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意即天地无私。遵循天道无私的原则,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就不能感情用事,不能厚此薄彼,不能公权私用。每个人都有亲情、友情,但也有社会责任。“德不称,其祸必酷;能不称,其殃必大”,因此在位者要有情怀、有格局,不能负了众望、留下骂名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意即天地有其运行规律。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不吃饭不行,不喝水、不睡觉也不行,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自然力面前,人是的,但也不屈服。人们一直与大自然抗争、与命运抗争,求知、探索、奋斗,就这样一路走过来,不断走下去,没有止境。

 

幸福一种觉。当人们被权力边缘化,也就被社会边缘化,就会被遗忘、被冷落、被小瞧、就会不舒服,就有有一种不公平感。于是人们要求“等贵贱、均贫富”,争上游、争一流,甚或争权夺利,为的就争一种感觉、一口气、一种公平、一种生命状态。难怪老子主张“圣人不仁”,所谓“圣人不仁”就是一视同仁、人人平等。

 

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如果这些闪光点汇聚起来,就会形成强光,就会让整个社会、整个人心、整个人性亮起来、美起来。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只有建立闪光的社会制度——民主集中制,这个制度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所在。民主就是让人人成为发光的星星,集中就是把点点星光汇聚成光明的世界,让人人共享光明和美好。发扬民主,善于集中,关键在于主事人。

 

从个体到社会,从散乱,从间断到持续,从纠结到豁达,从恐惧到从容从柔弱到强,从无明到自觉,从起点到终点,人的一生都烙印着幼年时光的底色。恐惧、自卑、焦虑、豁达、自信、乐观等等,人的性格中的这些东西,追根溯源,都能从很小的时候找到影子。一开始走了路,就很难矫正过来。因此早期教育很重要,家长素质格外重要。

 

人的情绪总有一种周期性的现象,敏感、消沉、阳光、乐观,似乎都是这样。这是一种生理现象、心理现象,也是一种心理模式、思维方式。“多言速穷,不如守中”,也许一个得道的人才能做到不为物动、心如止水吧?

 

附《道德经》第五章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道德经》与领导智慧(5)发布于2024-06-15 15:56:53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