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醒民教授讲 中庸研讀
未改心肠热,全怜暗路人。
但能光照远,不惜自焚身。
中庸第二十一集
各位同修,我們繼續研究《中庸》,上回《中庸》講到了「故大德者必受命」,說到那裡為止,今天開始我把經文念一小段,各位可以對照一下。
子曰:無憂者其唯文王乎。以王季為父,以武王為子,父作之,子述之。
我們就從這裡開始研究,從這裡開始到後面,祭祀父母的「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到那個為止,這一大段古人把它算是一章。這一章就是解釋,文王、武王他們都是聖人,父子都有聖人之德,繼續地…,先是作諸侯,然後又得到周家的天下。這一大段是藉孔子來評論他們的道德。
現在開始就說,孔子就講了「無憂者,其唯文王乎。」他這是講文王,在周家還沒有作天子的時候,文王是殷紂王那個時代,在西邊的一個小國家,是一個國君,叫西伯,那個諸侯名,他的爵位叫伯,西伯昌,文王的名字叫做昌。孔子說文王是後來,武王伐紂成功以後,尊稱他的父親叫做文王。他說文王沒有憂,「無憂」是,一個人你說誰沒有憂愁的事情啊!任何人都有的,要說無憂的是誰呢?「其唯文王乎」,唯有文王他是沒有憂的。為什麼呢?下面就解釋了。
「以王季為父,以武王為子」,文王上面就是文王的父親,是王季,文王的兒子是武王。他的父親,以王季為父,父親是有聖人之德,武王是他的兒子,武王也好。要解釋這一椿事情,先要看看周家的歷史。根據《史記》的《周本紀》裡記載,周家的始祖叫做后稷,后稷是在堯帝的時代就做了農業方面的官職了,他的職務是屬於農業這一方面的。到了舜帝的時候,他繼續做農業這一方面的事情。從后稷傳了好幾代,傳了好幾代,傳到十二代的時候,有個古公亶父。古公亶父就是《中庸》裡面所講的大王,大王養了三個兒子,大兒子是泰伯,第二個兒子就是虞仲,小兒子就是季曆。這三個兒子當中,古公亶父認為小兒子——就是後來周文王的父親,就是季曆,認為他這個人很好,將來對於,那個時候周家還是諸侯,對於周家將來國家的事情,他能夠治得很好,能夠發展起來。但是依照那個時候的制度,「國君」的位子要傳給長子的。古公亶父有這個意思,沒有說出來,可是他的長子泰伯就瞭解了,這在《論語》裡面都說過的。長子泰伯後來借著一個理由向古公亶父請了,等於現代人向父親報告之後,他要到遠方去,到了現在南方的江蘇這一帶。長子泰伯到了南方吳國,春秋時候,現在的江蘇那個時候是吳國。在泰伯那個時候還不叫做吳國,就是在南方。他的第二個兒子虞仲,看見長子——他的哥哥到南方去了,後來也離開了,離開了周家那個地方。這樣一來的話,剩下第三個兒子季曆,季曆到後來就繼承古公亶父,國君的位子了,季曆生的兒子就是昌,後來叫做西伯昌。那麼西伯昌,文王的兒子就是武王,叫做發,發就是發展的發,這個歷史。我們大概瞭解之後,再看《中庸》裡面這幾句話,「以王季為父」,王季,這個人是很有道德,也很有才能,所以以古公亶父就看出來了,他將來對於周家國家大事,一定能夠把國家大事治得好,能夠發展出來,可見得他是有道德、有才華的人。至於武王呢?那當然不必說了,他能夠率領天下的諸侯,把殷紂王的政權推翻了,伐紂成功,而建立了周家的天下。
瞭解這個事實以後我們再看,孔子講:文王,他可以說是,無憂無慮的一個聖人。因為在他的上頭是王季,是他的父親,他的兒子呢又是武王,這兩者都是了不起的人。為什麼呢?下面就解釋沒有憂慮的這個道理。為什麼沒有憂慮呢?就是說,「父作之,子述之」,所謂「父作之」,各位可以看鄭康成的注解,鄭康成的注解說,「聖人以立法度為大事」,一個聖人——這是講在位的聖人,那個時候王季,王季是聖人,他是西邊一個國家的諸侯,有位有德的一個聖人。既是有國君之位的一個聖人,他就要立法度,建立法度。所謂法度是什麼呢?就是一切法則、制度,這個法則由聖人制定下來以後,就是治理國家一個大根大本,要遵照這個法度來治國的,所以這是一件大事情。這個「子能述成之」,「述」是什麼呢?父親,聖人建立法度之後,這種大事情,這個「子」能夠把它接著來辦理。
所謂「述之」是什麼呢?就拿王季來講,王季制立法度,就拿『禮樂』來做代表,制禮作樂之後,文王就能夠按照他父親,也就是王季按照他所立下來的『禮樂』制度,照這個制度來實行。這個實行,後來怎麼成就呢?文王有一個兒子,在文王手裡面繼續實行,實行實行之後,後來到了武王,接替文王的位子以後,武王繼承文王國君的位子以後,又能夠把文王所奉行王季所立的那個法度,來加以完成。這個所謂完成,這就是「述成之」。
所謂「父作之,子述之」,「父作之」就是文王的父親制禮作樂,立下那個法度,他是「作」。文王根據父親所制的法度來奉行,那叫「述之」。到了武王,繼續來奉行這個『禮樂』,不但奉行『禮樂』,而且能夠推翻殷紂王那個暴虐的政權,建立周家的天下,這就是「成之」,所以又有武王這個兒子,能夠加以「述成之」。
那麼這樣看起來,把聖人治理國家以至於平定天下,這一椿大事情,一直由祖父、父親、兒子,三代能夠「作之」、「述之」、「成就之」。因此就文王來講,他在這個中間,父親作之,兒子武王來述成之,上下都是聖人,他自己當然更是聖人了。以這樣的情況看來,這在歷史上很少有。就是在周家以前,周家以前是殷朝,殷朝以前是夏朝,夏朝以前的時候,堯舜。堯舜當然是聖人沒有問題的,這是大聖人。可是要知道,堯帝的兒子是丹朱,丹朱沒什麼才能,治理天下是能力不夠的,舜的兒子商均也是不行。所以像堯舜這兩位大聖人,他們兩位的兒子都不能夠做到「父作之,子述之」。可見得周家文王三代能夠「作之」、「述之」、「述成之」,這是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孔子說,「無憂者,其唯文王乎」。
這個意思就是說周家,遠的不必說,遠的是后稷,后稷也是了不起的,他能夠教一般人種植五穀,做這些農作、從事農業,這個道德,這個功德是了不起的。從后稷一直到古公亶父,周家這個德一代一代積下來的,積這個『道德』。特別是從古公亶父,古公亶父認識人,他的三個兒子當中,本來他三個兒子都是有道德的人。如果說是稍微差一點,你想想看,他的長子泰伯,他能夠那樣很輕易地就把國家讓出去嗎?他能夠不動聲色地離開他的父親,跑到南方去,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他的長子、第二個兒子,也都是了不起、有道德的人。不過特別的是第三個季曆,就是王季,從王季到文王、到武王,祖父到孫子這個三代都是聖人。以這個聖人相承下來,累積下來這個周家的天下,得來的不是靠武功得來的。
它是前面講的「受命」,受什麼呢?受的『天命』,這個『天命』是從哪裡來,『天命』是從『道德』來的,我們學《中庸》,學《中庸》的目的是要學成為聖人。學成聖人的話,那就要培養自己的『道德』。『道德』從哪裡培養?『道德』就是像大王、王季、文王,以至於武王,他們沒有為自己,是為天下人來辦事情。可以說是大公無私地來辦政治,這樣的辦政治,就是積德累功,把這個德積得愈多,一天一天積下來。功就是做那些事情累積起來,一天一天累積起來很多,他是由積德累功下來,才成為聖人。
下面就接著講,周家得的天下,它怎麼得來的,它的來源,接著就說了:
武王纘大王、王季、文王之緒。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顯名,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
這是解釋周家,由於前面「父作之,子述之」,這種立的法度著眼點都是為天下人來『制禮作樂』的,這樣做了那麼多的功德。所以這裡講武王,武王是什麼呢?「纘」,「纘」這個意思,照鄭康成的解釋,「纘」是什麼呢?繼也,就是繼續的繼字,「緒」是什麼呢?「緒」是做那些事情的事業,當業字講。周武王,「纘大王、王季、文王之緒」,這個大王就是古公亶父,從古公亶父,大王就是制立很多的法度。這個中間有王季、文王,這些事業。這些事業由武王「纘之」,「纘之」就是繼承,由武王來繼承他的祖上好幾代以來的這種事業,到他手裡,就是到武王手裡,在武王手裡,武王本人開始繼承文王位子的時候,還是西伯的一個國君的地位。國君的地位之後,他那個時候「壹戎衣而有天下」。
「壹戎衣」這有不同的解釋,按照鄭康成的解釋,各位鄭康成的解釋,這個各位可以看一看。「壹戎衣」的衣字,他說:「讀如殷」,殷就是殷紂王的那個殷。這個『衣』為什麼讀殷呢?在鄭康成的注解,他說這個「衣」應該讀殷字,衣就當殷字講,就是當殷朝的殷字講。這個殷跟「衣」有什麼關係呢?他說,齊國人,齊人,齊國就是現在河北這一帶,比山東再上面,山東北邊,山東省的北邊是齊國,現在山東在那個時候是魯國。鄭康成他的家鄉就在齊國這些地方,齊魯這個地方,他知道,他說齊國人念殷朝的殷字,讀音就讀成「衣」字,殷就念成「衣」字了,所以這個「壹戎衣」,就是「壹戎殷」,他是這個解釋。
「戎」是什麼呢?戎是當兵字講,兵器,是武器。「壹戎衣」,照在鄭康成的解釋,到了武王這個時候,他一用了兵,他一旦用了兵、出了兵,就能夠把殷紂王這個殷家滅掉了,打敗了殷紂王,把殷家的天下滅掉,建立周家的天下。他是這個解釋。
另外的一種解釋,這種解釋根據《尚書》,《武成篇》裡面有一句話,武是周武王的武,成就是伐紂成功的那個成。《尚書武成篇》裡面有一句話叫做,「一戎衣,而天下大定」,這是說武王「一戎衣」就推翻殷紂王的政權,而建立周家的天下,而定了天下了。在那一句話裡的意思,「一戎衣」意思就是說由武王,「衣」就是當衣服講,「戎衣」就是著上軍裝,古時候的軍裝戴的盔甲這一類的,也是屬於軍中,防衛武器這一類的,作戰用的叫做「戎衣」。《武成篇》那一句話講,「一戎衣」,一旦穿上了戎裝,「衣」就是衣服,一旦穿上「戎衣」的時候,而『天下大定』了。『天下大定』就是由武王把天下平定了,伐紂成功了。在這裡這個解釋,就是把「戎衣」不是當殷朝講,是當衣服講,穿的軍中作戰的服裝來講的。雖有這兩種講法,意思還是一樣,就是到了周武王的手裡,他一用兵的時候就把殷朝打敗了,有了周家天下。這是說明武王繼承他的大王、王季、文王這個事業,由於他一旦用兵的時候,就有了周家的天下。
那麼這個定了天下之後,你看他這個「身不失天下之顯名」,所謂「天下之顯名」,他本身雖然是由用兵得的天下,可是他跟成湯王放桀是一樣的,湯武革命,他是革命之戰,他是弔民伐罪的,以弔民伐罪這種武功建立天下,對於他聖人的『道德』這種名聲是一直保有,保持他弔民伐罪這個好的「顯名」,所以「身不失天下之顯名」。
「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尊為天子」,有了天下之後,就做了天子了,所謂天子是受了『天命』來治理天下的,治理天下是天子之尊,受到天下人的尊重。「富有四海之內」,「四海之內」就是周家那個時候的天下,他所治理的那些天下人,包括他的土地、一切的人民,可以說都為他所有,所以叫富有四海之內。
「宗廟饗之」,「宗廟」就是他的祖宗,古時候無論諸侯、天子,一旦有了國家的時候,天子有了天下的時候,就要建立「宗廟」,建立「宗廟」就是,「宗廟」裡面是供奉祖宗,歷代的祖宗都在「宗廟」裡面,供奉在裡面,供奉在裡面是定時候的來祭祀。定時候祭祀祖宗,就祖宗來講的話,他就「饗」,來享受他的子孫的祭祀。
「子孫保之」,「子孫」,不但他本身,子子孫孫都能一直保持這樣的祭祀。這為什麼呢?中國的文化,從天子到諸侯,以至於到一般人,要講究什麼呢?報答根本。我們一個人,我們這個人身是怎麼來的啊,從父母來的,沒有父母哪有我們這個人呢?父母還有父母,就一直推,推到始祖。這樣的時候,凡是從我們的父母開始往上推,都是有恩於我們本人,既是有恩的話,我們就不要忘記。祭祀祖宗,就是要報答祖宗的恩德。
天子也好,諸侯也好,除了「宗廟」祭祖宗以外,還要建立「社稷」,「社稷」是土地的,因為中國是以農業立國的國家,祭祀土地的神明。社是「社稷」,祭祀「社稷」是報答,凡是我們生活的來源,古代那些教我們怎麼樣取得生活的資源,這些人都是有恩於我們的,「社稷」之神就是管理這些事情的神明,所以要建立「社稷」,要祭祀「社稷」之神。這裡是講宗廟,「宗廟饗之,子孫保之」。
再下面就說了。
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禮。斯禮也,達乎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為大夫,子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為士,子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喪,達乎大夫。三年之喪,達乎天子。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
這一段就是接著上一段講的,上一段講文王上有王季、下有武王,這個三代「父作之,子述之」,然後建立周家的天下。「宗廟饗之,子孫保之」。這裡接著講,講武王,這是稱讚武王的這種『道德』。他說:「武王」「受命」,武王『受命』,由於「周公成文武之德」,武王「受命」之後,由周公來「追王大王、王季」,繼續這一段的歷史。
這個講「武王末受命」,這個「末受命」各位看看,鄭康成的解釋,「武王末受命」這個「末」字當老字講,到老的時候才「受命」,這就是武王到年紀老的時候。按照鄭康成講,武王「受命」在什麼時候呢?「末受命」,從武王什麼時候開始?在殷朝殷紂王的父親叫帝乙,帝就是皇帝的帝,皇帝的帝,乙就是甲乙丙丁的乙,帝乙那個年代,武王出生,武王出生到以後,到他伐紂成功那個時候,這個時候周武王年歲,已經有六十多歲了,所以是「末受命」。鄭康成解釋這個末當老字講,到老年受命。到老年「受命」的時候,這裡講「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因為武王到老年受天命,伐紂成功沒有好久,他就去世了。沒有好久就去世,周成王——武王的兒子,繼承他的天子的位子,但是成王年紀小,由周公代理成王來治理天下,就是攝政,由周公攝政。周公攝政也是繼續文王、武王這種德業,就是「成文武之德」。這兩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武王伐紂成功,已經到老年的時候了,沒有好久就去世、就死了。成王雖然繼承天子之位,但是年紀小,那麼由周公——周公旦,周公旦就是武王的弟弟,就是成王的叔叔,由他來攝政代理天子,由他代理天子,他也是「成」,完成了文武之德。完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所謂「追王」是什麼呢?「大王」原來是在西方一個小國家的國君,「王季」也是如此,「文王」也是如此,所以這個「大王」加個王字,王季原來是「季曆」,現在加個王字「王季」,那麼文王原來是昌,名字叫昌,後來叫做文王,這個都是後來追的,追王的,「追王」那個王當動詞講,就是後來追加上,把「大王、王季、文王」,講這個「追」字,只講「大王、王季」,因為「文王」那個時候,死了沒有好久,武王已經成功了。那個時候武王伐紂成功,還是藉文王的名義的,所以在這裡講「追王大王、王季」。
再下面講,「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禮」,「大王、王季、文王」都追為王,都叫做王。那個時候三代天子都稱為王,這跟後來不相同的。後來比如說,漢朝以後,劉邦建立漢朝以後,他把他的子弟封了很多王,後代這個王跟三代那個王,不相同的。三代天子才稱王的。這個時候,武王成功以後,周公繼續代理天子,所以他追贈「大王、王季」為王,為天子,至於說「先公」,先公是大王以前的,一直到「后稷」,都叫做先公,這個以天子之禮來祭祀,不要追贈王了。
說到這裡,休息幾分鐘再繼續。
學人根據徐醒民教授論語研讀視頻字幕整理,如有錯誤,敬請各位老師指正,不勝感激。南無阿彌陀佛。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中庸第二十一集发布于2024-05-13 16:3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