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醒民教授讲 大學研讀
未改心肠热,全怜暗路人。
但能光照远,不惜自焚身。
大學筆記
(根據徐醒民老先生大學二十講字幕整理,表解则根据李炳南老先生的大學表解)
第十七講·二00三年四月廿三日
舅犯曰:「亡人無以為寶,仁親以為寶。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惡之;人之彥聖,而違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此謂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見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舅犯曰:亡人無以為寶,仁親以為寶。
各位同修:現在繼續研究《大學》。上回講到:「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現在接著下面:「舅犯曰」,從這裡開始。這兩句話我先念一念:「舅犯曰:亡人無以為寶,仁親以為寶。」那麼從上面,舉這個「詩云: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從那裡開始,一直到這裡,都是講的治國平天下的道理,要以道德為重,錢財在次要。那麼因此在上面講了那個理論之後,就舉經書裡面的來做為證據。
那麼「舅犯曰」,這個是在春秋那個时候晉国,那個時候晉獻公有幾個公子發生了問題了,因為那個驪姬引起來國家一種大亂。晉獻公的公子有一位叫做重耳,這個後來就是晉文公;他就在國內亂的時候就跑到國外去了,後來就到了秦國。當他在秦國的時候,然後又轉到另外一個在這個狄,狄是另外一個地方。在晉獻公去世的時候,秦穆公就派著人去看重耳,那麼就有意思勸重耳趁這個時候回到晉國去爭取晉國的國君。就在這個時候,陪重耳在外面他的舅父叫做舅犯,舅犯的名字就是狐偃,他就替重耳,代替重耳對秦穆公派的人來說,他說:「亡人無以為寶」,亡是流亡的人,就是重耳,沒有其他的什麼可以寶貴的,就是寶物沒有啦!以什麼為寶呢?以仁親以寶。仁是對於一般人要講究仁爱:親,對於家族的父母要有親心,盡到孝順父母,那麼以這個為寶。拿這個話對答了秦穆公派來的人,意思就是說,他不願意趁著晉國正在父親喪的時候,他回去爭取繼承國君之位,這個意思這麼說明。那麼這個意思就是說,也就是印證前面講治理國家以講究道德,不講究那些財產這些寶物,要講到寶物,那就是仁親為寶,這是一樁事情。
◎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惡之;人之彥聖,而違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
下面再舉:「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無他技。」秦誓是《尚書》裡面一篇經文。所謂叫秦誓,就是秦穆公那個時候,秦穆公他那個時候要討伐鄭國,當時在沒有決定要去討伐鄭國的時候,還沒有出兵的時候,秦穆公的臣子勸告他:你不要去。但是他沒有接受他的臣子的勸告,他還是發動了軍隊去攻打鄭國。當他要去攻打鄭國的時候,可是被誰呢?被晉國出兵迎戰他的軍隊,就在那個時候,把秦穆公打敗了。秦穆公本來去是要攻打鄭國,結果被晉國打敗了,感到非常喪氣,回到秦國的時候,他就對他的臣子訓話,這一篇訓詞記在《尚書》,裡面,叫做秦誓,誓就是發誓的意思,所謂發誓是什麼呢?他就是對他的臣子講:治理國家要以用賢能的臣子,這個非常重要,所以秦誓這一篇經文裡面,重要的就是講究怎麼樣用賢能的人。
那麼引用來的秦誓裡面有這幾句話:「若有一介臣」,「一介臣」,介是耿介,耿是忠心耿耿的,這樣的臣子。那麼這樣的臣子,下面講:「断断兮,無他技。」「断断」,根據古人的注解,說是「誠一」的意思,誠是誠實,一是專一,是誠實而專一的這樣的一個臣子。所謂這個誠實專一,拿容易懂的話就是這個老臣子非常忠厚老實。所謂忠厚老實這樣的老臣子,他怎麼樣呢?「無他技」,無他技是沒有其他的特殊的技能,沒有特殊的技能,可是「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他的這個心是休休。所謂休休是什麼呢?休是當善字講,他的心是很做一切事情、待人、幫助國君治理國家一切都是善心,這叫休休焉。「其如有容焉」那麼內心是那樣是善意,在外表上呢?是寬厚能夠容人,所以「其如有容焉」,那麼從外貌上看,以至於他的內心都是能夠寬宏大量的,一個有善意的一個老實的臣子,那麼就是一介臣,他的心是忠心耿耿的臣子。下面就說他了,說他怎麼樣能夠容人。
說「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這一段就是講這樣的一介臣,那麼他怎麼樣的能夠寬容的待人呢?「人之有技」他人有各種技能,包括他的學問,他辦事的能力等等;看見他人有技的時候「若已有之」,若就是如同,就是好像,好像自己有之,看見別人有技,就如同自己,是自己的技能一樣。「人之彥聖」,彥是什麼呢?根據古人注解,彥是很美的讀書人,讀書求學求得很有成就了,是一個美好的一種讀書人,叫做彥。聖是不但書讀得好,他的品德更好,這叫彥聖,所以看見他人這樣既有學術,又有品德,一遇到這樣的人「其心好之」,這樣一個一介臣,他要遇到這樣的人,他的心是很誠懇的,好就是包括對於這種人設法能夠薦舉他,能夠尊重他。
「不啻若自其口出」,啻呢?是當只字講。「若自其口出」,這個怎麼說的呢?就是頂著前面,他看見別人有任何技能,他就說:啊!這個就好像我有技能一樣的;看見別人有彥聖,他就說..我非常好慕他,喜好他,這是口說的。口說的就不啻就不只於口說的,他心裡對於那樣有技的人,有彥聖的那種人,他心裡比他口裡說的還要多,叫「不啻若自其口出」就是不只從他口裡說的那麼多,實際上心裡仰慕那個彥聖、把別人的技能當做自己一樣的看待,他的這個心比他口裡說的還要多。「寔能容之」,這樣的一介臣實在是能夠容之,意思就是說,秦穆公說了:這樣的臣子,我應該來好好的重用他,來用他,為什麼呢?「以能保我子孫黎民」,用這樣的臣子,那麼可以我的子孫都受到他的好處,受到他的利益。不但我的子孫受到他的利益,我全國的民眾,黎是黎民、是民眾,「尚亦有利哉」,尚當庶幾的意思,庶幾是差不多,幾乎,所有的民眾也蒙受他的好處,利益就是好處了。這個怎麼說呢?秦穆公在誓詞裡面講這樣的話,就是說治理國家應該以得賢能的人才為主。賢能的人才,當國君的人,他不能親自把朝廷裡的大臣子、小臣子,文武各樣的臣子親自來挑選,他辦不到的事情,他能夠最重要的是他選擇一兩位大臣,這個大臣選好了以後,就由這些大臣子來替他選拔那些有能力的人,有品德的人就是賢能的人,由他這些大臣子來替他選拔,他就可以能夠得到很多賢能的人。自古到他的那個時候,凡是一個賢明的國君都知道治國以至於平天下,人才是第一重要。有人才這個治國就能治得好,你天子得到賢能的人你就能夠平天下。
所以作國君的時候,選拔賢能的人才非常重要。選拔賢能的人才,他首要的注重就是要選幾位大臣子。大臣子也不必讓他做很多很瑣碎的工作,大臣的任務就是在不必什麼事情都是叫這個大臣自己來做,他的主要的功能就是在選拔替國君辦事的賢能的人才,所以他不必做很多很辛苦的那些政治事務。那麼因為這個樣子有了這樣的大臣子,一個國君就好了,這個大臣子他的條件是如何呢?就是這裡講的:「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這個意思就是說做一個大臣,不必要他什麼都是認為自己才能比人家都高,認為自己的道德比人家都高,假使一個大臣有這樣的想法的話,他說:我是國君身邊的職位最高的一個人臣,既是位子這麼高,那麼我的能力也比人強得多啦!我的品德一定也比人高得太多啦!假如有這樣的見解的話,那這個人臣就完了。所以真正是一個大臣,古人講:「不自尚其才」,不必認為自己有多大的才能,也不必認為自己有多高的品德,他就是要有一個愛護人才,自己要能夠認識人才。
認識人才的時候固然不容易,最重要的是,不嫉妒人才。自古以來,人的這個惡習氣不管是什麼樣的人物,他是讀書人,或者是不讀書人,那麼讀書讀得很多的人,他都是有個什麼呢?好一個嫉妒心很強。看見他人學問比他高,他不服氣;或者人家某種才能,他也不服氣,他覺得人家總是比不上他,這是一般人的惡習氣都是如此。那麼因此要做到不嫉妒他人的才能,不嫉妒他人的德性,也就是說看見別人有任何長處,就如同自己一樣的愛護人家,來選拔他,來任用他。這個雖然他說:我,自己是沒有什麼能力,沒有什麼品德,就憑他這個不嫉妒人,能夠容納所有的人的話,這就了不得了。
所以秦穆公在這一篇誓詞裡面講的:「若有一介臣,断断兮,無他技」,他注重的就是「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這個容字是非常重要,一個人的心胸,他能容納多少人,他的智慧、他的品德就有多少人的,就比多少人的那個品德就是差不多。換句話說,你能容納一百人,你的智慧就能夠超過這一百人的智慧;你能夠容納一萬人,你的智慧、你的品德就超過一萬人的品德、智慧。再擴充起來,你把你的全國的人你都能容納得下,那你的道德,那就是超過全國的人了,這個容字不得了。所以我們研究學術,尤其是要學聖人,就要在這個容字上面自己要下功夫。所謂這個容,在這裡講最重的是不嫉妒他人,不嫉妒他人,就如同把別人的長處看做自己的長處,你就能用一切人的長處。反過來講,你要嫉妒別人的話,認為自己的能力比一切人都好、都強的話,那別人你就不能用,人家也不受你的用。這是無論治國,無論是學聖人,這個容字非常重要。
下面從反面來講,「人之有技,媢嫉以惡之:人之彥聖,而違之俾不通」,這是跟前面那個有容人的那種修養相反的。這還是講前面講一介臣是那樣有容,這裡假使說一介臣,他要看見他人有技——有任何技能,「媢嫉以惡之」,媢是什麼呢?媢就是妒嫉人家,看見人家有什麼長處他心裡放不下了,怎麼你比我高明呢?他覺得自己,在他心裡放不下任何人比他強。這種人他就容納不了任何人的,所以看見人有技的時候,媢嫉啊,媢是妒嫉,妒恨人家。嫉呢?是憎惡人家,既妒嫉人家,又憎惡人家,這是沒有心量的人。「以惡之」,用這個媢嫉來憎惡人家,這是對於人家有技的人。
除了這個有技以外,人之彥聖呢?這個彥聖除了有學問,而且還有品德的人,那麼他怎麼樣呢?「而違之俾不通」,違是當這個處處對於這個彥聖,給他一種打擊,給他種種的挫折。比如說這種沒有容人的這個臣子,他看見在他下面的職員、小臣子,這個小臣子雖然有特殊的技能,或者這個小臣子學問品德都比他好,他看了心裡不舒服了,不舒服怎麼呢?「而違之」,違之,處處為難那個彥聖,處處為難那個有技能的人。「俾不通」是什麼呢?無論這個彥聖做事做得多麼好、多麼有功勞:或者那個有技能的人,他的專業多麼優秀,他也不把這一類的人讓國君知道,使這個下情不能上達;通是通達,不能讓這一類的人讓國君知道。他怕讓國君知道之後,讓這些人出來的時候把他壓下去了。
其實呢?要像前面那樣的臣子能夠容人的話,你儘管把這樣有特殊專業的人,這個特別賢能的人,你可以推薦給國君,你愈向國君推薦,你的功勞也愈多啊!他沒有這個想法,他就嫉妒心太重了,深怕人家來把他壓下去了,他處處來,就違之使這個人埋沒在他下面,就是埋沒人才了。那麼像這樣的人,秦穆公說:「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寔跟上面寔是一樣的,這個寔字就是我們現在學的這個誠實的實,實實在在的那個實是一個字。這個字古人注解,也當是非的是字講,所以在前面也講「寔能容之」,這裡講「寔不能容」,這兩句當作實實在在講也可以,實在是不能容;當是字講,像這樣的人是不能夠任用的,這兩種講法都可以。那麼秦穆公就說了,像這樣嫉妒心太重的人,他不能容人,既不能容人的話,我要是用一個大臣子,像你這樣的大臣子,在位的時候,真正的人才你不替我選拔,那你選的是什麼人啊?選的那些鑽營奔走的那些小人,那些人用上來的話,真正有品德、有學問的那些君子,他就不願意在這裡了。所以像這樣的人實在不能夠容人,不能用了。為什麼不能用他呢?「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用這樣的人,那我朝廷裡面還有賢能的人嗎?有這樣的人別說是多了,用一個,用一個大臣像這樣的話,那朝廷裡所有賢能的人都被他排擠出去了。這樣的大臣實在不算是君子,是個小人。小人一用的時候,所有的君子他就不願意在這裡做了,他就一個一個的離開了。現有的都要離開了,你想再新增加好的人能夠來嗎?沒有好的人才你說國家能夠治得好?治不好的。所以說是不能夠保我子孫啊!我的子孫,由於我用了這樣的臣子把國家的事情敗壞了,治國治不好,我的子孫還能繼承我這個國君的事情嗎?不能保了。
除了子孫之外,「黎民」我們這個國家的一般民眾,也不能保啊!這個意思就是說亡國了,這個十分重要啊!所以用小人,就是要亡國的。為什麼呢?你可以從這個歷史,從古代一直到現代,現代來可以看歷代的歷史,治國平天下的人,這個國治得好,天下也治得好,沒有人一切都完了,怎麼說呢?這個堯舜時代,他的朝廷裡面所以有這個,堯王所用的,最重要的就是一個舜了,除舜以外,還有那些大臣子都跟舜同時候的人,到了舜帝繼位之後,所謂有八員八愷十六相,這都是盛極一時的人才。那麼到了周家,周家有亂臣十人,亂臣就是治理天下的,所謂亂是治理的意思;治理,幫助天子治理天下的亂臣十個人而己。這十個人的時候還算是周家盛極一時的人才了。反過來看,周家以前是殷紂王,殷紂王他朝廷裡面不是沒有人才,有啊!「殷有三仁焉」,殷紂王那個朝代有三位大臣都是仁人——微子、箕子、比干,這是了不起的人,殷紂王不能用他。這就是說明這樣好的人他不能用,所用的都是那些說些好聽的話,專門是迎合他的意思,那些都是小人的人、他用了那些人。那結果怎麼樣呢?政權在他就亡了,亡了天下了。所以秦穆公當然把前代的歷史看得很清楚,他知道人才重要,好的人才,這個大臣最重要的是一個,能夠容人的人,他可以保我子孫黎民。不好的人才就是不能夠容啊!他沒有容人的這種雅量,心裡非常狹窄的人,這種人你用他,國家就跟著很快就會亡了,所以他不能夠保我子孫黎民。
最後說「亦曰殆哉」,殆就是險,危險哪!這是秦穆公自己警惕自己,用這樣的臣子那國家就危險了,他看得清楚啊!這是秦穆公。本來秦穆公還算是一個明君,他就是一時候做錯了一樁事情,他要攻打鄭國的時候,朝廷裡面有賢能的人勸他不要去,不要發動這個戰爭,發動戰爭總是不好的,他沒有聽臣子的勸告,結果吃虧了。那個時候國際關係跟現在一樣,國際關係利害很複雜的,你去打鄭國,這個鄭國現在在河南這一帶,在河南省的境內,那麼你這個秦國是在陝西,你要是把鄭國打敗,滅了之後,那個晉國是在山西啊!它是三角的關係啊!你把鄭國滅了話,你一擴大的時候,進一步的晉國它就感受到,感受威脅了,它一感受威脅的話,它就不容許你來攻打鄭國,所以當你一出兵的時候,在崤,所以是崤函之固,那個最險要的地方,在崤山那個地方,就在那裹晉國就出兵,就在險要的地方,給你一仗就給你打敗了,吃了大虧了。吃了大虧,要一般人的話吃虧還不覺悟呢!他現在選不錯,吃了敗戰了,回過頭來感覺是,就是覺悟了,訓告他的臣子檢討自己失敗的在哪裏。那麼既是檢討自己。發誓用賢能的人為主。賢能的人最重要的之用這個大臣子,要有這種老老實實的,不必有其他的什麼,他只要肯愛護人才,沒有嫉妒心,這個是了不起的人。用這種的人,就是他國家的幸運,是他國家能夠治國的最好的一個氣象。一個興盛的氣象。
那麼《尚書》裡面這一篇,作《大學》的曾子就把它引用來,引用來的時候,教治國平天下的,做人君的人就要從這些地方注意,你用人就要用這樣的人,你用人用這樣的人的話,你挑選大臣子是這樣要能夠容納人,再問首先要問你自己,你做國君的人,你自己有沒有能夠容人的這種胸量。這是一步一步地研究。假使你做國君的,你本身沒有這個胸量的話,那你想求這樣有心量的大臣,你也求不到。到後來春秋以後有戰國,戰國到秦始皇,到後來秦始皇沒有好久,就到了楚漢。楚漢,項羽為什麼敗了呢?項羽跟劉邦這兩個人,要論武功,你幾十個劉邦也抵不過一個項羽,結果項羽敗了,什麼道理呢?項羽一切就是用自己的力量,不能用他人之力,自己能力再多也有限度的。項羽原來有很多人,後來一個一個都跑到劉邦那裡去了,最後一個范增,范增對他是推心置腹的來幫助他,最後還是不能用,連一個范增也容納不下,最後敗了。
所以我們不能不看看歷史,看看歷史,把歷代的明君他所以明在哪裏?他能夠用人不要私心自用。所以「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得人,你要能夠得人,你憑什麼條件能夠得人呢?要有秦穆公這樣的,他雖然一時有這個過失,馬上就能覺悟,反省自己,發誓以後自己要用賢能的人,就說明他的心量是很寬的。那麼這個知道一個是能容,一個是不能容,這是做國君的治理國家千頭萬緒,這是一個最重要的要領。這個要領把握住了,那你是垂拱而治,自己不必那樣勞心勞力,國家自然治得好。講到這裡,下面再休息一個時候,再繼續。
學人根據徐醒民教授論語研讀視頻字幕整理,如有錯誤,敬請各位老師指正,不勝感激。南無阿彌陀佛。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大學筆記第十七講发布于2024-05-13 16:3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