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醒民教授讲 大學研讀

未改心肠热,全怜暗路人。

但能光照远,不惜自焚身。

大學筆記

(根據徐醒民老先生大學二十講字幕整理,表解则根据李炳南老先生的大學表解)

    

第十六講·二00三年四月十六日


各位同修:我們繼續研究《大學》。方才講到:「外本內末,爭民施奪」,就是你做一個國君「外本」,本是道德為本,你反而把這個道德看外了,就是疏遠了。內末呢?末是枝末,是指這個財富講的,你要看重這個財富,你做為國君就是不講道德,只是注重在把民間的財富把它聚集起來,聚到你的國庫裡面來,這樣的話就是爭民施奪,老百姓看你這樣跟人民來爭奪財產。「施奪」就如同你教老百姓這麼做,等於你把這個争奪財產教给他、施給他們的,教老百姓來奪取。那麼把這個理說明以後,就說了:「是故財眾則民散,財散則民聚。」你瞭解這個道理的話,你就要知道你做國君的人要把天下的財富都聚集聚集到你這裏面來,歸於你個人所有,你一個人在享用,那麼天下人那個民心都散啦!渙散啦!反過來說,「財散則民聚」,你把你的,你不但不把天下財富集中到你這裡面來,而且,你要看你這個國家哪裏民眾有了災難了,你必須把國庫裡面的財富儘量地發出去、散出去,散給那些災民,這就是救災啦!那麼這樣的時候,你就是那個民眾他的民心就來擁護你了,叫做民聚。這個民聚就是民心就來聚集到你的政權裡面來,所以過去很多明君,他就知道這個道理,他平時不必把財富集中,集中到國家這個國庫裡面來,他只要把這個使全國的人民都是財富都很富足,也就是說他的意思就是把財富儲藏在民間。儲藏在民間的時候,好像看起來這個財富沒有在你這個政府裡面,你政府沒有什麼財富,但是你這個國家如果要用的時候,那個全國的民眾自動的就是誠心誠意的把財富送過來。這就等於把你的國庫散開在這個,所有民眾的家裡都變成你的政府的國庫,都是你的財富了。你這樣想想看,哪一樣划算哪?你是把天下的財富集中起來讓民心涣散呢?是這樣好啊,還是把這個財富儲藏在民間,讓民間享有財富,你赢得民心,通通歸向於你,是這個好?是哪個好啊?你真正是有道德的君子,道德的這個人君你應該是採取後一種的政策,你把財富開來,讓全國的民眾都富有。這是講治國平天下的人理財之道。你怎麼樣理財啊?這是理財的一個根本的方法。除這個以外,財是末,財是末的話,那麼還有德呢。

 

◎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下面說是:「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這就是說比喻了,說比喻什麼?比喻下面:「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貨悖而入」就是講前面「財聚民散」的意思。講「財聚民散,財散民聚」,也許這個理,理論啊!一般人不大瞭解,再用比喻的方法,比如用言語,那麼言語,這個話說出去,悖是什麼呢?悖當逆字講,違背的意思,你用這個言語,說的是不合道理的話,不關心民眾,說的是沒有道理的這些言論,叫悖啊!「言悖而出。」「亦悖而入」啊!比如說你是個君主,你君主下一個命令下去,命令是用文字寫出來,也是國家的言語嘛!你一個命令下去了,這個悖字,悖是什麼呢?違背民心的。應該是有利於民的,可是你這個命令,你這個言語命令下去有害於人民,那就是言悖而出。結果怎麼樣呢?亦悖而入啊!民眾也有違抗的,他看你這個不合理的,對他有害,他就不順從了;不順從你這個言語,你的命令的話,他就回過來,這就等於「亦悖而入」在對方反彈回來的時候,你就是悖而入了,叫你收回成命。收回成命,你就收回來了,你不合道理的這個言論出去,然後人家也把你這個不合道理的言論,讓你這個命令收回來,你又回來,又收回來了,「言悖而出,亦悖而入」啊!講因果是這個樣的啊!儒家就是這個:「敬人者,人恒敬之」,你不敬人的話,人家也不會敬你的。那麼跟上面照應的話,你跟民眾要争奪財富,民眾就跟你争奪財富,所以下面說:「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你要講的是要想財富不足,財富不足,你國家財富不足怎麼辦呢?增加稅收,把這個稅收提高那麼就是不合理的,那個農人也好,開工廠的這個工業方面也好,農人生產的那些農作物,他沒有多少農作物啊!產品不多啊!你要增加的徵求更多的徵求他,苛捐雜稅讓他自己生活不了,活不了了,那麼工商業也如此,你就儘量地增加他的,讓他負擔這個稅,他剩下來沒有多少。那麼結果怎麼樣呢?「亦悖而出」啊!「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這怎麼說啊?你把外面的民眾的農工商這些各行業,把他們的這個財富儘量的聚集聚集回來,聚集到你這個國庫裡面來,這叫貨悖而入,入了你的倉庫了,愈入愈多。愈入愈多的時候,那結果怎麼樣呢?像這個殷紂王,殷紂王把天下的財富都把它搜括搜括來,自己作了一個鹿臺,他在那裏享受。天下的財富也比不上他這個宮殿裡面的這些財富,結果怎麼樣呢?民散了,亡了國啦!亡了國的時候,武王伐紂,一伐紂,把殷紂王他這個政權推翻之後,馬上就散鹿臺的財富,把它散開來,散到民間去,這叫「亦悖而出」。這一點不論是古代,是現代,不論是我們這個國內、國外,你只要是有這個志願來辦政治的話,你都得要懂得這個道理。古時候也好,現代也好,無論哪個國家,當然必需向民眾來收這個稅的,可是你這個稅不能夠違背道理,也就不能夠貨悖而入。貨悖而入是不合理的儘量地來,要民眾向國家來納稅,繳稅。繳來之後呢?你自己在那裡享受、浪費,所以講,一點都不會錯誤的,就是悖入必然是悖出,不合理的進來,也不合理的出去。換句話,講得更好懂的話,你悖而入,你等於是奪取民眾的財富,結果你這個財富也被人家奪取出去了,你自己不能夠永久保有的。這個理論一定要明暸。

 

◎康誥曰:惟命不予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

說了這個以後,再舉經書做這個證據。古人的那個著書,都要有根據的,孔子是聖人了,他還說:「述而不作」,只是把前代聖人的那個道理把它敘述敘述,自己沒有創作。因此跟孔子學的那些弟子,都是知道這個道理,自己寫了這一段經文,發佈這個言論之後,總要找出根據出來。下面就說了:「康誥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康誥就是《書經》裡面有一篇康誥篇,這一篇裡面就舉出這幾句話:「惟命不于常」,惟命是什麼呢?命是天命,天命是不于常,常是永久在維持不變的叫常;不于常就是說天命不是專門在哪一家,怎麼講家呢?在三代以前是堯舜時候,堯帝把天下讓給舜帝,舜帝也把天下讓給禹王,所以堯舜的政治,它是禪讓政治的,它是公天下,是天下為公。禹王接受了舜帝的天下之後,他後來也有意思,也跟堯舜一樣,也要讓天下,然而呢?他的兒子啟,就是夏啟啊,這個人品德也好,能力也好,就是賢能,賢就是品德好,能就是才能好,所以他的兒子——啟,是個賢能的人。在禹王有意思要讓給天下其他的賢能的人的時候,他的朝庭裡面的一些大臣子不贊成,大臣子們都是要把天下由禹王交給他的兒子,後來禹王接受那些臣子的意見,就把天下交給他的兒子。這一交,從這裡開始就變成家天下了。有了家天下的時候,開始的時候,都是像禹王都是聖人。禹王的兒子啟,雖然不算聖人,也是接近聖人,也是很好啊!非常好的人。可是變成家天下了,變成一家的了,這個變成家天下的時候,那就要注重這個天下為什麼到你家裡呢?天下到你家裡,是上帝那個天,上帝的命令是交給你的。上帝命令交給你,這個前面也講過:「儀監於殷」,你應該就周家來講,你應該把殷家怎麼得的天下,怎麼失的天下,天下怎麼失掉了,你要好好看一看。就好像我們現在要讀歷史,歷史太重要,中國幾千年來,廿五史,你看看,你就知道,哪一家怎麼興起來的,怎麼滅亡的,它有它的道理。你要不讀歷史,你怎麼知道啊?這個就是說「惟命不于常」,在周家來講,他看看殷朝,殷朝以前的夏朝,每一家得天下都是得了天命了,天命讓他得天下,這個天命就在他家裡。那麼在這裡說「惟命不于常」呢?提起警惕了,警惕什麼呢?那麼你要知道,這是要告訴周家的皇帝了,周家的天子了,你應該瞭解這個道理,這個天命不是永久在你周家。就周天子來講,天命不是永恒的在周家的,那就看你,你治國平天下,你治得好不好,你有沒有道德。這個道德的德,就是我前面講的那個直心,直心就是德。你能不能夠把你的那個明德施展出來,把這個明德來推廣,平等的來照顧天下民眾,你能夠這樣的話,天命就一直在你家裡,在你周家。如果說你這個明德不明了,怎麼樣不明呢?你就是把天下的財富搜集搜集起來,變成自己的,自己在那享受,那個天命,上帝他要考慮考慮了,這個命他要收回去了。收回去幹什麼呢?收回要交給另外一家了,這叫「惟命不于常」,命就是天命。《書經》康誥這一篇是來提醒周天子,那麼結果後面,《大學》經文就解釋了:「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這個道啊!道就是治國平天下之道。你這個道是善,善就指的你能夠明明德,你注重道德,你的政治上面一切的設施,教育方面的你都以這個德為根本。你政治上一切的作為都是基於這個明德;你教育天下人的話,也是從明德這個基礎上,制定各種教育的政策出來。也就是說教人都要學一個做人之道。做人之道最基本的要開發自己的性德,就是孟子所講的:要開發自己的良知良能。所謂良知良能,那個知是真知,能也是那是能力,確確實實的是那種功能。這個知、能就是性德裡面出來的,所以叫良是本有的講,本有的真知,本有的功能。你教老百姓、教你朝廷的臣子,教你國君家族的子弟都要教他開發良知良能這個根本,你這個道就善了。道這樣善的時候,你推行各種行政的時候,那天下人都擁護、都配合,為什麼呢?你辦的這一切的政策都是有利於民眾的,不是為你國君自己。那麼你這個善得之,得什麼呢?得之天命。天命雖然是不于常,你能夠善,你治理你根據天命來治理國家天下,你注重道德,那麼你就得了天命;得天命的話一直能夠保持下來。反過來講,不善怎麼樣呢?「不善則失主矣!」「不善」就是前面講的那個外本內末,那就像夏桀王、殷紂王,他是不善。不善結果怎麼樣呢?天命就失掉了。那麼這是拿《尚書》康誥這一句經文,來做為上面的一段,你做人君的人要注重德,以德為先,那個財產是放在第二位,德是本,財是末。那麼再舉這個康誥做理論上的一個根據。

 

◎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

下面再舉一個證據:「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楚書》,這個鄭康成注解,《楚書》是什呢?楚昭王時候的那個書。楚昭王那個時候歷史記載的,記載什麼呢?有這幾句話: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那麼這個是說什麼呢?那個時候,有一本《國語》,《國語》是左丘明先寫了《左傳》,《左傳》是解釋《春秋》的,後來也寫了這個《國語》。《國語》裡面就是有各國的歷史記載,那個《國語》裡面有楚語,語是言語的語。楚語裡面記載楚昭王派一個臣子,到晉國去,就等於現在是個外交官,派一個外交官到晉國去辦理外交,那個時候叫聘,聘就是聘請的聘,就是報聘的意思。他派一個外交官到晉國去,聘於晉。到了晉國的時候,晉國那個晉君是定公——晉定公來招待他。那麼招待這個外交官,就在招待的這個盛會之中,晉國那個時候有個趙簡子,後來是趙國,到了戰國時代,晉國分成三個國家了,這個韓、趙、魏三家。在春秋時代,晉國韓趙魏三家是晉國的一個大夫。那麼楚昭王派的這個外交官到了晉國的時候,晉國的君主就叫趙簡子,那是一個晉國的大夫,叫趙簡子敲著這個玉石,敲這個玉器來接待他,然後就問楚昭王派去這個外交官,就問:聽說你的楚國有個最好的一個寶啊!那個寶叫做白珩,珩是什麼呢?是一個左邊一個琢玉邊,一個玉字邊,玉字邊在右邊一個行為的行字,這裡是讀橫。珩有各種顏色,它是白色的、透明的,白珩;白珩就是一種玉珮,白玉,一個佩戴在身上那個玉珮。那不但是在楚國是一個著名的,當時在這個晉國這些大國都知道楚國有這個寶,所以趙簡子一邊是敲著他的那個玉器,一邊就問這個楚國派來的外交官,他說:「貴國的那個白珩還在嗎?現在如何啊?」這個外交官就答覆他,他說:「楚國無以寶」,楚國無以為寶,沒有,這個無是沒有,以是用,沒有拿什麼寶,拿不出什麼寶出來。你問這個白珩,我們楚國不拿這個來當做寶物——無以為寶,沒有人拿這個來當做寶物。拿什麼呢?「惟善以為寶」,惟,但是、只有,只有用這個善人當做我們國家之寶。這個善人指的是誰呢?這裡鄭康成的注解,當時候這個善人,那個楚國的外交官講的善人,所指的是什麼呢?就是在楚國一個觀射父,這個在各位經文裡面有,經的大字旁邊有一行小字,它說:「時謂觀射父」,觀射父是楚國一位大臣。另外一位——昭奚恤,昭奚恤也是楚國那個時候一位大臣。除了這個,還有其他好幾位,不過在鄭玄只舉出這兩位而已。那麼在當時候,楚國的這位外交官,只說「惟善以為寶」,我們楚國只以善人當做國家之寶。這個善人指的在當時楚國那時好幾位,有內政的、有文化方面的、外交方面、各方面的,還有軍事方面的,多得很,這個是善人。這個在這裡楚國外交官講這個以後,就憑這一句話,把晉國的君臣那種氣焰就壓下去了,實實在在的外交官的一句話,就把晉國那種晉國問他的寶,有他的用意。那麼這個一說出來的時候在人不在寶,所以這個寫在楚語裡面的,就變成歷史了。我們讀歷史,讀《大學》,《大學》引用在這裡,也是成為經文,那麼我們學了這個經,經文學到之後就要知道,善人是寶,不但在當時,一直到後代,以至於現在,你要是真正是個賢能的人,你實實在在的不是為自己,而真正為你這個國家、民眾,來辦政治的話,那你就不能用私人了,誰是賢能的人你就要用他。賢能的人他一辦事,他就辦得好,這實在的就是寶。所以無論是古代到近代,以至於今天,這是個真理。當然,假使現代有一些是,我們現在是講政黨政治嘛!既是講政黨政治了,你治理國家就不是一個黨,有執政黨,有在野黨。執政黨要維持它的一直執政下去,在野黨它要把它政黨輪換、輪替,它要再來執政,就互相爭奪了。互相爭奪,公心就沒有了,完全為老百姓的這個心就打了折扣了。當然在這個政黨之間也不是完全,也不是一致的,這是怎麼說呢?不能說你這一個黨跟那一個黨完全都是不好,也不能這樣說,在比較之中有不好的,也有稍微好一些。雖然就現代民主國家講政黨政治,每一個政黨都為它自己的政黨來打算,但是好的政黨它多少要關懷民眾,那麼這就是好了。然而真正說起來都不算徹底,都是為它政黨來講來打算的,那麼這就是免不了要用他的私人了。用私人的時候,就不能夠那樣公正地純粹用賢能的人。你不能純粹用賢能的人,那你想治國,你想這個天命始終在你這個政黨裡面,那就辦不到,這應該瞭解。所以古代那個政治,家天下的是到現在,當然那個事實不是如此了,現在講政黨了,政黨這個理還是這樣的。假使你現在這個執政黨,你要想一直執下去,不要在野黨再把你這個政黨再輪替下去的話,那看你是不是純粹用賢能的人,包括你自己是不是有這個德。你有這個明德的話純粹是大公無私的,你自己所居住的不要像過去那些皇宮那麼好,你可以居住的跟一般老百姓的一個國民住宅一樣的,這就表示你不自私。假使說你所居住的房屋,你把你的房裝潢一下,就抵掉一般國民住宅,有幾十棟的國民住宅了,你這樣的享受,你關懷老百姓,心你到哪裏去了?你就是不平等啊!明德就沒有發揮出來啊!你這樣就說是天命一直在你這裏,那上帝聽你的話嗎?辦不到的啊!所以現在就是民主時候,政黨政治也要認定這個真理,「惟善人以為寶」,你要任用善人,包括你自己必須要做個善人。你自己不是善人,你就是要叫善人來,善人不幹的。他來辦事要配合你,配合你的話成就你的私人的利益,那個真正賢能的人不幹的,你也求不到。中國文化就是儒家的文化,他不是不講政治,孔子講政治啊!孔子講政治的時候,這個政治它就是堯舜政治,那是公天下,禪讓天下的,不必要現在的政黨政治,互相來競選,互相來爭奪,他看見天下誰是賢能的,主動的來讓給他。到後來沒有了,家天下了,這個是到了周家已經是家天下了,他選是要選賢與能。家天下講天命,天命是什麼呢?孟子講:「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啊!天命就在民間,就在民心的,這個要瞭解。所以孔子的政治,真正的講不是現在這個世界各國所講的民主政治,現在各國的民主政治,不是那個真正的民主政治,它只能說是政黨政治。政黨政治還是為黨的私人,黨的誰來競選,他是競選人的成就他一人之私而已。孔子的這個政治以民為主,才是真正的民主政治,就是孟子講:「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上帝的這個天命,天命它就是,上帝就是看看老百姓的民心,民心在哪裏,民心就是上帝的心,跟各位說,這是孔子的政治學,也就是孔子的政治哲學。你瞭解這個的時候,我們現在一般人一聽說你現在是民主時代,你還講孔子,孔子講這個政治學是專門維護君主的,那個都是胡說八道的話,對於孔子講的政治完全不瞭解,說的嚴重的話是一種無知的話。那麼現在我們瞭解這個了,你知道孔子所注重的、所講的政治學是什麼政治啊?他是聖人來辦政治以及學聖人的,要成為聖人的這個賢人來辦政治,是純粹為人民的利益來辦政治,這個跟我們現在所講的民主政治是完全不同的啊!那麼講到這裡,這一節結束了,下面下一次再繼續。

 



學人根據徐醒民教授論語研讀視頻字幕整理,如有錯誤,敬請各位老師指正,不勝感激。南無阿彌陀佛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大學筆記第十六講发布于2024-05-13 16: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