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上,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中国还是外国,大凡杰出的思想家和历史人物,都怀着悲天悯人的济世情怀,著书立说,劝化世人,建功立业。古代的黄帝、尧舜、大禹、老子、孔子,域外的苏格拉底、释迦摩尼、耶稣,近现代的孙中山、毛泽东都是这样,概不例外。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其生平记载不多,所留下的著作仅为《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等),这是老子一生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其思想核心就是一个“道”字。老子紧紧围绕“道”这一范畴,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进行了挖掘和阐发,——什么是道?道的功用是什么?道的特性是什么?道是如何运动的?如何体道、悟道以及如何在治国安民、军事斗争、社会建设、人格养成等方面遵道行道?探求大道的奥秘,寻找治世的良方,可以说是老子的一生的理想和追求。这可以在《道德经》第二十章看出来: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意思是说,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好像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又好像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而我却独自淡泊恬静,无动于衷。混混沌沌啊,如同还不会发出笑声的婴儿。又是那样的懒散啊,好像无家可归似的。众人自得自满,好像都有所剩余,唯有我好像什么都匮乏不足。我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啊,是那样的浑沌。众人都清清楚楚,唯独我糊糊涂涂;众人都明明白白,唯独我浑浑噩噩。我的心里好像大海一样广大无限,我的思维好像大风一样,没有归宿。世人都有本事,唯独我愚昧而笨拙。我唯独与人不同的是,我持守大道并从大道中吸收精神和思想的营养。

从这一段表白式的文字里可以清楚地看出,老子是一个对大道有着坚定信仰的人,他彻底摆脱了世俗的名利枷锁,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思索着宇宙万物的本源和奥秘,求解人类生老病死、治国安民、人格养成等种种难题。然而在老子的时代,他的思想和观点总是受到冷遇和嘲笑,尤其是他的政治观点和政治主张总不得领导人的认可。面对这种处境,老子无奈地自我解嘲道: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意思是说,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但在老子时代,真正能体道而行的上士,几乎是不存在的。因此,老子又在《道德经》第七十章不无抱怨和惆怅地说道: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意思是说,我的主张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实行。然而天下竟没有人能够理解,也没有人能够实行。我提出的主张都是有本源的,我要求做的事也是有根据的。由于人们太无知了,所以不理解我。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为难得,因此圣人虽然怀着美好的才能,却过着贫贱的生活。

“自古圣贤多寂寞”。老子是孤独的、寂寞的,以至于后人连谁是老子,他的真名叫什么,活了多大岁数,一概都搞不清楚。有人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人说老子活了二百多岁,还有人说老子得道成仙了,就是人们传说中的太上老君。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老子的孤独发布于2024-06-15 16: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