诗句上,用得很美,“公案三生白骨禅”哪!这个**伯虎啊毕竟是……
你看后面两句,“老后思量应不悔”,老了,回转来想想,也没有什么后悔的,“衲衣持钵院门前”,穿个和尚衣、托钵、站在院子的门口。你们看到吧,这首诗还蛮不错的,唐伯虎明朝的诗多半是白话体的,跟唐诗比差得很远,但是有明朝的风格。
实际上唐伯虎啊,前面看到都对,“前程两袖黄金泪”,我们在座的老朋友们都有这个感触,前面的辉煌一时,大家带兵的、政治的,都搞过的,唉,现在想想都过去了、老了,“公案三生白骨禅”。后面唐伯虎啊,到死还风流,“老后思量应不悔”,哎呀,哎呀什么的?“衲衣持钵院门前”,你以为穿和尚衣持钵呀?嘿,所以你们读书不多啊,你就不会懂诗了,这个是什么事情的一个典故呢?
这是唐末,唐朝末年有个宰相,叫做韩熙载 ,这位风流宰相的太太多得很!年纪大了的时候啊,宰相太太太多了,政治环境、国际环境变了,韩熙载就是南唐的时候,就是南唐李后主前后这个阶段,看看南唐也靠不住了,觉得很灰心。结果呢,干什么?自己晚年就玩,玩到什么程度呢,自己故意穿一个和尚衣。宰相府邸很大了,那么小太太们每一个太太有一栋房子、有一栋院子,他自己穿个和尚衣在小太太门口化缘,自己玩的,“衲衣持钵”是这样。
所以,苏东坡后来也有这个诗,“纵教乞食歌姬院,犹胜云山补衲衣。 ”苏东坡的名句。就是说,他跟唐伯虎都一样,老了也不肯修道,就是拿个钵到舞厅里头、到歌女门前一站,去化缘讨饭吃啊,还比那个在山上的和尚啊自己破了衣裳,还在那里缝啊缝啊的可怜相(强)。他讲我们的风流史还是值得的,呵,唐伯虎还是这样,“老后思量应不悔,衲衣持钵院门前。”
所以,你们大家不懂文学给他看看就说:哦,唐伯虎晚年也想修道,也想穿和尚衣托钵在寺院的门前……那不是寺院哪,歌姬院的门前哪!就是苏东坡的“纵教乞食歌姬院,犹胜云山补衲衣。”文人的风流到死啊,纵然白骨也风流,叫做至死不悔,呵,那多得是!
这是顺便关于白骨禅,唐伯虎用过的一句名句。这两句倒很好,我们采用他这两句好的――“前程两袖黄金泪,公案三生白骨禅”,你们真做到这个,就好了。
这是由白骨禅顺便讲到,这个法门很严重,今天这一次我们完全根据经典来讲。不过,我不希望大家……有几位同学好心,约他的亲戚、朋友、哥哥……我讲过了,这一次讲这个《禅秘要法》不公开讲,要大家真要修持的人来听。因为我们讲一个东西啊……你说“那与其少数人听、(不如)大家听。”没有用嘛!你假设不是真实讲修持的,你听了做佛学听没有用,千万注意啊!所以,不要随便介绍人,到此为止了。
那么,我们现在讲本经。这样,我们分工合作,你来念好不好?你来念,念到一段要讲的我们讲,我看看试一下这个方法……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南师讲《禅秘要法经》第一讲(4)两首诗发布于2024-06-15 16:4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