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卑而尊人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曲礼上第一》)

儒家认为礼的本质是自己保持谦卑,而尊重别人。

2.自反自强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学记》) 

自表示亲自做某事,意味着一个人“自行”。自我一个意思就是从我这样。

3.自亲始

子曰: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立教自长始,教民顺也。教以慈睦,而民贵有亲;教以敬长,而民贵用命。孝以事亲,顺以听命,错诸天下,无所不行。 (《祭义第二四 》)

做任何事必须从“自我”开始。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是要自己做起来。而不是“指涉玄远”,乃至于“山河渺茫”。

4.大同

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运第九》)

所谓大同,就是以同为大,追求天下人获得相同的待遇,都能够得到满足。

尤其是“不必藏于己”“不必为己”,更是在自我解放之后,更强调对社会做贡献。由此而言,大同社会是超我社会。

5.小康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礼运第九》)

小康社会是有私有观念的。是“为己”的社会。人们设置制度进而规范人们的财物。为己就不是超我,而是自我、本我,甚至是小我。虽然小康社会不是人类全体获得解放的状态,但是作为社会发展的运动过程,其中却仍然包含了人类的情感,人类的一种美好追求。

什么是人?是那个为了生存而奋斗的人,还是所谓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人。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是不是一定是人类的进步?人类的精神会不会因此而缺少了那种极端条件下的奋斗精神?乃至于在困难中的一种精神超越。

6.屈己从人

若饮食之,虽不耆,必尝而待;加之衣服,虽不欲,必服而待;加之事,人待之,己虽弗欲,姑与之,而姑使之,而后复之。(《内则第十二》)

现代社会张扬个性,然而古代人则委屈自己,顺从他人。现代组织更是要求忠诚,就必须屈己。古人是允许屈己,甚至是必须是屈己。《孔子家语》也有“屈节解”一篇。古代人鼓励妇女在家庭中屈节,而不是相反。与之相同,臣、奴、妾、隶都必须屈节。这不同于马克思所言的平等。

7.不敢问其年

尊长于己逾等,不敢问其年。(《少仪第十七》)

尊长逾等,就不能问年龄。儒家认为人分三六九等是合理的。或者是自我也必须落在三六九等之中。自我仍然是接受差等的。

8.过则称己

善则称人,过则称己。(《祭义第二四》)

对于至尊而言,根本不需要与他人争善。已经是至尊了,何必还要争夺呢。至尊可以承担责任,也没有人敢追究责任。

9.内尽于己

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是故,唯贤者能尽祭之义。贤者之祭也,必受其福。非世所谓福也。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谓之备。言:内尽于己,而外顺于道也。忠臣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其本一也。上则顺于鬼神,外则顺于君长,内则以孝于亲。如此之谓备。唯贤者能备,能备然后能祭。(《祭统第二五》)

一个人要尽到自己的责任,要上顺、外顺、内顺。这就是三顺。一个人要积而能散。不要把外在看得那么重要。人有口饭吃就很好了。别的都是身外之物。总之做人要急剧地收敛。

10.祭为教本

夫祭之为物大矣,其兴物备矣。顺以备者也,其教之本与?是故,君子之教也,外则教之以尊其君长,内则教之以孝于其亲。是故,明君在上,则诸臣服从;崇事宗庙社稷,则子孙顺孝。尽其道,端其义,而教生焉。是故君子之事君也,必身行之,所不安于上,则不以使下;所恶于下,则不以事上;非诸人,行诸己,非教之道也。是故君子之教也,必由其本,顺之至也,祭其是与?故曰:祭者,教之本也已。夫祭有十伦焉;见事鬼神之道焉,见君臣之义焉,见父子之伦焉,见贵贱之等焉,见亲疏之杀焉,见爵赏之施焉,见夫妇之别焉,见政事之均焉,见长幼之序焉,见上下之际焉。此之谓十伦。 (《祭统第二五》)

这里涉及到自我的是非诸人,行诸己,非教之道也”。根据前边的文字,就是自己做到自己的义务,才是最重要的教。对别人而言是“非”,然而自己却这样做,那么就不是教了。即要求别人不要那样做,自己首先不那么做。

11.贵人贱己

子云:“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则民作让。”(《坊记第三十》)

做人要自卑而尊人。做人不要有太多的脾气。在处理他人与自己的关系上,自己要懂得退让,而不是咄咄逼人。那是不是就是怂人。也可以这么说。

12.君子议道自己

子曰:“无欲而好仁者,无畏而恶不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是故君子议道自己,而置法以民。”

这里就是要超越具体意义的自我,而是具有代入性,即普适性。一件事的评价标准要适用于绝大多数人,而不是突出个人的例外。自己并不例外。这就是真正的做到“一人我”。把自己与他人放在相同的位置上,甚至可以将心比心,可以置换一下。

13.仁义

子曰:“仁有三,与仁同功而异情。与仁同功,其仁未可知也;与仁同过,然后其仁可知也。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畏罪者强仁。仁者右也,道者左也。仁者人也,道者义也。厚于仁者薄于义,亲而不尊;厚于义者薄于仁,尊而不亲。道有至,义有考。至道以王,义道以霸,考道以为无失。”(《表记第三二》)

道德的两个原则,一个是基础性质的对等正义原则。另外一个是超越性质的价值赋予原则。这就是仁义所代表的两大原则。自己曾经也被别人所养育,也被别人所关照。自己也是赋予价值的主动人物。这就是大我人格。大我甚至要有奉献牺牲精神。奉献牺牲就要趋向于无我。想象成和尚,也是放下,也是无我,也是不必追求私我。

14.卑己尊而人

子曰:下之事上也,虽有庇民之大德,不敢有君民之心,仁之厚也。是故君子恭俭以求役仁,信让以求役礼,不自尚其事,不自尊其身,俭于位而寡于欲,让于贤,卑己尊而人,小心而畏义,求以事君,得之自是,不得自是,以听天命。《诗》云:莫莫葛藟,施于条枚;凯弟君子,求福不回。其舜、禹、文王、周公之谓与!有君民之大德,有事君之小心。《诗》云: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表记第三二》)

卑己尊人是一个通行的法则。君主要懂得谦卑,而不是骄傲。

15.民致行己以说其上

子曰:“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令,从其所行。上好是物,下必有甚者矣。故上之所好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子曰:“禹立三年,百姓以仁遂焉,岂必尽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甫刑》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大雅曰:成王之孚,下土之式。”子曰:“上好仁,则下之为仁争先人。故长民者章志、贞教、尊仁,以子爱百姓;民致行己以说其上矣。《诗》云:有梏德行,四国顺之。” (《缁衣第三三》)

行己悦上是一个人应当做到的责任义务。而作为君长则要以为人表,成为他人的模范。

16.以射正己

序点又扬觯而语曰:好学不倦,好礼不变,旄期称道不乱者,不,在此位也。盖仅有存者。射之为言者绎也,或曰舍也。绎者,各绎己之志也。故心平体正,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则射中矣。故曰:为人父者,以为父鹄;为人子者,以为子鹄;为人君者,以为君鹄;为人臣者,以为臣鹄。故射者各射己之鹄。故天子之大射谓之射侯;射侯者,射为诸侯也。射中则得为诸侯;射不中则不得为诸侯。天子将祭,必先习射于泽。泽者,所以择士也。已射于泽,而后射于射宫。射中者得与于祭;不中者不得与于祭。不得与于祭者有让,削以地;得与于祭者有庆,益以地。进爵绌地是也。故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天地四方者,男子之所有事也。故必先有志于其所有事,然后敢用谷也。饭食之谓也。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然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射义第四六》)

这里引用《论语》的文字,说明以射正己的含义。射的引申义就是全在于自己,而不是与别人竞争。这就要求我们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尽自己的分、安自己的心,进而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成长、自我管理。而不是“舍尔灵龟,观我朵颐”,觊觎别人。中国人说:“临渊慕鱼,不如归而结网。”自己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是最重要的。《周易》强调“自强不息”就是要确立自身的主体地位。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礼记》中的自我工夫发布于2024-05-24 20: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