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醒民教授讲 論語研讀
未改心肠热,全怜暗路人。
但能光照远,不惜自焚身。
論語研讀第二四三集
請各位翻開八二七頁,八百二十七頁,這是最後一篇了。堯曰篇,這一篇,先把經文念一段。
【堯曰:諮!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我們就先念這一段,這一篇大概的分有三章,第一章就是從剛才念的到八百二十八頁,是第一章;後面子張問的那是第二章;最後就是孔子講,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那是第三章。我們現在念第一章,第一章也分出五節,節是章節,剛才念的是第一節,第一節開頭堯曰,堯是堯帝。堯曰講的這幾句話,就是交代舜帝的,堯帝到了晚年,要把天下讓給舜。把天下讓給舜不簡單,首先他問朝廷裏面哪些大臣子,看看有哪位很適當的來接他的天子這個職位。當時在他朝廷裏面還有外面的那個諸侯都說不行,他們沒有這個能力,接受這個大的任務。後來堯帝就叫大家在外面找,後來找到舜了。找到舜怎麼呢?舜在家庭裏算是一個孝子,是一個大孝子,就把他找來了,找來之後就在他的朝廷裏面交代他很多事情,讓他訓練。到了後來覺得舜果然不錯,辦的事情證明他有這個能力,又有品德好,就把這個天下要交給他,交給他有這幾句話,就是交代的話。
我們就看了。堯曰,堯帝說,咨,爾舜。咨是一個感歎的意思,因為要把天下讓給他,這是一件大事情,開頭就是咨,接著就爾舜,爾是一個語助辭,就叫舜的名字,下面就講出那四句話。爾舜,爾是當你字講,你我的你字,下面天之歷數在爾躬,天的歷數,歷數根據孔安國的注解,古時候注解叫作傳,比如說春秋三傳,孔夫子的春秋這部經有三家注解的,叫三傳。論語有孔傳,孔安國他在注解說,歷數在爾躬這個歷數指的就是天道。天道還比較不好懂,孔穎達這是唐朝人,他再把孔安國的注解再解釋,所謂歷數是天經歷的,在那運轉的數目,天歷的數目,我們一般人了解的,天,看出在那運轉呢?春夏秋冬四時在運轉,四時運轉就是氣候,春天是什麼氣候,夏天是什麼氣候,到秋天、冬天一樣的,分得很清楚。歷數就是天在那裏轉,運動。用在人事方面就是帝王要換了,帝王換的時候,在那個時候要改姓,比如說堯帝要把天下讓給舜帝的話,舜帝跟堯帝不是同一個家族,不同姓的,那就改了,要改了。
堯帝說,天的歷數在爾躬,天子,既然要交給你了,天子這個位子要交給你了,是在爾躬,躬就是身,在你身上,要臨到你要作天子了。一句話,為什麼講歷數,按照天道在那裏轉動,轉動是這一個天子的位子應該轉運到你身上,由你來接受,在爾躬。在爾躬的話,就把天下交給你,你就要履行天子職務,你怎麼樣履行天子的職務呢?這一句話很重要,允執其中,允是很確實的,注解的文字講,要信實,就要實實在在的。執其中,執就是執著,一般人說你作事情不要執著,但是對於好事情要執著,比如說擇善固執,要選擇好的事情,不但要執而且還要固執,執得很堅固。這裏把天下交給他,來治理天下,這樁大事情當然要執著。這種大事情誰來辦呢?聖人來辦,聖人有聖人那個品德,天子這個位子要有品德的聖人來居在這個位子上,就是有德有位,有聖人之德,有天子之位。這個時候,這種你就要擇善固執了,這個擇善固執,既然是聖人他所看見的事情和這個道理就是透徹得很,一般人看不到的。既然一般人看不到,他看得很透徹,要辦這個事情,就是對於天下蒼生都有利益。既然如此,他就要執著,允執。允執什麼呢?其中,中是中道,好好的執著這個中道,這個中道不是聖人的話,普通人很不容易能夠了解。既然不是普通人能了解的話,他天子來辦這個事情,就要固執。那就是前面講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天子辦的事情,你要天下人都知道,那是辦不到的事情。天下人不知道,天子要固執的來辦,事情辦好了,天下人都受到利益了,天下人還不了解。比如說堯帝到外面看看外面的民情風俗,就遇到一個老人,在那裏擊壤歌,唱歌,老人就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老百姓生活自由自在,後面帝力何有于我哉,帝的力量與我有什麼關係?這就證明天下人都受到帝王的這種治理天下的恩澤,他受了這種恩澤還不知道。就如同我們現在才知道陽光、空氣、水很重要,但是在古時候不知道,古時候無論在鄉下,在城市裏面,陽光、空氣很充足,水也充足,而且空氣都很新鮮,水也是很清潔的。那時候不知道,喝那個清潔的水,吸那個很清潔的空氣,曬着那個充足的,受了充足的陽光,不知道這是那來的。就拿空氣來講,空氣哪來的?不知道。我們現在才知道,我們現在工業發展,排出來這個廢水,冒出來那個煙,把空氣、水都污染了;陽光在大城市裏可以感受到,你家裏的房屋原來是矮的,或者是平房,或者一二層樓,現在都市發展,高樓就是把它作起來了。高樓一作起來,附近那個矮的房屋,那個陽光就被那個高樓遮住了,所以在城市的陽光也很難得。過去沒有現在這樣,大家享受到這個陽光、空氣、水而還不感覺到這個天然的恩賜,不知道,現在已經知道了,知道,要改回原來那樣好,很難。所以現在要講允執其中,中道一般人不知道,聖人知道,就拿這個陽光、空氣、水來講,都市的建築物,聖人來設計的話,或者聖人派這個專家來設計的話,那就照顧大眾。工廠的廢水也要有想辦法把它怎麼樣把廢水把它改變,改變為有用的水,不讓這些工廠任意的、不負責任的把水放出來,所以這個是一般人不了解的,聖人知道。聖人在制定政策的時候,他就想到一切要便利一般人,這是中字。中字就是中道,恰到好處叫作中。什麼叫作恰到好處呢?這事事情作出來,對於人人都有利益,而且沒有種種的流弊,沒有流弊,只有利益,這就是中。對於個人來講,中庸裏面講的致中和,在位的人,天子、諸侯,天子治理天下,諸侯治理國家,這個中字恰到好處,他要建筑公共設施,建築起來沒有後來那個不好的後果,這就恰到好處。在內地好像四川,有一個都江堰,都江堰我們在座的也有不少人去看過。那個都江堰,漢朝,父子兩個人在那設計的,一直到現在那個工程只是有利而無弊,只有利,沒有一切弊,這就是。漢朝那個父子兩人還不算是聖人,他能夠讀聖賢書,學聖人,辦事情就辦得很成功,所以這個中字就是無論個人,無論是在位的天子或諸侯,辦事情都是辦得恰到好處,沒有後患的。堯帝交代舜允執其中,中道要執著,這一句話要推廣的來研究的話,天下事情處處都要作到恰到好處,這是了不起的這一句話。
後面兩句,四海困窮,天祿永終。四海困窮是什麼呢?在堯帝那個時候,有連續好多年發生大水,有水患,這個水患是天然來的,算是天災。那個水患使得天下很多很多地方困窮了。困是困難;窮,一切的物資都缺乏,生活很艱難,不只一處,四海都困窮。天祿永終,天是天子,天子既然到人世間來,為天下人來辦事情,當然有俸祿的。永終,這有兩個講法,古人有個講法,終就是終結了,結了,沒有了,他這講法是什麼呢?四海都困窮的話,你這個帝王之祿,俸祿也就完了,沒有了。古人有這個講法。這兩句是給舜一個警戒的話,你作天子,如果弄到四海困窮的話,你天子俸祿也就沒了,你就終了,永久就終了。但是這個講法,我們老師不採取,我們老師講法是什麼呢?四海困窮,不是假設的,事實上在堯帝那個時候,那個大水患,歷史記載有的說九年,八、九年那麼長的時間,在幼學故事瓊林裏面也講過,堯有九年的水患。後來成湯王,湯有七年的旱災,堯帝、成湯王這都是聖人,聖人在世也有這些天災。這樣說起來堯帝那個水患是事實,不是假設的話。既是事實,就針對這個事實來講,如果照前面那個古人講法,你好好的允執其中,如果是四海困窘的話,你天祿也就永遠斷絕了,終是斷絕。這是把四海困窮假設的話,這樣講法不足以採取,四海困窮在當時是事實。第二種講法,古人也採取這個講法,四海困窮,你要憐憫天下人,受到這種困窮,你要把這個困窮放在心上,要為四海困窮的人解除這些困窮,你心裏要了解困窮的這個狀況,了解民生這個困難,這個講法可以,我們老師過去就採取這種講法。
天祿永終,永終,終是得到長久的意思。這是孔安國的注解,孔傳,天的俸祿長終在汝身,你要把四海困窮放在心上,就要為這個問題來求解決的辦法,解除四海民眾的困窮,你應該作這些事情,這樣作,天祿永久在你身上,你永久受到天給你這個俸祿。這是祝福他的話,四海困窮是提醒他的話,提醒他要了解這個水患很嚴重,後面就是你要設法解決水患的問題,祝福你天祿長久的在你身上。這個講法合乎經意。
如果照那種講法,鬧到四海困窮的時候,你天祿也完結了,那就是不大妥當。把天下讓給舜帝的時候,總是說幾句祝福的話,這是應該這麼說的。不說祝福的話,只說警告的話,好像不那麼自然,所以天祿永終是祝福的話。這個後面在講義裏面都講過了,舉出哪些人主張哪種講法,各位自己看,這是堯帝在讓位的時候,說出這幾句話,非常重要,把天下交給人不那麼簡單。
後面講,舜亦以命禹,到了後來,舜帝接受堯帝的禪讓,舜帝晚年要把天子的位子交給禹王的時候,也照這一個言語來交待禹王,舜亦以命禹,命是命令給禹王,禹王能夠接受舜帝的天下,他有他的功勞。舜帝那個時候,從堯帝開始就有水患了,禹王原來是禹王的父親鯀在治水,沒有成功。後來到禹王來治水的話,治成功了。各位讀歷史你就知道,禹王治水,在大陸各地方來看看,地的形勢,開闢很多的水的江河,還有其他的河流,把這個水由江河導歸到海裏來,他是疏導的辦法,成功了。他在外面多年,三過家門而不入,有三次經過自己住的家,都沒有時間跑到家裏去看一看。這種精神不是聖人辦不到,聖人把天下蒼生,平等的來解除天下蒼生的困難,這種精神了不得,沒有私心,所以到後來舜帝要把天子這個職位交給他。開始,禹王不接受,在書經裏面有的,講出這個事實,禹王不接受,舜帝舉出很多的例子,說,其他的人都不適合,只有你能夠接受天子的位子。後來接受了,接受的時候也是像堯帝最重要的一句話,允執其中。你接受天子這種任務的時候,你要為天下人辦事情。禹王辦事情,原來已經有輝煌的功勞,把天下那個水患治好了,但是政治,要作的事情廣泛的很,治水是其中的一部分。你拿現在國家來講,中央政府裏面要作的事情,有水利工程,有山上的農業、樹木業,多了。財政、經濟、內政,教育、軍事,那太多了,治水是其中一部分,所以禹王來接受天子位子時候,舜就把堯帝交代他的治天下之道也交給禹王。所以這一句話舜亦以命禹,這句話很簡單,就代表前面那一段,在書經的記載,還要詳細一點。由堯到舜,由舜到禹,當時的事情,這個情況很多,在論語裏面講得很簡單,簡單,可是重要。
學人根據徐醒民教授論語研讀視頻字幕整理,如有錯誤,敬請各位老師指正,不勝感激。南無阿彌陀佛。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論語研讀第二四三集发布于2024-05-13 16: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