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提法王法


由老子的出世思想到出世间般若

(九月十日 上午第三堂)


我们进入到第三个法则:

廿五、日轮转化四般若

1、明点月轮属生起

2、方便行愿乃世间

3、出世行深大菩提

4、慧日无量得甚深

 

「明点月轮属生起」,讲生起次第;「方便行愿乃世间」,属世间般若,「出世行深大菩提」,则为出世般若观行深入的境界。

「明点月轮属生起」。从净法界咒、护身咒,观想头顶上的La字,这La字就等同一个光明点。心月轮一观起来,一样是要融入到命门的光明点中。所以命门的光明点,在我们凡夫来讲,有的人感觉得到,有的人没有感觉到,有时候用得上,有时候用不上。这就好比上弦月,从初一到十五,从渐修中,渐中有顿,顿中有渐,慢慢地体会。体会到前面十四天的基础,才能够到达十五的月亮圆满明亮。这些都是我们在生起次第的体会过程中,也是在般若慧观里的种种历练上。

「方便行愿乃世间」,世间般若,人情世故。也就是小乘行者讨厌世间没有用,逃避并不能够解决问题。对此大乘佛教是面对的,该面对的面对,该挑起来的挑起来。这正是儒家跟道家的不同。当然我们佛教的戒行里也是有的,特别以普贤行愿来说,普贤行愿是入世的,也是从人道开始修。在世间先把人做好,等于太虚大师的名言,「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把人做好,大道才会现前,你越过人道想成就大道,门都没有。

你唯有很耐烦的,「方便行愿乃世间」,修这世间般若,你要很耐烦,这是普贤行愿的基础。在菩萨戒律里头,你喜欢的恰恰要放下。你的贪婪,名闻利养,这是你所喜欢的,要懂得放下。不喜欢的偏偏要挑起,唉呀,人那么多,事那么烦,挑起来行人所不能行,忍普通人所不能忍,这才是菩萨行。

我最近看了一部电视剧叫做《老子传奇》,太好了,这片子拍得非常好,编演春秋战国时候,老子大概比孔子大二十多岁。孔子十五六岁就见到老子了,孔子那时专门从事婚丧喜庆礼仪方面的工作。

剧集中,孔子和老子第一次见面他们还没多少交集,只是孔子对老子印象非常好,谈话谈得很契机。当时正好有个由孔子负责的丧事场合,孔子请老子来列席,碰到日蚀,但在儒家观念,不管天候好不好,都要照常走。这时老子劝他不能走,讲了一篇道理,说这时大家应先放下,等到太阳出来时再走。

第二次孔子见老子的时候,老子在周朝洛阳的地方,当等于现代的图书馆馆长;还有除了当图书馆长之外,周天子在早朝时跟大臣的对话,他要做记录。孔子第二次去见老子时,老子大概五六十岁了。孔子总觉得自己有所不足。周朝有大图书馆,收藏中国古代以来所有典籍。孔子在这图书馆一边看,一边请教老子,受用很大,这是孔子问道于老子。

第三次在邙山,第三次再见面时间不是很长,老子已经要离开了。老子九十九岁,在函谷关内,他有一个学生尹喜,老子要西出函谷关。尹喜说,师父啊,您要离开了,从关内要到关外,要去秦国。尹喜跟老子说,您总要留点东西下来嘛!老子,没花多少时间写下《道德经》五千言,留下这五千言就西出函谷关不知所踪了。

那么,也就在老子要西出函谷关之前,孔子专程去请教老子。在函谷关要西出的时候,孔子的学生子贡,子贡特别代表儒家的这个学团,来请教老子,送老子西出函谷关。

老子学说里面讲天地人,很多讲的是出世思想,后来西出函谷关,有如出世间一样了吧?所以,「出世行深大菩提」,出世需要出世间般若,行深就是行深般若,这是一个发大菩提心,展现大智慧的境界。

那么,大菩提、大智慧的境界又是怎样呢?「慧日无量得甚深」,这要同太阳的光明普照一样,才算真正进入到甚深般若的成就。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准提法王法之二十八(5)?由老子的出世思想到出世间般若发布于2024-06-15 16: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