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醒民教授讲 論語研讀
未改心肠热,全怜暗路人。
但能光照远,不惜自焚身。
論語研讀第二一八集
現在請各位看六八二頁。前面那個兩章都有連帶的關系,政治,儘管現在一般人講的現在這個政治,過去孔夫子講這個道理,一直到後來,它都是非常有用的,要改善現在不合禮的這種他們所講的民主、自由,講人權,必得要把這個禮樂弘揚出去,才能改善。這個禮樂就看得很明顯,因果,不管你現在人相信不相信,誰要違背這個因果,他就要受到應該有的懲罰。這個懲罰不是別人給他懲罰,別人雖然在政治上,按照法律,他違背因果的事實,用法律來辦他,讓他坐監獄,那是花報,將來還有真正的果報,這個要明了。所以這個道理,你不管他現在這些人不相信,不相信這個事實,他要違背這個因果,將來就要受到事實的懲罰,懲罰是眼前所看到的,坐監獄等等,這還是花報,果報還在後頭。這樣研究起來,那非常嚴重的,我們如果要存著悲天憫人的一種心懷,也就是要大家發發慈悲心,對於這些人,我們可憐他。可憐他,我們現在講的話,他聽不進去,他也不相信,但是把這個禮樂的教育,因果這個道理把它弘揚出去,讓他直接、間接的,直接的受,不像現在間接的讓他們種種善根,後來還是會相信的。為什麼呢?人人都有真如本性,有這個真如本性,有適當的因緣給他一啟發,他還是能夠學好的。這是我們有信心的根據,所以研究這兩章經書的時候,大家好好發慈悲心。
現在六八二頁這一章。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益者三友,損者也有三友。友這個字,中國這個五倫教育,五倫這個道統,朋友是在五倫之中,是其中一倫,所以結交朋友要特別慎重。孔子在這裏講,教我們明了,交朋友要知道什麼是益友,什麼是損友。益是對於我們學著作人,學道,都有益處。損友,對於我們在世間學作人,學辦事情,出世間要學作聖人,學道,都是有損的。所以儒家的學問,他就是從事實上說出來,從這個事實上指導學的人這樣作,你就能學為聖人,不這樣作,就不能學作聖人,它完全是在行為上來指導,這是非常可貴。
我們現在就看,友直,直是正直,你無論求學,無論辦事情,學道,那更不必說,都要正直,什麼正直,一切都要公正無私,不要完全為自己,都要無私,來跟人家相處,跟人家辦事,也都是要把這個私心放在一邊,求其公正,就是直。直這個字你看看,十目加上一個隱字,十目,上面是個十,中間一個眼目的目,那個一橫,原來是個隱藏的隱字。十個人看起來,你心裏所想的,所作的事情,沒辦法隱藏。了解這個道理,那就一切都要坦白,這叫直。直就是心裏跟外面的言行都要一致的,不能夠口是心非,心口如一,行動跟心裏所動也是一致,這叫直。
友諒,諒這個字有多種講法,諒有的把它解釋有信用的信字來講。有信用的信字,雪公講,他跟友直的直字有相近,直是講究真實,直心,信也是信實,實實在在,這兩個意思有一點相混。所以雪公就講,選擇一種講法,這個諒當作寬恕講,待人寬厚,有恕道,遇見什麼問題,都能夠饒恕人家。所以這個友諒,你交的這個朋友,他不但對於你,對於他人也都能夠寬恕,這叫友諒。
友多聞,多聞好,多聞他能知道世間的事情很多,知道事情很多,遇到什麼問題,他可以根據多方面的訊息、資源,他可以作正確的判斷。所以我們處在現在,遇到任何一個問題,只知道表面的;背面的,上下左右的不知道,你想解決的辦法,這個辦法就想不出來,那就是不得它的真相。你要能夠多聞,多方面知道那些事情,一個事情有它的背後它的背景如何,它的上下左右都了解,你想解決的話,自然就有正確的辦法想得出來。所以多聞,你交的這個朋友見多識廣,他知道的很多,這個朋友有用,有益。所以這個友直、友諒、友多聞,這三種朋友都是有益處的,這個益處是幫助我們在世間辦事情,跟人家相處,學聖人都有益處。
另外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便辟就是非常會說話,說話說得非常巧妙,他能夠把不合道理的事情說得頭頭是道,讓你很容易相信他所講的話,這叫便辟。
善柔,用一種柔軟的態度來對人,柔軟的態度是什麼呢?拿笑臉來迎接人家,逢人就是表現一種微笑。這種微笑,不是真正發自內心,真正發自內心,比如說,與朋友之間談話,或者自己研究學問,研究到很有興趣的時候,會心一笑,那個微笑是好的。這裏講的善柔那種微笑,不是出自內心喜悅的微笑,只是想贏得人家好感,想巴結人家,這種微笑是虛假的,那就是論語前面講巧言令色,這是要不得。這種朋友喪失人格的。
便佞是什麼呢?什麼事情依照他所講的,別人很對,他說別人不對,他自己明明是不合理的事情,他認為很合理,在辯論之中強詞奪理,處處跟人家強詞奪理。強詞是什麼呢?只有他在說,不讓人家說,只是他說的有道理,別人說的,在他一概否認,沒有道理,這種強詞奪理的人,就是便佞。這種朋友有損的,有損人格,有損修道。孔夫子在這裏,把有益的三種友,有損的三種友,讓我們了解。了解之後,在交結,交朋友的時候,要慎重選擇。這樣看起來,在今日之下你交朋友,現在人所講的交朋友跟古人不同。
古人交了朋友,不交則已,交了朋友,就是五倫之中的其中一倫。交朋友的時候,朋友有通財的義務,朋友如果受人家的殺害,自己要替朋友來報仇,報仇不了,自己賠上性命也在所不辭。但是按照禮上面講,父母在,不許友以死,父母還在世的時候,不準許為朋友來犧牲生命。為什麼呢?在五倫之中,父母更重要,除了父母在,不許友以死,其餘的話,是朋友,遭遇災難了,作朋友的人就應該替他申冤,替他報復仇人。現在講報復仇人怎麼樣呢,不能說那個人把朋友殺了,我就去把那個殺害的兇手,也把他殺掉吧,不是這樣。可以想辦法讓國家的法律來治理他,國家法律有時候還有冤獄,你要想辦法使國家的法律要秉公來處理,這是作朋友應盡的義務。所以現在交朋友要慎重,我們在交的時候,要選擇益者,不要選擇那個有損的人。但是這裏要注意,這是結交朋友,與君子儒來弘揚學術,那又不同。弘揚學術,你不管任何人來向你求教的時候,不管任何人來向你來討論問題的時候,你都要誠誠懇懇的把這道理介紹給他,那是弘揚文化,跟這個不同的。交朋友就不能那個樣子,就要有所選擇。實行教化的時候,就要學孔子,有教無類,這要分清楚。
現在翻過來,六百八十四頁,
【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損矣。】
這還是跟前面講損友、益友,前面講原則性的,哪一種是損友,哪一種是益友。這裏更具體的講,我們無論交朋友,無論自己求學,都要了解這些事情。益者三樂,樂就是好樂,有三種好,三種好的時候,這一章專門是講事情的,前面講人,講交友,朋友來講,這是講事情。樂節禮樂,首先就講益者三樂。三樂的時候,首先好學禮樂,禮樂的時候,講節,節禮樂,禮樂雖好,但是要有所節制,有所節制,是什麼節,就是中庸裏面所講的,發而皆中節。禮樂,前面講過了,都是出乎人的本性。一般人學禮樂,怎麼學法子呢?禮樂既然是出乎本性的話,它一切都好。但是喜怒哀樂這個情緒,中庸裏面講喜怒哀樂,在禮運,禮記禮運裏面,講七種,喜怒哀懼愛惡欲,七種還是簡單的講,人的情,說情感也好,說情緒也好,這都是情。這個情是從無明來的,不認識自己本性,而起迷惑,迷惑就是無明,然後才有這些情。這個情,它不是獨立的,它跟這個本性混合在一起,也就是它污染了本性,這就是情,情之中就有性。學禮樂的時候,就要有所節,節什麼呢?就要知道情,一個人感情用事,一個人遇見任何事情就情緒化,這是不對的。應該怎麼呢?要起理性作用,一切的言語,行為,都要出乎理性,這叫作節。對於非理性的那個情要加以節制。節制的那個情,就是煩惱,就是煩惱,各種迷惑,節制的情就是把煩惱伏下去,讓它不要起現行。這樣把煩惱,各種迷惑都把它伏下去,不讓它起現行的話,這就是節,節制那個情。節制情的時候,理性就容易引發出來,這叫作好節禮樂。
能夠好學禮樂,就從能夠節,節制這種情方面下手,這是有益的事情。能夠節制情的話,就能引發本性,本性一發出來,那好了,一切人都有生老病死,生老病死問題,本性一出現,那個生老病死的問題,那就解決了。本性上哪有生老病死,所以從這方面想,樂節禮樂非常重要。
樂道人之道,道是引導,引導人之善,之善就當到字講,引導人作那些善事,這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有益的事情。我們現在看看周圍那些人,佛經裏面講得很清楚,哪一個眾生都有見思惑,有見思惑就稱不上是善人。包括我們自己在內,我們也有見思惑,但是很幸運的,我們學了禮樂,我們知道自己怎麼樣改善,怎麼樣把見思惑能夠破除。自己要破除見思惑,首先就是要,前面講的要節,節禮樂,自己能夠節,作任何事情都要從理性上來出發。我們自己這樣作,來引導他人也是這麼來學習。這樣學習,這是引導人來向善。雖然見思惑都是惡性的,但是這樣節,節禮樂的話,就能把不善的隱伏下去,讓它善的事情起作用,就是能夠好引導人家來向善的這方面學習。那些惡人,你引導他向善,他會學嗎?基本的道理,就算無論任何人,他就是作的事情將來下地獄的這種人,他也有本性。你要憑著你的智慧,啟發他的本性,他還是能夠受到你的感化。因為善,善當然不是本性,但是本性起的作用,本性談不上善惡,但是本性起來的作用,有善,就是善的。樂道人之善,這是有益的事情。
樂多賢友,這很明白了,賢是在品德上面都很好。你交朋友,交這個賢能的友,品德好的友人,愈交得多愈好,好多賢友這樁事情,是有益。
現在再講損者三樂,樂驕樂,驕是驕傲,驕樂是什麼呢?以驕傲為快樂,驕傲為快樂,不但在孔夫子那個時候,到現在更厲害了。大家聽聽看,無論在哪一界的人,遇到自己作某一種自己感覺得很得意的事情,就說值得驕傲,值得驕傲!在世間讀書,讀了一些書,自己感覺得學問比人家多,或者會寫幾篇的白話文章,就像這幾天那些學校裏請這樣的一個寫文章的人到他學校裏去演講,這種人他就是驕傲。他認為他寫出這幾篇文章出來,就是傲視一切,這種人就是以驕傲為樂。他一切看不起人家,自己是驕傲自大,以這個為快樂。
這章孔夫子教我們自己看到別人就看看自己,我們不要好,不要有這種好,我們要學謙虛。這是樂驕樂,以驕為樂的時候,這一種不能學,不能好,這是有損的。
樂佚遊,佚遊是什麼呢?這個包含很多,佚是放佚,一切不守規範。我們人在社會上,要不遵守規範,也就是不遵守這個禮,一切都亂了。比如說,我們日常什麼時候出門作事情,什麼時候回家,古時候農業社會,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出入都有定時候。現代的時候,上班的時候,也有上班的時間;下班也有回家的時間。就是到外面郊遊的話,也有一定的時間。這個佚遊是放佚的,出入沒有時間的一個約束,不遵守時間這個程序。這就亂了,這個有損。尤其現在,一上了網路,一上網路把時間就忘記了,他哪有時間,時間觀念沒有了,這就是佚遊。
樂宴樂,宴是宴會,朋友之間互相邀請來聚會。大家是朋友,在閒暇的時候,也就是在工作之外,大家既是朋友來互相邀宴,互相宴會,吃吃飯。就在這個宴會之中,要知道,宴樂不能滯留太久,在宴會也有一定的時候。要在宴會時留得太久,那個作主人的就感覺得很疲倦。古時候宴會多半是在家裏面,自己家裏面,家裏面最好的是主婦親手作這個菜,這是對於朋友是最尊敬的一種招待。那麼你要去到朋友家作客,受了這樣最尊重的招待,你要知道,朋友,包括主人,朋友的夫人忙得很。你作客的話,聚會時間到了,應該回去就應該回去,不可以久留。所以過去一般知道這個道理的人都知道,客去主人安,客人離開了,主人這才能夠安下來。客人不去,主人一直要在那裏來招待客人。所以因此作客人的時候,要替主人想一想,不能讓主人那樣疲勞,所以不可以久留在宴會上。
如果是樂宴樂,大家是很難得,從白天到夜晚,夜晚一直到通宵,那個主人還受得了嗎?自己也受不了,自己不分晝夜在那裏宴樂的話,身體也受到傷害,所以這是損矣。
所以孔夫子把這三種有益的事情,三種有損的事情,有益的事情可以好,有損的事情不可以好,很清楚的把它說出來。說出來,我們日常求學、作事就要這樣學。那些有傷害自己身體,也對人家有傷害的話,千萬不能夠那樣行,千萬不可以那樣學習。要學也是要學這三益。能夠這樣學,你在人世間,跟朋友來往,你是個受歡迎的朋友。你就是跟社會一般人來往,你拿作事的這種作人之道來待人接物,也是處處受人家歡迎。把這個結合在脩道方面,那你修道很快,就能很正確的,很穩定的,一步一步學作聖人。
孔夫子的學問、教育,我們今日之下,要想學道,想作人的話,必須按照孔聖人講的道理來學,對於世間那些,包括那些有名的人,他在政治界也好,在學術界也好,在財富方面也好,他們講的話,如果與這個相合的話,我們就相信他;如果說的話與這個相反的話,我們不管他的地位多麼高,我們不要學他們。
今天就講到這裏。
學人根據徐醒民教授論語研讀視頻字幕整理,如有錯誤,敬請各位老師指正,不勝感激。南無阿彌陀佛。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論語研讀第二一八集发布于2024-05-13 16:4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