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欲是一等一的工夫。宋明儒学的第一个就是存天理灭人欲。我们都认为这是一句极为反动的话,被称之为禁欲主义,乃至于被认为阻碍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正当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幸福生活属于合理的欲。“存天理灭人欲”就是消除不合理的欲望。比如,正常的夫妻生活是合理的欲。而如果是沾花惹草、贪恋温柔、多欲多情、始乱终弃、窃玉偷香,那么就是不合理的欲。所谓“欲”就是相对于人生而言,不合理的目标,乃至于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目标。
人无时无刻不被欲望所牵引。佛教也把欲望作为人性的基本特点。而所谓的“觉”就是“离欲”。人的欲望就是“贪”。人的贪欲表现为各种需要的过度满足。贪食、贪玩、贪色、贪财、贪杯、贪权、贪名、贪安、贪懒都是“贪欲”。所以,对于修养工夫而言,一定要拔除欲根。孟子强调寡欲,而不是禁欲。寡欲就是“欲而不贪”。人性本身就是对美好的事物多有爱慕。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人要只求符合自己的欲望,而不是“无止境”的欲望。这就是知足常乐的道理。孔子的伟大之处提出了“无欲则刚”。
1.富贵之欲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这里是对“富贵之欲”的否定,而是强调中理。仁者境界,就是排除了富贵贫贱,进而追求居仁,不处不去。君子离开了仁,如何能够成就自己的名声。所以,必然为之受颠沛造次之苦。所谓造次,就是造成一些次生的事情,就是为一些非主要的事情要操心,要努力。
2.食居无求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就是一个人克制物欲追求,而是安于一般的食物与居所,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做事上,放在成德上。这不仅仅是修养工夫更是境界,就是对外在条件的克服。
3.贫而无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这里可以提炼出两个意思。第一个是贫贱而乐。这就是安贫乐道的境界。富而好礼,就喜欢跟别人礼尚往来。第二个是安于贫贱。贫贱——无欲——和乐,这三者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思想体系。
4.公绰不欲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公绰之不欲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公绰的特点就是不欲。比如,很多人都做到了不欲,乃至于对君主之位都可以退让。这就对自己有所克制,而不是不顾自身安危的贪欲。
5.欲而不贪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其中提到了(君子)“欲而不贪”,可见肯定了部分意愿属于正常的志向,属于合理的权利。只有达到“贪”的地步,就是不好的私欲、淫欲。
6.不行欲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其中提到了“不行”“克(苛刻)、伐(自大)、怨(抱怨)、欲(贪恋)”。孔子以之为难。可见,儒家也是要消除过多的欲望。
7.不欲不窃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自己要减少欲望,那么就不会引来别人的嫉妒。
8.一以贯之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一以贯之就是把自己的行为、思想用一个思想贯穿起来,要有一个中心思想,要有一种最终目标,而不是分裂的。或者有着过多的、不同的目标追求。多个目标就是多欲。一个目标才能够让自己感到清晰。
9.无欲则刚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做修养工夫就是要做无欲则刚。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论语》里的无欲发布于2024-05-24 20:4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