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醒民教授讲 論語研讀
未改心肠热,全怜暗路人。
但能光照远,不惜自焚身。
論語研讀第二二五集
請各位找到七二七頁,七百二十七頁。這一章經上回我們也念了一遍,前面那一段也講過了,今天為了好接上去,講的時候還是從頭概略的說一說。
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孔子叫子路,由是子路的名字,他說,你,這個女就是汝,你聞過六言六蔽矣乎?下面是子路對曰:未也,就是沒有聽到六言六蔽。下面,子路講未聞,接著孔夫子就說,居,吾語女。居,古人注解的,考據很多,這裏就是你坐下來,吾語女。
下面就接著孔子的話,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仁,仁是好,跟孔夫子求學的那些學生們,都要學仁,但是在這裏講,學仁也要懂得這個仁,怎麼樣來行仁,要了解這個道理,懂得怎麼樣來行仁的話,那就要好學。好仁就是喜好,作合乎仁的那些事情,怎麼樣合乎仁的事情,就是對人要嘉惠一般人,嘉是嘉獎的嘉,惠就是恩惠。就是對人要講究給人家一種好處,一種恩惠,這是仁。但是,要懂得怎麼樣的作出這個仁,來對人有好處的事情,要了解這個道理。這裏,雪盧老人講,雖是好仁,要得一個中道,不好仁當然不好,好仁,不懂得學理的話,有時作了偏差了,作偏差就不合乎中道。
這過去老師也舉出例子,比如在春秋時候宋襄公,他跟人家作戰的時候,他自己說是仁義之師,他這個軍隊看起來是合乎仁義,要作仁義之師怎麼樣呢,一定要對方,就是敵人把陣式擺好了,兩方面,古時作戰有打鼓,兩方面陣式擺好了,打鼓然後再進行作戰,他這樣作,結果打了敗仗。你是這樣講,敵人作戰是不講這一套,結果一仗打敗了。這是其中一種。我們要好仁,作小偷的人,古時作小偷的話,怎麼樣到人家家裏去,或者用梯子翻牆過去;或者用鐵的鏟子把牆挖一個洞進去,那個小偷沒有這些工具,你供給他一個梯子,或者供給他一個鐵鏟子,說是嘉惠人家,但是所嘉惠的是小偷,這就是好仁不好學,不能辨別。其蔽也愚,這是一種。
類似的情形很多,我們在世間,學道的人當然要作一些善事,善事就是要布施,布施也要分清楚,同樣的是布施,哪一種布施重要。布施裏面有財產,用財產布施給人家,這當然很需要的。人家貧窮的人沒有錢,正需要,布施給他需要。還有布施法,布施法,不僅僅是佛家是用法施,我們研究中華文化的時候,把中華文化,聖人講的這些道理,講給人家聽一聽,這也是法布施。這兩者哪個重要呢?布施財物固然重要,布施法更重要,這要分得清楚。如果不懂得這個道理的話,我們專門布施財產,法這一方面不必講。你這個布施財產,孔子曾經講過,堯舜其猶病諸,就是堯舜那樣的話,他完全拿財物來布施給人家,他還感覺得很困難。所以我們懂得這個道理,就是中道,守這個中道,確實人家需要的時候,我們盡我們的能力,給他財產、財物的布施。就在財物布施的時候,不要忘記法布施隨著就要講。不能只用財布施,沒有講法布施,人家得到你這個利益,不多,有限的。只有同時用這個法跟他講,教他學聖人之道,學聖人之道的話,逐漸逐漸他就不會跟一般人一樣,只知道追求財富,他知道在財富上面能夠維持生活就好,然後就去求學問,求道德,來脩道,這才是把握了中道。
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知是智慧,如果說只喜歡求智慧,但是智慧也要從求學從好學來的。如果只求智慧,而不好學的話,孔子講其蔽也蕩,這個蔽前面講過,蔽是閉塞之不通,它這個蔽什麼呢?成了個蕩。蕩是放縱。只知求智慧,不好學的話,他這個人就會放縱。因為智慧一定要求學問,這個學問告訴求智慧的人,你憑智慧不夠的,必得要配合著學道,配合學道的時候,智慧才能用到正當的路上去。如果只求智慧,不講學道的話,他智慧發展結果不但不能有利於人,而且是有害於人的。在古時候蘇秦、張儀,他的口才那麼好,說出的話,各國的諸侯都會聽他的,你不能說他沒有智慧,但是他憑他那種口才,搞得當時候天下大亂。
用在今日,我們想想看,大家只講智慧,不講道德的話,那好了,大家就是怎麼樣勸人家發財好了,講發財學。這個發財學,這個財發得那麼多,結果他用在哪裏呢?自己享受,與人有什麼好處啊。講究參加政治,用各種手段來競選。競選的人,過去雪公也講,你要去競選,首先要了解全部的精神都要為選民來服務,你才可以去競選。如果心裏不是想,不是完全為選民服務的話,為了自己,這個選舉沒有意思。當然選舉成功,他要靠他很多方法,就世間法來講,他也是智慧,沒有智慧,他選不上的。在古時候,現在除了智慧,講方法以外,還有其他違法的手段,那就很難說了。所以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蕩就是放蕩,任何事情作的話,自己不能夠,自己不能自我限制,不管對人家是有什麼不好,只要自己得了利益就好,這就是蕩。
後面,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信是好字,守信用,但是要好學。一般講守信用是必須的,言而有信。但是有例外,過去老師也舉出微生高他跟一個女子約會,在藍橋之下約會,那女子遲到沒有來,結果大水來了,他一定要守信用,不離開。你不離開,不離開就被抱著柱子,抱那個橋柱子,被水淹死了,這就是好信不好學。信字在什麼情況之下要守?在什麼情況之下可以不守,這要好學才能辨別。
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直也很好,一個人很直爽,自己作事情,跟人家交往,心講明存著很直,這個當然好,但是也要好學。好學才懂得這個直,真正直的意義是在哪裏。比喻,有一個葉公告訴孔子,他說,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這是直了,有一個人,直躬,他的父親順手牽羊,把人家的羊子,把人家的一個羊牽過來了,作兒子的呢,作證明是他父親攘羊,這看起來很直。孔子說,吾黨之直者異於是,我們那裏,我們家鄉有直的人,跟你這個大不相同。怎麼呢?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父親替兒子隱瞞事情,兒子有時候替父親隱瞞。孔子看這是直在其中。所謂直在其中是什麼呢?看起來這是不直,不直,但是聖人講的話不會錯誤的。直就在這當中,為什麼就在這當中,直這些字,好仁、好知、好信、好直,後面好勇,這個都是從本性裏面發出的作用。本性裏發的作用都是好的,聖人到世間來,他一切道理都明白,他作的正是恰如其分,合乎中道。我們普通人,距離聖人遠得很。別說聖人,就是距離賢人,我們也遠得很,我們一作就偏了。要使不偏的話,要好好學。學什麼呢?就學聖人講的這個道理。
聖人講的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為什麼直在其中呢?這樣互相隱,父子是天倫,天然的倫常。不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的話,他就違背倫常,違背天倫了,就與他本性相反,污染了本性。再說,你葉公所講的,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就正是違背了本性,孟子所講,人有良知良能,那就違背人的良知。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父為子隱,子為父隱,是直在其中。這個要學,要好學,好學就是把孔夫子講的道理要明了,不但明了,而且自己遇到這種事情,自己要體驗,實實在在這麼作。
後面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勇當然是好字,智仁勇,而且是知恥近乎勇,一個人知道有羞恥,有羞恥心的話,這就與他的勇很接近了。但是不好學,其蔽也亂。亂是錯亂,什麼事勇敢的去作,你勇敢作是不錯,你要作這樁事情,先要想一想,這樁事情作出來,對人有哪些好處,你要考慮清楚。還有,這樁事情作出來以後,雖然認為是好事,在作的時候,很多方法要了解,不能夠勞師動眾。這個勇敢包括作事情,先要周密的計畫,計畫要考慮得很周到,然後就勇敢的去作,這才是從學術求學來的,然後才不亂,用在人事各方面,它才有條理。比如說,我們固有文化講五倫,五倫是一種倫常,倫就是講次序,不學,不懂得為什麼要講次序,那就亂了。
再呢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剛是剛強、剛直,正直叫剛,這個也要好學。一般講剛,都是誤解了,認為某個人作事情不考慮別人,跟人家討論任何事情的時候,很容易就發脾氣了,指責對方不對,這個一般看起來是剛直,是剛,其實錯誤的。孔子在這裏講,好剛不好學,剛也要學,學了之後才沒有這個蔽,蔽呢,不好學就蔽什麼?蔽是狂,狂妄了,那就是不能得其中道。孔子也曾經講,吾未見剛者。有人說,申棖這個人算是剛者。孔子告訴他,棖也欲,焉得剛,這個人他欲望心很重,他就不能成為剛者。剛者,過去讀書人就講無欲則剛,就是跟孔夫子學的這個道理,一個人沒有自己私人的欲望,沒有私心,沒有這種欲望,他才算是剛者。有欲望的話,表面看起來,他跟一般人比很剛,很剛強的樣子。但是遇到有權力的人,有財富的人,人家拿權位,拿財富來收買他,他就不剛了,他就一切順乎人家。為什麼呢?他有這種欲望,欲望要得到財富,得到政治地位,所以聖人講,有欲不能成為剛者。這個我們學道的人必須了解,必得自己無欲。
這個無欲當然要附帶的說明一下,我們在人世間,要維持這個身體,要有生活的各種資源,維護這個身體,生活所需的那些必需品,當然要有。要這些必需品,我們在人世間,應該有一分正當的職業,必須要有正當的職業,不能看哪種職業很能賺錢,這種賺錢是犯法的,國家不許可的,它賺了再多錢也不能去幹。找正當的職業,找了正當職業,心還是在求學、脩道方面,他就不受財富、權位的影響,自己才能夠自己真正的能夠獨立起來,不會受人家影響,當然更不會受人家收買。這樣的剛,它是從求學來的,能夠辨別什麼樣是剛,什麼樣不是剛,他這個蔽就沒有了,就不會狂妄了。
這幾個字,孔夫子就講,每一種都要學,都要好學,唯有好學,明了這幾個字的理,道理之後,他才能夠有中道,不然,一作就偏了,那就不合乎中道。不合乎中道,雖然看起來是個好事情,實際上相反的,作壞了。
以上幾個字,不論我們是學儒,是學佛,都要好好在這上面用工夫,用一分工夫,就有一分受用表現出來,這就從行為上體驗。不從行為上體驗,只把這個文字看明白了,那個沒用處,沒有效的,必須自己來好好的體驗。所以上面這幾個字都要配合好學,好學,簡單的講就是要研究這個學問的理論。這五個字,每個字都要有學術的理論,只講這樣去作,不懂理論的話,一作就偏了,所以這個學問研究很重要!
比如說學佛,你無論學哪一宗的,各宗有各宗的辦法,天臺宗學止觀,止觀是用工夫,你不懂止,不了解止觀的理論,那怎麼止觀?就是我們學淨土法門,一句名號那是不可思議的,雖然如此,要了解淨土法門是三根普被,他沒有研究理論的能力,當然憑一句佛號就能夠念下去,就能有成就,我們不算是下愚,也不算上智,是中間的,中間的念佛,就要懂得念佛的一些道理,然後自己脩行,指導人家來脩行,這也才能得其中道。得其中道,才肯老老實實的來念佛。無論什麼事情,天下是一個道理。
後面這一章。這是七百三十二頁,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孔子說,小子,是稱呼他的那些學生,你們何莫學夫詩,何莫就是何不。你們何不去學學詩呢?所以在這裏學詩的重要,不然孔夫子也不會叫他的弟子們,你們為什麼不去學詩呢?下面接著就講,為什麼要學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講這四條。這四條,就是在古時候學詩最重要的幾點。詩,無論是興、觀、羣、怨,都是加以用比喻的話,用種種詩的藝術,跟它美化起來。
詩不跟一般文章一樣,一般文章尤其是寫論文,用直接的說明,討論。詩用詩的這種藝術來表現,所以古人都知道,詩是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作詩的人,我只是作詩,我沒有牽涉那個那些暴君的事情,我沒有講。我這詩作出來,沒有什麼罪,你要拿這個來問罪的話,問不了。雖是言之者無罪, 聞之者,這個聞之者是個明君,不是暴君,暴君他聽不進去,看了也不懂。明君一聞到,一看這個詩,可以戒,有所警戒的。比如在詩經裏面,有很多諷刺周幽王,很多,還有其他的,周家到後來有些皇帝,這個詩來諷刺他。諷刺是諷刺,你要那些帝王拿這些詩人來定罪的話,定不了。但是一個好的帝王,好的君主,他一看這詩,喔,這是講我,趕快要改,自己有任何不對的,有什麼過失,趕快要改。
詩在古時候,這個作用很大。到後來,到戰國的時候,孟子就講,那個詩已經是沒有了,王者之迹熄而詩亡。王者,那些明君,他派官員到各國去採訪各國的人,那些文人所作的詩。採訪回來,作為施政的一種參考,應該改就要改,好的政治須要加強,就繼續要加強實施。那都是到各地方去採訪這個詩,那跟現在的民意調查很相近。現在民意調查不見得那麼正確,到各地方採訪詩的話,詩就把人的心理直接表達出來。看詩就能夠了解各國民眾的心理,民眾有什麼痛苦,詩裏也有;有什麼需求,詩裏面也有,這比現在作民意調查,要正確得很多。
分開來講,前面是講詩主要的功用。詩,可以興,興就是作詩的一種體裁,比如說詩經裏面,現在一開始講,一開始讀關雎篇,關雎是雎鳥在那叫的,關關、關關的聲音。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這就是興,拿這個雎鳥在那叫的聲音,興起了後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興起後來的意思,這叫興。為什麼講關關雎鳩呢?這個特別,這個雎鳩這個鳥,它這個鳥特別,它只要兩個是成為夫妻的話,再不與其他的鳥來談戀愛了。今日之下,比現在我們這個人類好得多,詩經就是拿這個關關雎鳩來興起後來的君子好逑,逑什麼呢?逑那個淑女。逑到淑女以後,那就守住夫妻之道,絕不能有外遇,這是興。
學人根據徐醒民教授論語研讀視頻字幕整理,如有錯誤,敬請各位老師指正,不勝感激。南無阿彌陀佛。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論語研讀第二二五集发布于2024-05-13 16:4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