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醒民教授讲 論語研讀

未改心肠热,全怜暗路人。

但能光照远,不惜自焚身。

 

論語研讀第二三五集


請各位找出論語講要第七百九十一頁,這還是微子篇,這一章就是七九一頁最後那一行,我們把這經文先念一遍。

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

這一章經是記載當初周公訓示他的兒子伯禽的幾句話,那時候周公要留在周天子朝廷裏面,幫助周天子治理天下,周天子封,原來是把周公封到魯國,周公自己不能去,由他的兒子伯禽去,到魯國去即位在這個之前,去魯國之前,周公拿這幾句話來訓示他,就是教他到魯國治國的時候,這幾句話要能夠作得到。

開頭就說周公謂魯公曰周公就是周公旦,是孔夫子最敬佩的一位聖人,魯公就是伯禽。周公就告訴伯禽說,君子不施其親,開頭這句話,是疏遠的意思,這個字在經典釋文裏面講,它是另外一個字,左邊是個弓字,弓字弓箭的那個弓,右邊是個也字,之乎也者的也字這個字本來的意思好像是張弓射箭的時候是有一種鬆懈的意思不用的時候,弓弦是把它鬆下來,引申的意思就是疏遠廢棄的意思在經典釋文裏面講,這個弛字跟現在經文裏面講的那個字,古時候通用的,兩個字是通用的既是通用的話,君子不施其親,就是說周公就告訴伯禽說,君子,你去治魯國的時候,對於,家族親戚不要疏遠,這是第一句。

故舊無大故,則棄也故舊就是老朋友,我們一般到現在有些讀書人還知道,對於朋友就稱故人,這是講故舊,是老朋友了,是很久的老朋友無大故,沒有重大的事情的話,不要拋棄他,就是遺棄他這裏大故指的什麼呢?根據皇侃疏解釋,大故就是重大的事故,重大的事故就是造很重大罪惡的事情,所以皇侃疏講大故叫惡逆,罪惡所謂逆是像亂臣賊子這都是惡逆,或者是倫常,亂了倫常老朋友,處朋友,跟朋友相處沒有大的惡逆的事情,不能遺棄他,這就是一般人所講的,某某人很好,為什麼呢念舊。故舊是老朋友,他都是懷念,懷念著老朋友,叫念舊。

還有第二句,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先講君子不施其親,第二句就是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大臣就是一個國家朝廷裏用的大臣,不要他抱怨,抱怨什麼呢?不以是當用字講,孔安國的注解,當用字講,怨乎不以,你不能使你朝廷的大臣子抱怨你不用他,所謂用是什麼呢?不是說你任用一個大臣在朝廷裏面,就給他一個職位,他的什麼意見,什麼建議你不采用,這個大臣就感覺沒有得到用處,你不聽,不接受他的建議的話,那就是不以就是不用他,所以你要是不要使大臣怨乎不以的話,大臣有重要建議的事情,你要採納他。

最後這一句,無求備於一人求備就整體的來講,你作國君用人要用他什麼樣的專長,你就用他的專長他是在教育方面是他的專長,你就用他辦理教育在內政方面,他是專長的,你就用他來辦內政外交方面他在這上面專長,你用他辦外交都是用他的專長你不能說他是一個在內政方面你又要求他來在外交方面也要能夠施展他是長於內政,外交不是他的專長,你又要他辦內政,又要他辦外交,這個求備於一人甚至於他是個內政的人才,你要叫他又要辦教育,又要辦財稅,經濟,都要求他能辦到同樣的,他是個外交善長的,你要他辦內政,辦教育,一切對他求其完全具備全能,這個不可以,就是無求備於一人是很完備的,一個人的能力,我們這個能力要知道,可以是全能的,因為這個能力,都是從我們本有的本性用出來的可惜我們都是普通的一個人,本性一起作用的時候,就被我們自私自利的心,把它污染了所以我們用出來只能說我們從過去到現在,在某一方面長期的學習,才具備某一方面的能力,其餘的沒有學習那個本有的能力就發不出來,這是我們了解的我們要能夠把所有本有的能力,本有能力是全部的,什麼事都能辦的,要能夠到這種程度,那就是要學道道最重要的就是學著捨己為人,把自己一切的利益都捨棄掉,放棄掉我們私人一切為我的這個意見也要把它放棄掉,這樣才可以把障礙在本性外面這層障礙物把它撤除撤除了以後,我們就可以成為全才,什麼事都能辦但是我們現在辦不到,所以必須不要求備於一人,這是周公訓勉伯禽的這幾句話這幾句話是治理國家當然非常重要,除了治國論語每一章它的經文都是指向著自己的本性果然我們這樣作,國家當然治得好,待人接物,這樣來待人接物,不要忘記老朋友你用的大臣,要他能夠發揮專長,採用他的意見,這就是民主這樣待人接物這樣治理國家就是周公教伯禽用理性來治國,發揮自己的理性理性就是真如本性,一切的事情都是發自本性來作的時候,事情作出來了,它就一步一步領導我們普通人能夠歸入到自己的本性果然能照這樣作的話,聖人他必然是如此,我們依照聖人所訓勉的這幾句話來作,我們就能從這個事實上面能夠明心見性,它就有這麼重要,這是這一章。

下面翻到七百九十三頁。

周有八士,伯達、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騧。

八個人,周家有八位士人,很賢能的讀書人這個讀書人在什麼時候,根據包咸的注解,這八士怎麼來的呢?在周朝那個時候,四乳生八子,皆是顯士,一個母親養了四胎,四胎的話,每一胎兩個,四胎就是四乳,生了八個兒子,這八個兒子後來都是很顯,很明顯的賢能的士人所以在這裏特別記載這一章乳這個字,根據皇侃的解釋,乳作俱生。俱生就是比如說一胎是兩個,就是雙胞胎,雙胞胎就是俱生的意思一個母親四次生產,每一次都是雙胞胎,所以四次一共有八個兒子,這八個兒子後來都成為賢能之士賢能之士讀的音,它有合韻的,所以伯達伯适是一韻仲突仲忽是一韻叔夜叔夏是一韻,這個讀迓季隨季騧讀娑,後面那個隨騧是一韻所以是八位賢能之士,都是合乎韻的讀法我們照這裏這樣讀這八位賢能之士,在什麼時候,古人有考據的不少,大致的講是在周家,在西周,西周是周家當初的時候,這個比較合乎經義。在周家的時候有這八位賢能之士,可見得周家能夠興天下,得了很多人才,周家的人才很多,這裏舉出只是其中八位而已,實際上周家的人才很多這個意思就是說,一個國家要興起來,它必得要有人才,沒有人才這個國家怎麼能夠興得起來所以孔夫子的學術思想,就是以人本政治,講這個政治,過去的君主政治,現在的民主政治,孔夫子沒有這樣畫分你不管是君主政治也好,民主政治也好,以人為本有好的人才才有好的政治,沒有好的人才,你說現在講法治,講民主,昏君一出來的時候,他就利用民主的這個名詞,實際作出來還是暴君的一種事實民主國家也講法治,法治,真正是暴君出現的話,他法治可以把它毀掉,他自己再另外製造這個法,這都不可靠。孔夫子不講這一套,孔夫子講以人為主,所以無論在過去君主時代,是現在民主時代,孔子認為人才第一人才就是有品德,有辦事的能力,所以在這裏記載周家所以後來有天下,人才多啊!我們從這裏,無論是學習世間的學問、脩道,都要這樣來領悟,領悟孔夫子的學術思想。

微子這一篇完了下面是七百九十五頁,是子張篇,子張這一篇是孔夫子的弟子位所發表的言論。第一章就是子張講的下面這幾句話,所以這一篇叫作子張篇。

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喪,其可已矣。

雖然是子張講的言論,都是根據孔夫子所講的。我們先看士見危致命,根據皇侃的解釋,還有其他古人的注解,這個都是在朝廷裏面作臣子講的在朝廷裏作臣子,這個見危致命見危致命是什麼呢?遇到國家發生危險,有難的時候,有危難的時候,你既是在朝廷裏作臣子,就應該致命致命就是把自己的性命也送上去,交出去,自己不要命都可以見到國家危險危難的時候,致命就是孔夫子所說的授命,把自己生命也付出去,要挽救國家的危難。這個根據就是在前面憲問篇裏面講子路問成人,孔子答復就是見危授命,所以在這裏講,見危致命就是見危授命,授命就是說把自己生命就付出去,自己生命不重要,挽救國家的危難是重要,這是這一句。

見得思義這個,這個包含的意思很廣,凡是為自己所得的錢財,權力,一切的一切,自己能夠得到了,得到要想一想,這個是我應得不應得的,是我應該得的,我當然能夠得,收下來,不應該得的,我就不能得就是應該不應該的意思,這個根據在那裏?前面季氏篇裏面孔子講君子有九思,九思其中就有見得思義這一句話,所以子張在這裏講見得思義又在憲問篇裏面也講,孔子答復子路的話,見利思義,所以士人遇到可以得的這些一切所得的話,見到一切的利益,都要想一想,就是想一想,想是合適,合乎正義沒有在中庸裏面講者宜也,宜什麼呢,宜是宜不宜,宜就是應該不應該,不應該得就不能得,不應該得到的利益,遇到那個利益也就不能要。比如說古時候,一般有品德的人,在路上遇到任何金銀財寶,一看這個金銀財寶不是自己付出的勞力,付出的智慧,憑空的遇到這個,看都不看,這叫思義。所以想到不合乎道義的時候就不能取。

祭思敬,喪思哀是祭祀,祭祖宗,祭神明,在一個字,這個就是根據八佾篇所講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無論祭自己的祖宗,祭一般的神明,在祭的時候,就是一個字,是什麼呢?祭祖宗就是祖宗在面前,拿這個祭品去祭祖的時候,就是把這個祭品列在祖宗的面前,眼裏所看的心裏所想的耳所聞的就是祖宗在世間一樣,這就是這樣,孔夫子講祭則得福,這樣恭敬的祭祖,就得到福報不如此,感應不到祖宗來享受這個祭祀,那就沒有什麼福報可講因為這樣恭敬,感應祖宗的神靈來享受這個祭,這就證明祭祀的人,他是誠心誠意的在報本,報答父母祖宗這個根本根本是什麼?自己的生命根本在那,自己的生命就是從父母來的,父母又有父母,父母又有父母這一直報到從父母報到他的始祖,所以周家祭祀的時候,祭宗廟,它就祭到后稷這是我們中國文化非常重要的一個特色祭則得福就是自己是一個知恩報恩的一個人對於父母如此,把他推廣來講,我們人在世間,社會人羣那一個任何人都是受社會人羣的恩,我們也要回報過去,就憑這一點,所以中華文化它是能夠,在現在來講,把這個文化能夠發揚出來就是天下如一家,真正使得能夠世界和平。

喪思哀父母之喪,父母之喪所想到的為主,就是在父母之喪的時候,當然喪事有喪事種種的禮儀,在這些禮儀之中,孔子也曾經講喪與其易也寧戚,易是什麼呢,易是按照喪事這個禮,辦得很周到,禮儀一切都很周到,但是孔子講,重點在乎哀戚,所以與其易,與其是按照這個喪禮,都顧到了,按照該怎麼樣入殮,怎麼樣出殯,怎麼樣辦理喪事,你這樣辦,作孝子的人不如哀戚重要所以子張在這裏喪思哀為什麼呢,如果只注重喪禮、禮儀的話,作為孝子心就放在禮儀上面,這個哀慟的心就少心都在禮儀上面,哀慟少,往往有一些偏差,家裏富有的人,當然一切辦理得按照禮儀這樣辦是可以家裏貧窮怎麼辦呢?貧窮,治喪要的些物品,沒有錢那怎麼辦?如果只注重喪事禮儀的話,有很多問題。到後來有一些,內地有一些風俗,父母之喪孝子當然哭泣,到後來孝子忙著辦這個,忙著辦那個,自己沒有時間哭泣,請人家,請別人專門有哭喪的,請別人在那替他哭喪,這就偏了,所以講喪思哀

最後這一句話,其可已矣,能夠照上面這樣作的話,照上面所講的四樁事情,能夠確實的作到的話,這可以算是個士人能夠作到這幾點,在朝廷裏面是一個好官,是賢能之士在社會上,在家庭裏面,在一般人羣之中能夠這麼作,這就是有道之人這都是講這個禮,孔子教人家學道,你從裏學就從禮上面來學,這裏所講的禮都是本質,從禮上學就是從禮的本質來學,把握禮的本質的話,這個學道成就得非常快,所以子張講這幾句話,處處都是根據孔夫子所教的根據孔夫子所教的話,處處都是我們脩道的人必須把握的要點。

現在再看七百九十七頁,還是子張講的。

子張曰: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執德、信道,這要分別,一個是,一個是是執持,執持是執持什麼呢?執持這個,這是在脩行,脩持這個這一方面來講自己在脩德,要能弘揚出去,如果不如此,執德不弘信道就是信聖人所講的這個信道應該要,很,這個當厚字講,篤厚,如果信道不篤厚的話,焉能為有,焉能為亡。說到這裏。




學人根據徐醒民教授論語研讀視頻字幕整理,如有錯誤,敬請各位老師指正,不勝感激。南無阿彌陀佛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論語研讀第二三五集发布于2024-05-13 16:43:16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