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醒民教授讲 論語研讀

未改心肠热,全怜暗路人。

但能光照远,不惜自焚身。

論語研讀第二三八集

 

我們繼續研讀論語,各位看論語講要八零三頁,八百零三頁,這還是子夏說的。

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

小人有過失的時候,讀去聲,讀問,文飾,所謂文飾就是找些言語把他的過失掩飾起來,明明是個過,他找出很多理由出來,不是過,這叫。小人有過的話,必然把他的過失,掩蓋這些過失,言語說得很好聽,人家聽起來很有道理,這就是小人。相對的來講,君子不要文過,跟孔子學的這些大弟子,子路一聽人家說他有哪些過失,他就歡喜,我有過我自己不知道,你告訴我,非常謝謝你,歡喜!顏回,自己一旦發現自己有過失的時候,馬上改,改了之後,永久再不犯第二次這個過了。所以古人常常講顏子不貳過,子路喜聞過。為什麼子路喜聞過,顏子不貳過?我們要從這一章經裏面研究,我們人過失太多了,我們對於自己的真如本性迷惑顛倒,都認不得自己的真如本性,認不得自己真如本性,就佛家來講就是起了無明。無明就是不認識自己的真如本性,然後起了無明,由無明來形成言語行為,處處都是損人利己,自私自利的,這種人哪一天都有過失,過失太多了。學道的人必須知道我們自己過失多得很,不但這一生,這一生有前生,前生又有前生,講到無有開始的時候,我們不認識自己本性的話,就有無明,就有種種的過失,過失最嚴重的就是造成自己的生死輪迴,在六道裏面生死輪迴。生死輪迴是大過啊,大過是指的這些,生死輪迴不能自主;小過就是在人世間作了很多對不起人的事情,自己不知道,這都是過。所以君子遇到有過的時候,不文過,不會掩飾,不掩飾就表示他決心,原來不知道自己犯了這個過,現在一旦自己發現也好,別人告訴他也好,馬上把這條改了,改了之後不能說我今天改了,我明天又犯同樣的過失,這個不算改過,一改之後永久不會犯同樣的過失。這樣每天改,每天改,改到後來過失愈改愈少,改到沒有過的時候,成功了。所以孔夫子講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再加上我幾年,讓我學學周易,學周易怎麼呢,可以無大過,沒有大過的時候,聖人講這個話是現身說法,是教人家,其實聖人自己小過大過都沒有了,有大過還能成為聖人嗎?孔子教是拿這話來教化他的學生,教化一般後代的人,我們學道要學聖人,學到最後把這個生死問題能夠解決,就是要從改過開始。改過,任何一個過,一改之後永久不犯同樣的過失,最後把這大過也改掉,沒有了,那就生死可以自主了,成就聖人了。成就聖人到世間來教化,不像我們現在這麼,你講經書給人家聽,人家能夠不能夠接受還有問題,人家要接受你講的話,要看看你講的與所作的是不是一致。如果我們像現在一般學術界,只拿這個經典當學問來講,自己不照這個經文所講的來實行,來脩行的話,那個講出來人家能不能夠真的相信,那有問題。人家學的話,也是作作學問而已,對於實際的利益談不上。

所以在這一章經書裏面,子夏講的也是,他過去也是跟孔夫子學的,我們最重要的要學君子,有任何過失自己不要掩飾,承認,趕快就改。最顯著的,我們在家裏跟家人相處,說一句話的時候,家裏的人感覺不滿意,對他有冒犯的時候,你馬上道歉,今天說的話對不起他,以後從此不要說這一句話,讓對方感覺受不了。你能夠這樣馬上道歉的話,你家裏的人他對你這個態度馬上就改變。在家裏如此,在社會上跟任何人相處都是如此。不要學著現在人,作了很多損害人的事,對不起人家,人家要求你道歉還不肯道歉,還認為自己作的是對的,就算明明自己不對,還要辯論很多理由,不肯道歉,這種人不足以跟他講學問,更稱不上他是君子。所以這章書我們學到,學到什麼?不要文過,要學孔夫子那幾個大弟子,顏子不貳過,子路喜聞過,除了顏子,子路以外,孔門之中那些大弟子都是如此,都是這麼學法。

現在看八零四頁,還是子夏說的。

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君子有三種變化,哪三種變化呢?望之儼然,從遠處望那個君子,他很儼然儼然是什麼呢?人字邊,左邊是人字,右邊是個嚴字,嚴是莊嚴,一個人很莊嚴,叫儼然

即之也溫即之,你到他面前一看,那個莊嚴,有一種嚴肅的意思,就不是嚴肅,不那麼嚴肅了,很溫和,遠望他很嚴肅,很儼然,你跟他一碰面,你當面,眼睛一跟他,一見面,還沒說話,就看他這種神情態度,一片溫和的那種氣象,即之也溫

聽其言,你再跟他一談話,你聽他的言語,也厲,這個字根據鄭康成的注解,是當嚴正來講,嚴不是怨,正是很正直的。這個字除了鄭康成的注解,當作嚴正講。皇侃,論語皇侃疏他引用李充的解釋說,,清正之謂也,是清正,清是清淨,正是正直,怎麼清淨法子呢?君子敬以直內,敬以直內,對於自己保持是個直心,直心這個心那就是從本性起來的作用,直接的用出來,沒有變壞的,就是一般人講良心。良心就是本心,敬以直內。義以方外,義對於外面跟一般人相處那種正義,正義就是表示不與人家隨便同流合污,人家說的話,好的言語可以接受,不好的言語不要聽他的,不好的言語,不管他是地位怎麼高,學問怎麼多,只要說的那些言語是邪知邪見的,不要聽他的,叫義以方外。方是正正方方,這種義叫正義。辭正體直,言辭很正,說的言語這個體,內在的很直,而德容自然發,自己的品德自然發到外面來,人家自然就是聽其言也厲,這個就是這種清正的言語。人謂之變耳,君子無變也

三變,這三變怎麼呢?一個是遠望,從遠處望之儼然即之也溫是當面覺得溫和。聽其言也厲的時候,言語很嚴正,不說那種沒有意義的言語,這是言。這三種,子夏講君子有三變,這個變化,別人看起來,君子有三種變化,在君子本身來講,沒有這三變,這三變是別人對君子的觀感,君子本身儼然,溫和,厲,一身都具備的,渾然一體,他並不是說儼然是儼然,溫是溫,厲是厲,沒有這樣。君子單獨的也好,跟人家來往,他本人沒有這些變化,這就如同孔子,孔夫子聖人,孔夫子聖人的話,他就是溫良恭儉讓,他無時無處而不是溫良恭儉讓。為什麼呢?這些都是君子發乎自己的本性,從本性裏面發出來這些用處。只有那些不認識自己本性的時候,有無明、迷惑顛倒在起作用的時候,他那些人隨時在那裏變化,隨時隨波逐流。我們學君子不要隨波逐流,我們要保持我們本有的像君子這種儼然、溫和、言語一定要義正辭嚴,必須這樣。我們學道成天在那裏,要學聖人的這些學問,時時刻刻要自己改過,哪有那些閒工夫說那些沒有意義的言語?哪有那些閒工夫跟一般人學那些沒有意義的那種行為?君子也有遊覽的時候,也有遊山玩水的時候,君子遊山玩水,他跟一般人遊山玩水不同。君子遊山玩水他就是看看山水有沒有靈氣,像蘇東坡講:山色無非清淨身,本文是這樣講,溪聲即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君子遊山玩水他覺得山水,把這個水流的聲音就像極樂世界那個廣長舌,六方佛用廣長舌來說法,看看這個青色的山,就看到如來清淨莊嚴的身,看如來清淨身,就看到自己的清淨身,看到自己的法身,君子遊山玩水他有這樣的意思。所以君子一言一行都是在道上面,跟現在電視裏也好,網絡上也好,那些報導的現代人,言語都是說的那些引導人家吃喝玩樂,講講家庭裏夫妻之間這些是非的問題,挑撥夫妻之間這些問題。要么就是提倡那個地方出的最好的美食,最美的食料,最美的食物,用海鮮煮出來的,最好的食品上面加上生魚片在上面,最吸引人來觀光,觀光客,成天報導這些飲食。總括起來講財色名食睡。哪一個出名的女子花了多少錢跟人家,陪人家睡一覺,就是財色名食睡,現在的世間法就是這一套。我們不要學那一套,不但不要學,看見那些報導的話,當下自己就要警惕自己。這一聽進去,一看進去,就在我們的心田裏面落下那個種子,就變成因,再過些時候,遇見適當的緣,我們自己就表現出來,就結果了。這很厲害的,所以我們現在,古人講可以非禮勿聽,孔夫子教顏子的,非禮勿聽,非禮勿視,我們今日辦不到,你不看電視,不看報紙,不行。看過之後,聽過之後,當下就自己警惕,提起自己的警惕,辨別是非,那是不對的。這一警惕就把外面那些財色名食睡那些造惡業的那個因,那個種子把它破壞掉,不讓它在我們心田裏面將來發芽生長,這一點我們要特別注意。所以我們在這裏要學君子這個三變,儼然、溫和、言語要厲,我們千萬不能說那些,跟現在人學,某某人他表現出來是這樣,我們跟他學,跟他學就跟他造惡業。這一章我們就研究到這裏。後面。

子夏曰: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

第一句,君子信而後勞其民君子,古時候,在朝廷裏面幫助國君治理國家,幫助國君治理國家,勞其民就要讓民眾來替國家作一些事情。君子無論是幫助國君來作任何事情,要以信,先要信。你要勞其民的話,取得民眾對你有信賴或者信仰。這個勞民意思很廣,包括你要推行某種政策,要想民眾都來支持你,配合你這個政策來實行,這都是勞民。首先必得要取得民眾的信心,所以信而後勞其民

未信則以為厲己也未信,你沒有取得民眾的信心的話,你舉辦某種事情,開闢一條道路,你讓道路兩邊的民眾,購買民眾的土地,或者民眾的建筑物要撤除一部分,民眾認為你厲己在這裏當虐待講,虐待他。所以信心重要,在政府裏作高官,作政務官的時候,你沒有取得民眾信心的話,你作任何的事情,民眾都不諒解,他不原意跟你配合,他認為你是侵犯了他的權利,信心重要。

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這是講事君,事君也要取得君主的信任,沒取得君主的信任,你勸告君主,君主有哪種過失,你勸告他,他不接受,他反而認為你是毀謗他,所以未信則以為謗己也。古時候向國君進諫言,諫是勸告,那不是容易的事情,勸得好,那個是明君,他採納;不是明君,你勸得不好,他認為你毀謗他,你馬上就有災難,所以勸告君主也要先取得君主,他對於你這位臣子要有信心,要信任你。

這兩段,兩段這個君子,前面一段是對待老百姓的,對待老百姓的時候,未信則以為厲己也未信是那些老百姓他認為你對他暴虐;後面這一段未信是指的君主,沒有取得君主的信心,君主認為你是在謗君,毀謗他,信很重要。在世間辦事情,跟任何人相處,要取得對方對於你的信心。不但對於君主,我們普通交朋友也是這樣,交淺不能言深,剛剛交的朋友,交情還淺,沒有那麼深,跟淺交的朋友,你跟他說話不能講很深的道理。比如說朋友有過,小過你可以跟他講講,他犯的大過很難講,他犯的大過,你教他勸,勸他改的話,你跟他交往還很淺,你不能講,不能言深。言深到什麼時候,彼此都很深厚了,那才可以講。何況在這裏,是以對君主來講的,更不可以在沒有信任之前,你就勸告,那個自己找來很多麻煩。

我們對於子夏講的這兩段的言語,無論是脩道,是跟一般人相處,都要記住,記住這個話。就拿信而後勞其民來講,經文講的是講一樁事情,我們把它擴充來講,你在世間辦任何事情,要想動員,那也要取得人家的信心,人家才願意跟你配合。所以擴充起來講,用處多得很。再講這個字,不但君子對於老百姓,對於君主,學聖人之道,這個字非常重要。佛經裏面講,信為道源功德母,學道就要這個字,非常重要。作任何事情,信是一個功德,功德之母。佛法普通法門講信解行證,念佛法門就是信、願、行,都是講。所以子夏這幾句話很重要,我們在社會上跟任何人共事情,都要取得這個信心。

後面還是子夏說。

子夏曰: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

這裏大德、小德,所謂大德,就脩道來講,古人引用荀子所講的,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這兩句話是古時候成語,在荀子所講的是大德是大節,小德是小節。大節是什麼呢?照五倫講,君臣,父子,兄弟,朋友,開端的是夫婦。五倫要維護得很好,父慈子孝,這些五倫應當是父母應當慈,兒女應當孝,這是大德。換句話說,父慈子孝都是大德。夫婦互相尊重,和諧相處,這就是大德。朋友,朋友之交在乎一個信字,互信就是大德。兄弟互相友愛。反過來講,父不慈,子不孝,夫婦除了夫婦之外,再和第三者去談戀愛這就不是大德,違反這個大德。這裏講大德不踰閑是門闌,門的一個關,大德不能出這個門闌,不踰閑。

小德出入可也小德是小節,小節就是平常跟人家來往,禮貌上面,禮貌上有時候缺,有一點欠缺,只要他不違背大德的話,小德出入出入這兩個字就是出字,有一點不夠,禮貌不夠周到,那個還可以,還算是,只要不虧大節就好。

大德不踰閑,保持人格的健全,就可取了。小德,他禮貌不夠周全的話,還不失為君子,大德還是可以的,這樣學道的時候,不要把自己最微細的小節,那樣拘謹自己,反而太嚴肅了。我們當然盡量作到小德也不要有出入,當然更好,但是一般人很難作到那樣完美,但是只要大德,能夠不踰閑,這就不失為有道之人。

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裏為止。



學人根據徐醒民教授論語研讀視頻字幕整理,如有錯誤,敬請各位老師指正,不勝感激。南無阿彌陀佛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論語研讀第二三八集发布于2024-05-13 16:42:58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