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醒民教授讲 大學研讀
未改心肠热,全怜暗路人。
但能光照远,不惜自焚身。
大學筆記
(根據徐醒民老先生大學二十講字幕整理,表解则根据李炳南老先生的大學表解)
第六講·二O O三年三月十二日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各位同脩,我們現在繼續研究大學,按照古本大學經本子,在上面那一大段經文之後,接著就是講這個誠其意了。「所謂誠其患者,毋自欺也」,這個很重要,誠意就是前面講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那個誠意。這裡講「所謂」,「所謂」就是引用前面誠意的那個名詞,前面所講的,「所謂」就是前面所講的「誠其意者」的話,這個怎麼說呢?「毋自欺也」,「毋」是當勿字講,當「不要」講,不要自己欺騙自己。這是誠意最要緊的功夫,不能自欺。為什麼呢?前面講格物致知了,那個物既是自己的念頭,念頭剛剛起來,誰知道啊?除了聖人,聖人知道,聖人知道一切人的心裡,不是聖人的話,你起的念頭誰知道啊?假使說我起了一個損人利己的念頭,以為人家都不知道;人家不知道,自己知道啊!自己知道,還讓這個不好的念頭繼續發生起來、繼續起來,那個就是自己欺騙自己,欺騙自己有什麼不好呢?普通人不感覺怎麼不好,但是我們既是學聖人的話,學聖人,《大學》所講的就是要明明德,明明德就是把我們自己本有的明德,把那些不好的遮蓋在明德上面那些昏暗的、污染的東西把它去掉,這叫明明德。假使說我們自己在格物致知上不知道用功夫,甚至於自己自私自利的念頭起來了,自己還容許它繼續在那裡起來,不把它打消掉,這就是自欺,自欺就是人家雖然不知道,但是污染了自己的明德,不但明德不能夠把它明出來,反而增加了昏暗,讓明德更加昏沉下去了,所以自欺是一個非常嚴重的事情。所以在這裡講,前面所講的誠其意,就是「毋自欺也」,就不要自己欺騙自己,這個話是非常重要。
下面就說比喻了,「如惡惡臭」,惡是厭惡:「惡臭」是一個東西非常臭,氣味非常難聞的,難聞得受不了叫惡臭。這種惡臭的時候人人都厭惡它,厭惡這個惡臭不是假的,這是實實在在是厭惡,這是比喻不自欺,你心裡真是厭惡它。下面再舉一個相反的例子「如好好色」,「好色」是非常好看的一種物品,包括人,你對它發生「好」,喜好這個好色。喜好好色也是,對這個好色心裡好,這也是比喻誠、真誠
「此之謂自謙」,這個謙字,注疏本裡面,鄭注,鄭康成注,他讀慊。本來這個左邊是言字邊,謙虛的謙字,他將左邊換個豎心邊,豎心邊讀慊字。慊是當安靜講。安靜的意思,這就是表示誠意,只要自己誠意,不問他人知道不知道,我們自己心裡是安然自在,這叫做自慊。只要自心慊好,人家知道不知道,事實上人家也不知道,比如說我們自己起了一個念頭,是好是壞,這個知道嗎?你能夠如惡惡臭那樣,把不好的念頭去掉;如好好色那樣地把好的念頭保存起來,這就是誠意,就能夠誠意。能夠這樣誠意,你自心自然就安了,很安然了。
「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慎其獨」,獨是什麼?獨是單獨的,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我們脩道不是脩給人家看的——在大庭廣眾之中,我們表演給人家看看,不是這樣的。修道的人的話,在哪裏修起呢?就是在獨,單獨一個人,別人不知道。就在獨處這個時候,沒有跟任何人在一起,這就要慎了。慎是謹慎,愈是單獨,愈是要謹慎,這跟一般人是想法不相同,一般人以為:我自己在家裡把門關起來,誰也不知道;我自己心裡想的,計畫的什麼事情,誰也不知道,我們單獨自己只有自己知道。學聖人的人就在這個時候要謹慎自己,因為在這個時候妄念最容易出來。
古人講慎獨的功夫,他講什麼功夫呢?一個人散步的時候,一個人散步叫行路,一個人在行路的時候,獨行的時候,比如說外面有日光,夜裡有月光,有日光也好、月光也好,你走在光線之下,身體有個影子,身體有個影子就出現了。古人講慎獨的功夫:「獨行不愧影」,比如說沒有別人在場,你一個人自己身體出現一個影子來,這個影子是你自己的,你對於這個影子你心裡起這個念頭,對於這個影子也不感覺得很愧。為什麼不愧影呢?自己這個念頭完全是好的、純善的,沒有害人之心,這個「獨行不愧影」啊!對自己身影都沒有愧對的這種心理。還有什麼呢?「獨寢不愧衾」,衾是什麼呢?衾是睡眠蓋的被子。那個字就是上面一個今字,今天那個今字,下面一個衣服的衣字,那個就讀衾。你一個人在睡眠沒人知道,沒人知道你在想什麼,但是你身上蓋的被子,那個衾,你要對得起它,你所想的一切一切的話,雖然沒有任何人知道,但是蓋在你身上的那個被子,你當它是知道的,你一切都要對它沒有愧疚。這是古人學儒的,那些老儒都懂得,都在這些地方知道怎麼個謹慎自己的修道,這就是慎獨的功夫。所以說「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
下面「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小人就是不是學大學之道的人,那麼就是普通人。普通人,這個我們需要瞭解一下,古人講的,這兩句話講得很深刻:「不為聖賢,便為禽獸。」為什麼講得這麼,分得這麼絕呢?這有道理的。你學聖人的話,心裡時時刻刻要學聖人,要求著自己念頭都放在明德上面,往那個上面學,你一天一天的功夫往上面進步,就是聖人可以學得好。「不為」:不學聖人,「不為聖人」就是不學聖人,現在有很多人說:你要學聖人、講脩養,學聖人做什麼呢?要那個幹什麼?我就做一個普通人。好,這叫做自己放棄了成就聖人的機會了。放棄這個機會。他不學聖人了,我們普通人自己惡習氣多得很,再加上社會人群每一天每一天都有那些惡的習氣向我們來衝擊,比如說現在我們看到的,你每一天看的傳播媒體上報導的,電視的也好、報紙上所登載的也好,哪一天都有,跟人家爭名奪利,要陷害對方,把人家打倒了,自己成就了。爭到最尖銳化的時候,不惜就是殺人放火了,不是殺人,或者是弱一點的話就是自殺了。這些個你想想看,這就是不想做聖人,他寧願自己做一個普通人,他就一天一天墮落下去,他心裡所想的無非是自己自私自利的,這樣一天一天下去,他做的事情、說的話,都是非人的,就是禽獸。所以古人講:「不為聖賢,便為禽獸」,這個話是一點不假。那麼這是小人,不想學聖人的小人。小人怎麼呢?「閒居為不善」,他在沒有事情的時候,一有閒工夫的時候,他就做那些不善的事情了,做不善的事情,「無所不至」,小人他要是有很多事情在做,忙著做事情還可以,就怕閒居無事;閒居無事,他一切不善的事情都做得出來。「無所不至」就是無所不做,無所不為的啦!就是不善的事情,什麼不善、哪一樣的事情都能做得出來。這就是說他不想學聖人的話,他就一天一天的,他這個做人之道一天一天往下沉淪下去。古人講「不為聖賢,便為禽獸」,以為這是警告的一句話,實在是真的啊!禽獸,一個人他心裡、做的那些不善的事情,他的這一生好似身體面貌還是個人,他心裡早就是禽獸了。這個身體一死,死了沒有完啊!前面我們討論到生死問題,孔夫子跟他的弟子都談論生死的問題,我們學儒的不能避諱不講這個問題。既是講這個問題,那麼一個人在生前,做那些合乎禽獸的事情,他這個身體一死,他不就墮落到禽獸、變成禽獸了嗎?這是實在的話,這些小人他在閒居無事的時候,他專門做那些不善的事情,心裡想的是不善的,說的話也是不善的,然後做出來那些事情都是損人利己、是不善的,無所不至。
這種小人雖然他是無所不至的做那些不善的事情,可是見到君子「而后厭然」。這個讀靨字,鄭康成的注解,這個厭讀靨。靨是什麼呢?這個下面是厭惡的厭字。讀那個靨字,在這個厭字下面加一個面貌的面字,我們人有個面貌,在厭下面加一個面字。這個靨字是黑暗的意思,厭字下面加個面字,這個字也是讀厭。它的意思就是黑暗的意思。黑暗的意思再一延伸的講,它就是一種躲避的意思。鄭康成的注解叫做閉藏的意思,閉是把門關閉起來,人藏在裡面,叫閉藏的意思。所以一見君子」,這種小人看見君子「而后厭然」,靨然:靨然的意思,他就是把自己一切不善的把它收藏起來,鄭康成講閉藏,我們好懂的就是想辦法把它收藏起来。
收藏起來幹什麼呢?「揜其不善,而著其善。」這個揜字就是掩蓋的掩字。跟我們普通學的那個掩字,挑手邊右邊加那個奄字,是一個字。「揜其不善」,把他不善的把它掩蓋起來。「而著其善」,自己有一點,不管它是善不是善,他自己儘量把自己的宣傳自己的好處,表揚自己的好處;著就是表揚自己。這是小人的行為。
◎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在這裡講「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你小人這樣的做,他人——人是他人,這個君子了,他是「見君子而后厭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這個人就是那個君子。「人之視己」,己就是指的小人。君子看你這個小人,你想把你那個不善掩蓋起來,把你的善處、好處把它顯示出來,那個君子看你就「如見其肺肝然」,肺肝——你的肺、你的肝,藏在你自己的身體以內的;藏在你自己身體以內,別說別人看不到,你自己也看不到啊!可是君子看得到。這說比喻的話,君子看你那個「揜其不善,而著其善」,就如同你隱得再深、隱得再周密,就像你隱藏,就像放在你身體以內那個肺肝一樣的,君子都能看得見,「見其肺肝」。「則何益矣」呢?那有什麼用處啊?沒有益處。
為什麼君子看你這個小人如見其肺肝然哪?這就是說「此謂誠於中,形於外。」「誠於中」,中就是表示你的心、心理;你在心裡有什麼意思,「誠於中」你自自然然地就表現到外面了。有些人是口是心非,口裡說的那些都是好聽的話,都是有益於自己的話,但是一個君子他學道,懂得道的人,他「聽你的話他就明暸了。你怎麼說的時候,他聽得出來,他知道你是什麼心理。所以你誠於中,這個誠於中是指這個小人,小人的意思,思的、所居的那些一切都是不善的事情在那裡,在心裡是存著那個不善的念頭,這個存在心裡面不善的念頭,他以為人不知道,事實在他心中有那些不善的,很自然的就「形於外」,表現到外面來了,藉著他的言語,他的其他一切的動態,君子看得清清楚楚。君子是讀聖賢書的人,他瞭解這個道理,他一看就了然。
「故君子必慎其獨也」,講到這裡,小人想「揜其不善,而著其善」,沒有用處,你雖然表面上想這樣維護自己,不要人家知道你不好的心理,可惜真正是個君子,他一看就明瞭,這叫「誠於中,形於外」,自然表現出來了;與其這樣的話,拿前面小人這種行為舉這個例子,所以下面這個結論講:「君子必慎其獨也」,君子就是學大學之道的人,我們學大學之道,最重要的就要慎其獨,愈是在無人知道的環境,愈是要謹慎,這是結論。
◎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
下面曾子說了,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十目所視」,十個人的眼目在看你,十個人的手指在指你,指謫你。你有任何不善的事情,甚至於任何不善的念頭,你以為他人不知道,實際上如同有「十目所視,十手所指」。為什麼叫十目呢?八目不可以嗎?十一、十二不可以嗎?中國這個數目字,基本的有五個,五行。五個再一發展到十,到了十就是滿數了,以十這個滿數代表多數。所以在這裡講「十目所視,十手所指」,不只十個人,是眾多的人、很多很多的人在那裡監視你,在那裡指點你、指責你。你不學大學之道,不要想明明德則已,你要想明明德,你時時刻刻地就是在無人的那種場合裡面,你自己獨居的時候,你心裡就想著:我雖然一個人在這裡,就如同多少人的眼睛在監視我、多少人的手來指責我,那麼這樣我們還敢自己欺騙自己嗎?前面一句話「毋自欺也」很重要啊!在獨居的時候,心裡不要自欺。別人說:你講這個道理,曾子講這個道理也許是強調的,不是事實吧?不是事實啊!
漢儒有個揚雄,揚雄是漢朝的一個大儒,他有一篇文章叫解嘲,嘲是口字邊一個朝廷的朝,自己解嘲自己。那一篇文章裏面,他就說有兩句話:「高明之家,鬼瞰其室」,「高明」就是一個人自己覺得很高明,你做的事情神不知鬼不覺,這是高明,高明之家啦!高明之家,你認為自己高明,做的事情天衣無縫,什麼事情沒有人知道,可是揚子揚雄講:「鬼瞰其室」,鬼就是鬼神的鬼,瞰是什麼呢?左邊一個目字邊,眼目的目字邊,右邊是敢字,勇敢的敢字。鬼在那裏「瞰其室」,「其室」就是你單獨居在自己的房間裡面。你自己的房間,外面有房屋,房屋裡面你住在自己的寢室裡面,那叫室。這麼一層一層的房屋,你在寢室裡面,你自己認為很高明,保密保得很周密,但是人不知道,鬼知道,鬼神知道啊!鬼有神通,鬼一墮落到鬼道裡面,他雖然是很苦,但是他有他的能力,鬼的眼睛能夠看穿牆壁。這個牆壁或任何物體,把我們眼睛視線都能障礙起來,看不到,鬼他不受這個障礙。所以你在自己寢室裡面,人看不到,鬼看得到。這是揚雄——漢朝大儒他講的話。
所以曾子在這裡說:「嚴」、「其嚴乎」。「嚴乎」是什麼呢?非常嚴厲的。你學道的人,想學聖人的人,你就在自己起心動念的這個時候,你就像有很多人在那裏監視你、很多人在那裡指責你,甚至於很多鬼神在那裏監視你,在那裡看你。這個就像現在大家不是常常說,有偷拍照相,偷拍照相那個攝影機用針孔那麼大,它安置在你的房間裡面,在任何一個一般人看不到、發覺不到的那個地方,他用那個可以把你的影像、你的行為,偷偷地把它拍攝過去。這個還是人的力量,鬼神的監視比這個還要細膩。所以我們學道的人以這些事情,曾子講的這些話,要記在心裡,記在心裡,隨時要警惕自己,就是照應前面那句話:「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能夠這樣做的話,自己就不敢欺騙自己。這個都是說比喻的,講到實際的理論上,我前面已經講過了,也可以再重覆一次,我們起心動念有一念不善的時候,就把我們的明德加一層污染,你瞭解這個道理的時候,你還敢自己欺騙自己嗎?瞭解這個道理的話,這個比「十目所視,十手所指」、「鬼瞰其室」,比那個還要嚴厲。那個還是外來的來監視你,這個是你自己心上的,自己染污自己的心。所以我們研究這一段的時候,講到不要自欺的話,必得從理上面瞭解那樣嚴厲了。再配合這一段經文所解釋的,幫助,因為求學的人、學儒、學聖人的人,人的秉賦各有不同,秉賦高的人,他的領悟能力最強的人,他一知道這個理,你有一念不善就污染了自己明德,他就自自然然地別的話不必講,他就不敢自欺欺人了,次一等的人,他對於這個道理還不能夠完全記在心裡,那就把這一段舉的例子,曾子所講的話記在心裡,這就有很大的幫助。
◎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再下面「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這是拿比喻的話了。「富潤屋,德潤身」這一段,就是比喻「誠於中,形於外」的。為什麼一個人心裡有什麼意思掩藏不起來,一定表現到外面來呢?他就說比喻了。一個富有的人家裡的財富很多,錢財很多叫富。「潤屋」,比如說我們普通人有個房屋住就好了,財富很充足的人,他房屋又廣大,裡面的裝潢又非常講究,甚至裡面的裝潢,比他建造這一座房屋花的經費還要多,使他這個房屋做得非常好,叫潤屋。一個人有了錢發了財了,你不要看別的,你就看他房屋,你就知道他發財了。沒有錢的人,他的房屋也沒有什麼裝潢,他的門也不必那麼注重。有錢的人,屋子裡面裝潢得非常華麗,門一道一道地在那裏,設備得非常嚴密,深怕有小偷來偷他、強盜來搶他,一下一看就看出來了。這就是誠於中,必然形於外的,比喻那個。
再呢,「德潤身」,有德的人,身怎麼個潤法子呢?古時候學儒的人他看得出來,看你的氣色,看你的這種言行、身體種種的氣質,你一個有德,品德好的人,有品德的人,他一看你的身體所表現出來一種清淑之氣!清是很清潔的,淑就是窈窕淑女那個淑,當善字講。普通人看不出來,有學問的人看你內在有修養、有品德的人,他看你身體就與眾不同,就有一種清淑之氣,這叫做德潤身。你這個身體所以有清淑之氣,就是由你的品德在那裡滋潤的。這也就是比喻「誠於中,形於外。」
「心廣體胖」,體胖這個胖字,不是我們現在一般人所怕的身體肥胖,肥胖有什麼好呢?要趕快減肥。這個胖不是肥,不是肥胖。這個胖是表示他的身體一切都很潤澤,潤澤啦!心裡有品德,心氣和平,與人來往的時候跟人家都是和諧,同一切人都是和諧相處;不與人來往的時候,心裡就養成一種中和之氣。這樣的話,有這種心理的時候,他的身體就自自然然的用這個胖字來表示。所謂體胖,身體一切都是那樣清淑、和氣、沒有病、健康。體胖就是和諧健康。拿我們五臟來講,五臟平和,四肢沒有任何毛病,這個怎麼呢?這個由心廣來的。「心廣」,心裡很廣大。心怎麼廣呢?就是一個人心量很大,他能夠容忍、能夠容納一切人,他的心能夠廣大到容納一切人,這樣的身體自自然然地健康而又潤澤,叫做體胖。
這就是所以,「故」就是所以的意思,「故君子必誠其意」,下結論了。所以你要學大學之道,要在明明德上面,要實實在在地在那裡實行,來學的話,一方面自己那樣學,同時也要把你所學的來勸告他人、教育他人。所謂教育也並不是說正式給人家上課,你以自己的表現做一個示範,給你家裡的人、你的朋友,在社會上你做哪一個行業給你同行同業的人,在學校裡給你的同學,教書的給你同事,給那些人示範,這就是身教。一方面自己實行,一方面以身教教化其他的人,長期的這麼做,從哪裏開始呢?就要誠意,在誠其意上面來用功夫。所以你這個君子,你學明明德、學親民的君子,必須要誠其意,把你的意要能夠誠實,誠到家了,心就正了,心正,那就不得了啊!我們做人做事的時候,首要的就要正心,你心要不正的話,你做哪椿事情,你別想學道了,你做任何事情都不行的,都不成功。為什麼都不成功呢?你心不正,所做的事情都為自己來打算;為自己打算,你的一舉一動都是要傷害別人。傷害別人,別人就處處來妨礙你,那你別說修道了,你就是在世間做任何事情,都是障礙重重。這樣想想看,所以誠意多麼重要啊!所以古本子講,它這個經文,在前面那一段經文「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接著就講這一段,這一段太重要了,馬上接著就講啊!
在這一段以後呢?就要舉例子了。這個例子,曾子跟孔子學的,孔子是聖人,他雖然是聖人,自己講的話還是要舉古人的例子,所以孔子常常講,說了一個理論以後,或者詩云——詩裡面這麼所講的;或是於傳有之——古書裡面那個傳記是這麼講的,孔聖人都這麼說的。曾子跟孔子學的,他跟孔子求學,所以他講這個理論之後,接著就舉證據了。這個證據是做他學理的一種依據。那麼接著是從詩裏面,詩就是《詩經》裡面講出來的。這個時間快到了,下面也沒辦法講了,這一節就到這裡結束。
學人根據徐醒民教授論語研讀視頻字幕整理,如有錯誤,敬請各位老師指正,不勝感激。南無阿彌陀佛。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大學筆記第六講发布于2024-05-13 16: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