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是《道德经》里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大德之人的一言一行都从大道,也就是说,大德之人是有价值准则和主心骨的,这个价值准则和主心骨就是“道”。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大德之人一样,确立自己的价值理念。漫漫人生路,茫茫人海中,有了正确价值理念,就如同在大海里航船有了指南,黑夜里行走有了光明。有了主心骨,就不会随波逐流,也不会误入歧途。

 

大德之人为什么要把“道”作为自己的价值准则和主心骨呢?关于什么是“道”的问题,不是一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道德经》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是《道经》,下篇是《德经》。其实,《道经》并不是专讲道的,而是道中有德,《德经》也不是专讲德的,而是德中有道。从《道德经》的篇章结构来看,全篇贯穿着两条线索,即“道”和“德”。“道”这条线回答了什么道的问题,“德”这条线回答了怎么得道和守道的问题。综合老子反复描述,大可以归结为这样一些问题:一是道之体,即什么是道?二是道之用,即道的作用是什么?三是道之动,即道是怎样运动的?四是道之性,即道的特性是什么?五是道之德,即道的品德是什么?大德之人以上这些方面体悟体证大道的真理性伟大和无穷妙用,然后心悦诚服相信大道,坚定不移地遵循大道,也就是所谓的“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那么,大德之人为什么要遵从大道呢?换一句话说就是,遵从大道究竟能给人们带来哪些改变和益处呢用老子的话来归纳,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曰明。老子“知常曰明”,也就是说,认识掌握了大道,一个了智慧,就能洞悉万物化育、天地运行、人情物理,处世处人就有了根本遵循,就不会走错路、办错事相反,“不知常,妄作,凶”,也就是说,认识大道,掌握大道,就会糊糊涂涂、迷失方向,就会误入歧途、掉进陷阱,给自己命运带来凶险和灾

 

二曰容。因为大道虚空,无所不容,因此体悟大道,就会走出小天地,进入大世界,最后与大道一体;就会理解、尊重和悦纳周围的环境;就会包容家社会、集体,也包容自己的缺陷和不足道心越深,容之越广。“容”的实质就是开放和突破,实现心智改造和境界提升,最终成为圣人,成为大德之人。

 

三曰公。心中有道,就有了全局观念、长远眼光,就会公正无私、一视同仁,没有远近好恶之分,也没有亲疏厚薄之别这样以来,无论一个人身居何职,肩负何责,都能够主持公道,秉公办事,一碗水端平,从而赢得众人的尊重和赞誉,也能够赢得事业的发展和未来。公愈多则私愈少,少之又少,以至于公而无私。“公”的实质,也是突破自我的束缚和局限,实现人格的提升和完善,使人们成为大写的人。

 

四曰。世间万物,尽在大道之中。体道而行,就能够做到胸怀全局,周密谋划,成就万事万物,保全天下百姓;就会使整个社会共沐阳光雨露,共享发展成果。极而言之,就会自觉谋求世界大同,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使整个世界充满生机和欢笑,成为人间乐园。全则不偏私、不倾斜、不片面。“全”的实质,也延展“本我”、“小我”,站在“大我”的立场上,谋天下之利,成长远之功,造后人之福。

 

五曰久。“道乃久”,做到了“明、容、公、全”,也就符合天道,符合了道,符合了自然规律。如此以来,宇宙万物共生共荣,就能福祚长在,行之久远。无论对个人而言,还是对对群体而言,都是如此如果说“久”是“果”的话,那么,“明、容、公、全”就是“因”,因果相连,还报不爽。

 

总之,人们有了大道这个主心骨,就有了行为的根本遵循,就能做到万物并作、社会和谐和人生幸福。如此功德,何乐而不为呢?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发布于2024-06-15 16: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