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改心肠热,全怜暗路人。

但能光照远,不惜自焚身。

大學筆記

(根據徐醒民老先生大學二十講字幕整理,表解则根据李炳南老先生的大學表解)

    

第八講·二 O O三年三月十九日

 

◎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作新民。

各位同修:我們現在繼續研究《大學》。現在就從這一段開始,我把這一段經文念一下:「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作新民。詩曰:周雖舊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這一段開始是「湯之盤銘」,「湯之盤銘」,湯是指的周朝以前的殷商,商朝開始就是成湯。成湯是伐夏桀王,然後建立商朝。湯盤就是成湯用的盤。盤,這個盤子是用來洗臉的,就是我們現在一般人用的洗臉盆這一類的。古人,他處處都用這個勉勵人,在講究修養這一方面用文字把它表現出來。在這個湯盤上刻了這些字,這個字就是一般在洗臉盆上面刻上這個字。除了這個以外,比如說周家,他用的器具上也有很多。在這裡講是湯盤,湯盤刻的什麼呢?「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銘,我們看這個銘,銘是什麼呢?我們現在一般講叫做座右銘,座就是我們的座位,你的桌子,桌子自己有個座位,座位的右邊,你在桌子上面刻上幾個字。銘就是這幾個字,讓你時時看了,不要忘記了。他這個湯之盤銘,就等於後來人的座右銘是一樣的意思。「苟日新」,「苟日新」就是藉洗臉來表達這個意思,我們洗臉就是把臉上的灰塵洗掉,面目一新。這就是今天我把臉洗得很清潔了,面貌很新鮮的了。苟當誠字講——誠然,誠然你今天這個時候把面目洗乾淨了,今天算是新了,新的面目了。可是你今天這麼做,明天還是這樣,「日日新」,每天都要這樣做。「又日新」,不但明天是這樣,「又日新」就是天天如此,每天都要這樣保持面目很清潔。這個就是拿盤的銘,銘辭上的這幾句話,它都是比喻的,我們臉洗清潔了,表示我們這個心,心裡要清淨。你今天拿洗臉來比喻的話,你心裡清淨了,不但今天你這個心裡清淨,明天還要這樣,後天也還是這樣,每天都要保持心裡很清潔。這是成湯的盤銘上講的話。

下面是「康誥曰」,康誥:「作新民」這一句話,這也是《尚書》的。《尚書》康誥的意思,那個時候武王伐紂成功,沒有好久,他就死了。死了以後,由周公代理天子,一方面代理天子,一方面教導成王。後來殷朝有叛亂,殷家殷紂王的兒子武庚叛亂。武庚再加上周家的自己人,像管叔、蔡叔一起,那時候很重大的一個事故。成王由周公保著他,把這種重大的事情把它平下來以後,平下來以後,就把康叔,前面講過了,康叔也是武王的弟弟,把康叔封在衛國。封了以後,作了一篇,《尚書》裡有一篇康誥。康誥這一篇裡面就是告誡,要把殷家原來不好的風俗要把它改變,改變好的風俗。同時,康叔自己也要在明德方面修養,修養自己的明德,這樣就作個新民。

新民跟前面那個「親民」是一個意思,所以朱子的註解就把前面「在明明德,在親民」,他就改成新民。實際上這個新民跟親民意思是一樣的。在康誥這幾句話講的意思「作新民」,就是要把殷家遺留下來的民眾,遺留下的人民,讓他改變原來的、舊的、不好的風俗,現在要改成好的、善的、美的風俗。美的風俗,康叔是到衛國去做君主,你做君主,你自己要明明德,你自己明明德,然後你才能夠新民,然後親民,才能教化一般人。為什麼康叔在衛國呢?衛國那個時候,周公跟成王把這一件事情平息了以後,就把殷家還有那些人民,就一同遷到衛國這個地方來,就成為後來的衛國。所以講這地方的事情。

 

◎詩曰:周雖舊邦,其命惟新。

下面再就這個「詩曰:周雖舊邦,其命惟新。」這個詩是指的《詩經》裡面,《詩經》裡面,詩有風雅頌,雅之中有小雅、有大雅。這裡舉的是大雅裡面的那一篇詩。大雅裡面的詩,這一篇詩是讚頌周文王的一篇詩。讚美周文王,開頭你看「周雖舊邦,其命惟新」,「周維舊邦」這個「邦」是指武王還沒有伐紂的時候,文王那個時候,在殷紂王那個朝代,文王還是殷紂王西邊的一個諸侯,叫做西伯昌,昌是文王的名字,在西邊的一個小國。「周雖舊邦」就指的原來周家的那一個國。那個國還是殷紂王那個時候的,屬於殷紂王的一個諸侯國,那算是舊邦啦!周家那個時候,雖然是個舊邦,可是「其命惟新」,命是天命,周家能夠接受了天的命令,受了天命。受了天命要更新了,那就是說。殷紂王那個朝代不合乎天命的,是違背了天命。所以周家以這個舊邦接受天命。要更新,周家有周家的天下,要建立天下。周家接受天命的時候,天命是什麼呢?天有好生之德,天看見殷紂王那樣的暴虐無道。天下老百姓都是痛苦不堪,這在上天看來,這個違背了天的好生之德。所以這個天命,周家接受天命之後,他就要學天的德,學天的好生之德,他就替天來行這個天道,這叫做天命:就是替天來執行天的這個關心一般人民的天道。那麼天道在哪裏?要問啊!這個孟子就講得很清楚:「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你要瞭解天。我們看天的眼睛在哪裏啊?天的耳朵在哪裏啊?你找不到。找不到啊!你就在一般人民那裏找。一般老百姓他的心聲是什麼,他的心裏是什麼聲音,他所受的是什麼樣的痛苦,你就看老百姓所受的是什麼狀況,你看老百姓是什麼,就等於天看到了。你要替天行道的話,你就著眼在老百姓的身上。這是《詩經》大雅裡面,本來是讚美文王的詩,現在引用到《大學》裡面,就在這裏叫我們學《大學》,你怎麼樣明明德,怎麼樣新民,就要學文王。文王怎麼學的呢?文王學是他受著天命,他跟天學的,他就代表天。天在哪裏呢?天就是完全,天的心就在老百姓身上。你要是自己明明德,又要親民,你就要像文王這樣學,要學天的好生之德。學天的好生之德,那你就是心心念念的關心天下的人民,這是講親民的。

從「湯之盤銘」,一直到「詩曰:周雖舊邦」,包含了明明德、在親民,都是把上面那個意思擴充來,舉這個例子,舉《詩》裡面的、《尚書》裡面的這些事實,來說明你要學《大學》,學成就聖人,自己明明德,叫人民、叫一般人也明明德,你怎麼個學法子呢?就是這樣學法的。

 

◎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最後這一句,「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這個「極」字當盡字講。君子就是指的學大學的人。在這裡引用的話,就是前面舉的「湯之盤銘」、《康誥》、詩裡面所講的,把前面舉了這些古人的,從「湯之盤銘」到《書經》的《康誥》,還有《詩經》的「周雖舊邦」,把這個解釋完了以後,說這一句作個結論,「是故」,就是講結論的一個意思。「君子無所不用其極」,我們學聖人、學儒學的人,就要像古人那樣的,君子你要學聖人怎麼呢?就是要一天一天的,把自己障礙明德的那些昏的、不明的那些習氣把它去掉。那些障礙在明德上面的習氣啊!它本有的就有很多了,到後來也是每一天在那裡增加,就好像一個用具,你要是不洗它的話,你家的灰塵,就落在那個上面了,所以要常常洗。常常洗,一則把原來的、舊有的把它洗掉;一則就是讓新的灰塵不要再落下去,隨時落隨時洗。所以湯之盤銘講:「苟日新、日日新」,《康誥》裡面也講:「作新民」。《詩經》「周雖舊邦」這一句話,也是「其命惟新」,就是叫我們學儒、學聖人的人,你時時刻刻的就要想到,把自己本有的明德,把它發明出來,就是日新其德。

「日新」是日日,每一天都要使自己的明德,有新的發明。我們原來這個明德,從過去長久的時間以來,都是被那些污垢、那些灰塵,這是比喻的話,實際上就是我們那個不明的,在佛法來講,佛家講就是無明,被無明把它障礙起來,我們本有的明發不出來。現在要學聖人的話,就是把所有的那些無明,全部把它斷除掉。斷除掉也不是一天就能斷除的,所以每一天要洗,要把舊有的這些東西,逐漸逐漸的洗掉。同時,現在、後來的,也常常會接觸污染的東西。這個說什麼呢?說一個實際的話,比如說我們一個人,自私自利的心,本來就有的。

一個小孩子、一個嬰兒,一出生的時候,他兩個手就是到處抓,就是為著我啊!那就是我在那裡,我就是自私自利的我啊!到了後來,他漸漸的長大了,知識也慢慢的、逐漸是開了,他可以接受外面環境給他各方面的,說是個教育吧!給他的教育。這個教育包括他的家庭裡的、到學校裡的「以及在社會上所看到的、一切的事情,這都是說是一個教育了。他在後來受的教育呢?好的教育,當然對他有好處;不好的教育,你拿我們現在來講,社會上這些風氣很不好,都是鼓勵人家為自己的權力、自己私人的名與利,跟人家爭奪。這個就是,這種教育,就是增加他的新的一種無明。所以「日日新」的話,就是一方面要把舊有的那種習氣,要慢慢把它去掉,新的、在每一天所接受外面的這些教育!不好的教育,讓他能夠把它淨化,不讓它再污染他的心了,這就是要一天一天要新,在這一方面的功夫,一個學儒的人,要想成為聖人,你「無所不用其極」,「無所」就是無處,無時無處而不用你的心,用你用功的功夫,來儘量的保持你本有的明德,讓它發明出來,就是極處,用到極處了,就是盡心盡力的在作這種功夫,保持這種修養。

在這裏,同時要說明一下,我們現在用的這個本子是十三經注疏的本子,是古本子,這個經文前後一段一段的。古本子是沒有動的。朱子的《四書集註》裡面,他把《大學》裡面前面那一章他說是經文,後面他說是傳文,傳文就是解釋經文的。同時把傳文裡面,每一個段落,他看哪一段是解釋誠其意,哪一段是解釋治國,哪一段是齊家,他是這樣分的。為了這樣分的時候,他也把前後段落有變動的,把前面調到後面,後面也調到前面。我們現在既是根據古本子,我們也不必照他那種講法。你在哪一段的,看這個經文的解釋的,合乎前面哪一個意思就好了。比如說講的「湯之盤銘曰」,它既是講「日新又新」、「其命惟新」,這就是解釋親民的。前面是「康誥克明德」,克明德這個就是明明德。就是經文裡面你看它解釋的合乎哪一條,就是哪一條。這個意思我們了解之後,下面我們繼續。

 

◎詩云: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詩云:緡蠻黃鳥,止于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

「詩云: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詩云:緡蠻黃鳥,止于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這裡舉的詩:「邦畿千里,維民所止」,這兩句是《詩經》裡面的,也是頌體,後面的頌。這個頌跟前面有一些不同,前面「詩曰周雖舊邦」,那是周頌,周家的。這個呢?這是商頌,商朝的,商就是殷商的商朝。商朝的時候,「邦畿千里,維民所止」,這一首詩是講,商頌有一篇叫做玄鳥篇,玄就是天玄地黃的玄,鳥是鳥獸的鳥,玄鳥篇。玄鳥篇講,殷朝的邦畿,殷商——殷就是商,商就是殷。殷商的邦畿,就是殷家他的京城,畿是什麼呢?畿就是一個城池的意思,這一個城裏面外面有城牆,城牆外面有城池。這個邦畿它所治理的有千里,有這麼大的一個區域。

「維民所止」,在治理的這個區域之內,為一般人所居住、所依止的這個地方,在《詩經》裡面是講那個意思。那麼在這裡,引用到這裡面,另外的意思,引用在這裡面是比喻的話,一般民眾,你要選擇在什麼地方居住?古時候那個國家跟現在不同的,古時候那個國家,一個諸侯、一個諸侯,一國一國的。那麼你要一般人選,選哪裏的好?人很自然的,就等於我們現在講移民。他為什麼要移民呢?移民之前,他要懂哪個地方、哪一個國家好,他就移到哪個國家去。反過來說,你這個國家政治一切都治理得非常很好,在位的人都能關心老百姓,別處的人自自然然地也就移民到你這邊來。

再舉一個,「詩云:緡蠻黃烏,止于丘隅。」這個緡啊!這個字是讀緡的,但是在《詩經》裡面它是綿,綿就是綿延不斷的那個綿,因此這個緡也就讀綿。「緡蠻黃鳥」,就是根據《詩經》裡面,這是小雅裡面的一篇。這個篇的名叫做緡蠻,緡蠻這一篇。這一篇是寫來諷刺周幽王的一篇詩。諷刺周幽王的詩引用到這邊來的話,它既是引用到這裏,它表示的意思也跟原來的有了點出入,不完全像原來的意思那個講法。那麼就在這裡面說「緡蠻」,緡蠻,鄭康成的註解說是小鳥。緡蠻小烏,為什麼小鳥叫做緡蠻呢?緡蠻這個聲音叫得很微弱、很小,在這裏就當作很渺小的一個鳥雀,這樣講。黃鳥,這個鳥是黃色的。「止于丘隅」,止是停止,就是牠選擇這個地方就止在這個地方。「丘隅」,根據古人註解,在山上一般人不常去的地方,比如說我們現在有人放生,放生你到哪兒放啊?你把鳥放到山林裡面,沒有人去的地方。有人去的地方,這個鳥就怕被人捕來了。所以緡蠻這個小烏,牠止在什麼呢?止在丘隅。在這個無人所去的地方,牠在那裡比較安全。要知道,這個很渺小的鳥,牠什麼都不懂,雖然什麼都不懂,牠要找一個安居的地方,牠還要能夠找到一個安全的,在那個丘隅的地方,牠在那裏自己才能夠停止下來,就是居住下來。舉出兩處詩裡面所講的,一個是「維民所止」,一個是講鳥,講黃鳥在那裏所止的。

下面就引用孔子講的話,「子曰:於止」,「於」這裏讀嗚,歎息辭也可以;不讀嗚,讀於也可以,於止。於止是什麼呢?根據鄭康成的註解,於啊!於鳥之所止。於鳥之所止是對誰說的呢?對於學的人說。你學《大學》你要「於止」,你看看那個鳥,看看鳥所止的,鳥牠怎麼樣選擇牠所止的地方。「知其所止」知其所止你就知道,鳥都知道牠應該止在什麼地方。「可以人而不如鳥乎?」所以這個鳥都知道選擇牠所止的地方才安全,那麼我們一個人,你要居住的地方,你不選擇嗎?在這裡註解裡面就說了,它就舉出《論語》裡面的話。《論語》裡面講:「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那就是說我們人,你要想選擇一個住宅,你所居住的地方,你要看看你所居住那個鄰居,那一個村里,在那個村里的人,所住的人,他是不是有仁德。換句話說,是不是都是好人。你要選擇那個好人,你才在那裏住下來。如果那個地方都不是好人,都是惡人所居住的,你不能夠到那邊去。你要買房子,那個房屋就是再便宜,你也不能買那個地方。古人曾經有一句話:「千金買地,萬金買鄰。」你拿一千金的經費去買這個地方,你要看看周圍的鄰居。鄰居好,地就是漲到萬金的話,你也寧願買這個地方,你目的是買那個鄰居好。這就是講,我們一般所處的環境,要選擇賢人、好人,我們才能夠選擇那裏去。這裡面講:「可以人而不如鳥乎?」假使我們一個人居住的環境都不選擇的話,哪裏都可以居住,跟壞人也住在一起;跟壞人住在一起,久而久之,就受到壞人的影響;跟好學好,跟壞就學壞了。這樣的話,我們人還不如那個鳥呢!所以孔子讚美、讚歎、解釋這個詩的時候,就是叫我們人要知其所止。

「知其所止」,這個講的雖然是環境,它這個用比喻,我們人在世間,不但是居住,拿居住來做比喻,我們處在社會、處在人世間,我們處在人世間,應該有所選擇的。選擇跟任何人相處,都要選擇有仁義道德的人,我們跟他相處。為什麼選擇有仁義道德的人跟他一起相處呢?跟仁義道德的人一起相處,我們在修行的時候,我們自己求學、修養自己品德的時候,互相有幫助。所以《論語》裡面講:「無友不如己者」,我們交朋友不要交那個不如己。「不如己」那個如是當相似講,不像,就是不要交不像我們自己一樣的。我們自己怎麼樣?我們自己想學好、求學修道,我們要想選的朋友也一樣。不如,假使說不如我,不像我們這樣的話,我們就不要交他。因此,在這一段裡面所講的、舉的例子,前一段是講一般人選擇移民到哪裏去,他是選擇在位的國君是賢君所治理的那個地方,他到那裏去。

後面這一段呢?是講那個鳥,小鳥,牠要選擇山林裏面、深山裡面,沒有人去的方,那是牠最安全的地方。拿這個來比喻我們人,我們交友,跟一般人來往。你做事情你選擇哪個機關;你作生意的話,你找哪個跟你合夥做夥伴,你這個都要選擇選擇。選擇跟自己同類的,那麼這樣才對於你求學修道,才有互相幫助。這是這一段的意思。

 

◎詩云: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

下面就講到了,再舉詩:「詩云: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這兩句是詩裡面的,這個詩是大雅,大雅裡面文王篇的這幾句詩。他來是「穆穆文王」,來讚美周文王的,穆穆這個意思,是表示很幽靜、很深幽,很幽靜、很深遠的意思,這是文王。「於緝熙敬止」,這個「於」是讀嗚呼那個嗚,是讚歎的意思,讚美的意思,緝熙是光明的意思,這是讚美文王他的道德是那樣光明。敬止,這是一般人對他尊敬;敬其所止,敬到對於他的,文王那樣的穆穆。深遠是什麼呢?穆穆是表示他的人,存在心裡或者是辦的事情,都是非常深厚。他自己的修養,可以說一般人看不出來;他所辦的事情,看得非常遠,看得非常深遠,也是一般人所看不到究竟的。聖人才是這樣啊!他絕不是像後代人所講的,制訂一個政策只顧到眼面前的那種利益。所以文王辦政治,自己的道德,都是深不可測,一般人都看不到究竟處,就是穆穆文王。那麼這是表現他的,用光明來形容他的這種道德。敬止,就是一般人對於他這樣的敬仰,止就是止到極處了。

 

◎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拿這兩句話舉出來以後,下面就說了:「為人君止於仁」,做一個國君的,當然包括天子了,你止在哪裏呢?止於仁,你要做個仁君。「為人臣止於敬」,你做國君的臣子,臣對君主怎麼樣呢?臣對君主要敬。所謂敬的時候,你就是全心全力地要幫助國君來辦事情。全心全力幫助國君辦事,就是幫助所有國民來辦事。因為這是相對的來講,「人君止於仁」,國君他是個仁君,他起心動念、他辦的事情,都是為著全國人民;因此,你做臣子,你就是敬,幫助國君全心全力地辦事情。講到家族裡面、家庭裡面,「為人子止於孝」,兒女對於父母要盡到孝道。對於人的父母呢?「為人父止於慈」,慈也就是仁慈。「與國人交止於信」,本來交是對朋友,交朋友的。交朋友固然是要盡到信,朋友之道要互相有信任、有信用、有信實,信就包括這些意思。那麼這裏講,不但交朋友要信。就是與國人,與你全國的一般人也要講信。

這個就是根據詩裡面講:「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從那裡再推衍出來五倫。五倫是君臣、父子、朋友。既是有父子當然就包含夫婦,這樣五倫都要各盡其分。這裏要特別注意的話,五倫各盡到一個本分,本分怎麼講法?你做國君就必得要做仁,你不行仁政,那就沒有盡到國君的本分,就不能成為一個君主。往下人臣要敬,人子就要孝,孝就是非常重要了。所謂各盡其分的話,做人的兒女,你不問父母待你怎麼樣,你但盡你自己的孝道。父母怎樣不好,那是父母,你要盡你的孝道,盡你自己本分。就父母來講,你的兒子怎麼樣不好,你不管,你盡到你自己仁慈之道,這就是各盡其分。至於國人、對於一般人,不但是朋友,凡是你跟一般人來往、有所交接的話,你都要這個信字。信是什麼呢?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欺騙人家,很誠實待人。可以說是,自古以來一直到現在,我們跟人家來往,朋友當然不必說,必須要信,就是跟普通人的話,你也不能欺騙人家。雖然現在這個風氣,普通講詐欺的人很多,我們不能夠這樣做。我們要想學成聖人的話,就絕對不能夠欺騙人,這是基本的條件。這個五倫之道,講到這裏時間到了。





學人根據徐醒民教授論語研讀視頻字幕整理,如有錯誤,敬請各位老師指正,不勝感激。南無阿彌陀佛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大學筆記第八講发布于2024-05-13 16:3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