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醒民教授讲 中庸研讀
未改心肠热,全怜暗路人。
但能光照远,不惜自焚身。
中庸第二十二集
各位同修,我們繼續剛才講的那一段,「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武王末受命」就是到晚年,到了老年的時候,「受命」得了天下,後來由周公來代理天子,完成「文武之德」,把原來的「大王、王季」都追加為王。大王以前的祖宗,不要追加為王了。那麼就是「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禮」,「先公」就是指的,從「王季」以上的祖先一直到周家的始祖『后稷』,這些祖先都叫做先公,那麼用天子的禮節來祭祀這些「先公」,就不必追王了。那麼下面就解釋,為什麼「祀先公以天子之禮」,這就講「斯禮也,達乎諸侯、大夫及士、庶人」。這個禮,就是周家以天子的禮祭祀他歷代的祖先,這個禮,「斯」當此字講。「斯禮也」就是此禮,就是這樣的禮制「達乎諸侯」,一直通達到,「達」就是到達的意思,一直到達什麼呢?諸侯、大夫、士、庶人。諸侯以下,怎麼說以天子之禮祭祀先公呢?諸侯不是天子啊,諸侯以下的大夫、士、庶人更不是天子,那就是下面解釋,一個是爵位,一個是祿位,這兩種、照這兩個辦法來祭祀祖先的,所以下面講「父為大夫,子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是一個大夫,這是舉例子,他的父親做卿大夫,他的兒子做一個士,士是一個普通的讀書人,那麼這樣看起來,怎麼葬法子呢?「葬以大夫,祭以士」。在喪葬的時候,父親剛死了,剛死了就是辦理喪事情,辦理喪事情這個喪禮,喪禮之中有葬,就是埋葬。葬禮的時候,就用死者,因為父親他是大夫,就是大夫之禮,來辦理喪葬的事情。在祭祀的時候呢?喪事、喪葬事情辦完了,到以後定期的祭祀。這個祭祀就用兒子的『祿位』了,俸祿,他的俸祿他做到什麼官位,以他的官位那個禮來祭祀的。這個禮就是周公在周家的天下,周公制定的禮,他是這樣規定的。
如果是「父為士,子為大夫」,父親是一個讀書人,是一個士人。而他的兒子做了卿大夫了,做了大夫之官了,那麼父親死的時候,以士禮來辦理喪葬的事情。辦理喪葬事情完了以後,在祭祀的時候,那麼就要「父為大夫,子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為士,子為大夫」,葬以士來辦的,祭呢?就用大夫之禮,來辦理祭祀了。這個禮為什麼呢?在葬禮的時候,以死者為主。在祭祀的時候,主祭,以主祭為主。祭祀的時候,子是主祭人,既是子是主祭人,那就用兒子他的『爵位』,他是什麼職位,就以他的職位的禮節來行禮。這就說明了,周公前面講「成文武之德」,用天子之禮來祭祀大王以上的歷代「先公」,大王以上的歷代先公,不是天子,是一個小國的諸侯而已。這就是說在祭祀的時候,以主祭人的身份,這個時候主祭人的身分他是天子了,所以用天子之禮,來祭祀他歷代的祖宗。這種制度,一直貫徹到天下各國的諸侯,卿大夫、士,還有普通的民眾——「庶人」,「庶人」就是普通的民眾,「庶」當眾字講。
下面說:「期之喪」,「期之喪,達乎大夫」,這個「期」是一年的,守這個喪期一年,這是守一年,這個「達乎大夫」。這個意思就是到了一年之喪。這是指的「達乎大夫」是什麼呢?「大夫」,這個講喪服有五服,五服最重的是斬衰,就是現在大家都知道孝子穿的麻衣,麻衣就是披起來也不要連綴起來,那叫斬衰。斬衰次一等的叫齊衰,那個麻衣可以把它縫起來,縫成一個衣服的形狀。齊衰下面叫大功,大功下面小功,第五個叫緦麻,緦麻就是很精細的麻做的衣服,這是喪服。大夫這個期年,「期年之喪,達乎大夫」的意思就是說,一年的喪期,大夫可以降為大功的喪服,這是就旁系的親屬來講的。直系的親屬這個還不能辦的,直系的親屬,他就按照該穿什麼樣的喪服,就穿什麼喪服。這個「期之喪,達乎大夫」是指旁系的親屬來講的,這個「期之喪,達乎大夫」。但是三年之喪怎麼樣呢?三年之喪是重要的喪了,是父母之喪「達乎天子」,三年之喪就是天子,天子父母死了,他要守孝三年。「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為什麼天子有父母之喪,天子也要守呢?下面講這是父母之喪,父母死了,這個喪禮沒有貴賤的,你天子也好,諸侯、卿大夫,以至於一般民眾,不問是貴是賤。「無貴賤」是不問、不管,不管是貴是賤,一律地要遵守三年之喪。這個什麼呢?這個三年父母之喪,這是最重要的一個『禮』,一個『喪禮』,不能夠因為一個人的地位是貴是賤,而有所不相等的,這是一律同等地要守三年之喪。
這種『禮制』,講這個有什麼用意呢?看前面講「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這種禮制,周公制禮作樂,完成這個禮樂制度,不但是周天子,周家本人要這樣遵守,而且要把這個禮樂制度,推及到下面這一句「達乎諸侯、大夫及士、庶人」,推及到天下。這是就周天子來講,你做了天子以後,你追贈你的祖父、父親,來做天子這個名義,有這個名份,歷代的祖宗用天子禮來祭祀,這是你報答『根本』,盡了孝道了。這不但你周家這樣盡孝道,周天子也把盡孝,報答根本的這種孝道要推廣,推廣到天下的各國諸侯、大夫,以至於一般讀書人,甚至於到一般民眾。中國這個文化是了不起的,那麼由於這種孝道,報答祖宗,不要忘記『根本』,這是我們中國講的文化它的『根本』,有這個『根本』來辦政治,他是實行仁政的。為什麼呢?他不實行仁政的話,就對不起祖宗。那麼因此有這種文化,他必然是做天子也好、做諸侯也好,甚至於在國家做一個公務員,都要大公無私地來為民眾辦事情。那麼講中國的政治,孔子講的政治學就是這個政治學,就是從孝道開發出來的。這個孝道開發出來以後,這個文化的『根本』,從春秋,這個還不是春秋,在西周那個時候,從西周到東周、春秋、戰國,一直到漢朝,漢朝以後一直到清朝,都是講這個道,講這個孝道。
所以今日之下,我們若說是要講政治,要教人家學政治的話,儘管我們現在一般是注重講西方的政治學,但是你真正的要把中國政治做好,這個『根本』不要放棄了,必得要從那個『根本』上來學。這個『根本』的孝道,一方面你自己辦政治,要把握這個『根本』,一方面你也要把政治什麼呢?除了你辦行政以外,你還要把這個放在教育上面,把這個孝道來教育天下人。唯有這樣的話,你辦政治,政治教育,你才能真正地把天下治得好。這一章是讚美文王、武王以至於周公這種的道德,他的這種道德就是從孝道發出來的。孝道從哪裡來的啊,孝道就是從各人本性上發出來的。我們學中庸,子思在這裡舉出孔子讚美文王、武王、周公這些道德,就是教我們學文王、武王、周公所注重的孝道,這是重要的。我們從這裡學、這樣地學,一方面我們你不管做任何事情也好,你對天下人都有益處的。也就是你學聖人,你就這樣從這裡開始學,你學聖人怎麼學法?學聖人就是必得要去了自己私人的利益,要為天下人來謀求福利,純粹是利他的,不是利益自己,從這樣學你才能夠把聖人學好,學成為聖人,重要的意義在此處。
下面又是一章了,又是一大段,我們先念一小段。
子曰: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廟,陳其宗器,設其裳衣,薦其時食。
先讀這一小段,孔子,這還是孔子講的話,說子曰,子曰就是孔子說了,「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這個達是什麼呢?是通達,可以說武王、周公對於孝是通達了,講這個孝實在不容易,《十三經》裡面有一部經叫做《孝經》,那完全講孝道的。我們今日一般人看《孝經》的人不多,各位有時間的話,最好把《孝經》找出來,好好看一看,那裡講孝道講得非常完善。《孝經》講的很完善學到的,完全學到了,那就是孝通達了。周家的周武王,武王的弟弟是周公旦,周公是聖人,孔子最敬佩的一位聖人。所以孔子說「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其就是指的他們,他們對於這個孝是通達了。怎麼說是通達呢?下面就解釋了。「夫孝者」,這還是孔子說的話,孝是怎麼講呢?孝啊,「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這個「志」,比如說,父親的意志,他的心志,父親的心志沒有完成,他的兒子來繼續,繼續他父親的志,把這個志完成了「善繼人之志」。就是說他父親的志,他做為人子就應當把父親的志繼續下來完成。
「善述人之事」是什麼呢?這個事是事業,父親所做的那些事業,由兒子把它很好的很完善的。述是把它表現出來,把它彰顯出來,事情是一種事業,也是一種做得有很明顯是績效,把它表現出來,這叫「善述人之事」。事是事蹟,述就是把它能夠表彰出來。這兩句都叫善字,所謂善字是什麼呢?是從好的一方來講。比如說周家王季、文王都是有道德的這些志事,事就是事業,志就是做的那些功德,這是善、這是好事情,他要繼述。假使說,這是假設的話,假設一個父親他做的事情是不善,不善是什麼呢?父親做盜賊的事情,父親偷盜人家的東西,這個做兒子的就不要繼承,所以這裡講「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都是就好的一方面,道德這一方面來講的。武王、周公就是把他的祖上,祖父、父親……一代一代的這些善事,他能夠繼、能夠述,能夠完成。
還有,「春秋修其祖廟,陳其宗器」,春秋的祭祀,春秋兩祭,春是春祭,春天的祭祀,秋是秋天的祭祀。在春秋這兩個時期來祭祀的時候,「修其祖廟」,這個修祖廟是把宗廟裡面祭祀一切所需用的那些,包括祭器種種這些事情,都要很完備地按照禮儀把它辦理得很完善。「陳其宗器」,宗器是祖宗的那些祭器,祭宗廟的那些祭器把它陳列出來。
還有「設其裳衣,薦其時食」,「裳衣」是先祖所遺留下來的衣服,祖宗在世所穿的衣服,祖宗不在世了,那個衣服保留下來。到了祭祀的時候,祖宗穿過遺留下來的衣服,這個時候,在祭祀的時候還要把它拿出來。「設其裳衣」是什麼呢?在那個時候,祭祀的時候,古時候祭祀,由一個人來扮演祖宗,這叫尸。把祖宗穿的衣服,「設其裳衣」,把這個裳衣交給扮演祖宗的那個人,讓他穿上接受祭祀。「薦其時食」,薦是呈獻的意思,奉獻的意思,奉獻時食,時食是四時所祭的那些所用的食物。
還有,宗廟之禮,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貴賤也。序事,所以辨賢也。旅酬下為上,所以逮賤也。燕毛,所以序齒也。
這個繼續講祭祀的時候,在春秋兩次修祖廟,「修其祖廟」就是把祖廟,我們現在一般的習俗,一般民間是清明節掃墓,那不是在宗廟裡面,是掃墓,掃墓是什麼呢?把墓地上的草,雜草把它除一除,這一類的。「修祖廟」,「修其祖廟」,在春秋兩次祭祀祖廟的時候,也是把祖廟把它修飾修飾,把它整理整理,打掃乾淨,然後「陳其宗器」,一切的這些等等。
下面就講了,前面那一段講的是在祭祀之前那些預備的事情。現在再說「宗廟之禮,所以序昭穆也」,所謂昭穆是什麼呢?按照周家的禮,宗廟裡面,天子的宗廟有七廟,天子以下要減少。昭穆在這裡講,在天子的宗廟七廟之中,在太祖廟裡面,所謂昭是什麼呢?左昭右穆,太祖居在當中,太祖當中,在太祖的左邊是昭,右邊是穆,這個以父子的排列。比如說,太祖在當中,那麼父呢?在左,子在右,左昭右穆,昭穆就是這樣把它排列起來。這是序數爵位的,爵是當位來講,序這個爵位什麼呢?「以辨貴賤也」,辨是辨別,辨別爵位的貴賤。
還有「序事,所以辨賢也」,「序事」,事是這個事情,序事這個事情是什麼呢?比如說前面講祭祀要用各種祭器,比如說樂器,誰來演奏這個樂器,擔任哪一種事情,在祭祀裡面,舉行祭祀的時候,排定這種職位,各人擔任一種各人的職位。這種擔任這個職位,誰奏哪種樂,誰來擔任其它的哪一種職位,各人擔任一種職位這叫事。序這個事的時候,跟這個序爵不一樣的,序爵是按照昭穆來序、來排列的,他是辨別貴賤。序事在宗廟裡,祭祀擔任職務的時候,他是按照個人他的專業、他的才能,按照個人的才能來擔任他是什麼職務,這是辨賢也,賢是賢能,按照他的賢能來擔任什麼職務,是這樣的。
「旅酬下為上,所以逮賤也」,旅是當終字講,「旅酬」是「下為上」,這個是在祭祀完了,祭祀完了的話,在飲酒的時候「下為上」,「下為上」是什麼呢?比如說在舉杯子舉酒杯那個酒器,下輩的、地位下的人,他先舉杯子來敬上,敬在他上級的,在他地位之上的人。在下的先舉杯,「下」當晚輩來講,晚輩先舉出酒器來先飲酒,然後獻給長輩。這個禮儀,現代人在宴會的時候在飲酒的時候,晚輩向長輩敬酒,敬酒的時候,自己先飲酒,表示對長輩尊敬。這個「賤」是當什麼呢?「所以逮賤也」,「逮賤」,「賤」是當下字講,逮賤是晚輩先敬酒,敬長輩,長輩然後再還這個晚輩,這是「以逮賤也」。這個禮制到現在,先向長輩敬酒,長輩然後再回敬,這個『禮』還是保留到現在。
「燕毛,所以序齒也」,「燕毛」,這是在祭祀完全完了以後,在私人宴會的時候,在普通宴會的時候。「毛」是什麼呢?「毛」是看見人家頭髮,頭髮,年紀長的年紀大的人頭髮變白了或者是花白,年輕的人頭髮是黑的。在一般宴會的時候,這個燕就是宴會,在飲酒宴會的時候,看個人的毛髮,毛髮的顏色,這個時候「序齒」了,齒是年齡、年齒,在這個時候不必序數輩分了。比如說,一個家族裡面的輩分是怎麼呢?有的是伯伯、叔叔輩分長,侄兒的輩分低。但是在這個大家族之中,輩分長的不見得年齡長,有的時候輩分晚的,他是侄兒或是侄孫兒,說不定年齡還比叔叔、伯伯還要長。在這種宴會之中,「序齒」,「齒」是誰的年齡高,從哪裡看出來呢?看他的頭髮白了,他就是年紀高了,在這個時候就是以齒來序數了,這是一個周禮。
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孝之至也,「踐其位」,「踐其位」就是在祭祀的時候,「踐」當升字講,升到宗廟裡面,升到那個位置。按照禮來行其禮,按照禮樂應該,奏什麼樣的音樂,一切依照這個禮所規定的來行事。這個怎麼呢?「敬其所尊,愛其所親」,祭祀就是講究孝道,一切一切都按照禮制來舉行。比如說,你踐位,行禮,你在什麼位子,就行什麼樣的禮,比如說同樣的跪拜禮,行幾次的跪拜,奏樂包括舞蹈,比如說天子有『八佾舞』,這個都有一定的規矩。「敬其所尊,愛其所親」,「敬」,只管敬還不夠,還要加上一個「愛」字,因為宗廟裡面對於祖宗,除了尊敬還要「愛其所親」,敬、愛,這兩者都要具備。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事死如事生」,事奉這個,死是什麼呢?死是,死了沒久,就是在喪事的時候,父母之喪的時候,這個辦理喪事,就如同父母在世一樣,「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亡」是死了已久了,很久的時候了,這個時候雖然在祭祀,還是如同父母祖宗在世一樣,「如事存」。這個「孝之至也」,就是說,不問父母剛死沒久,以至於父母死了很久,包括祖宗已經很久遠的時候了,都把他當做在世間一樣的,這就是「祭如在,祭神如神在」,那是對神明那樣講,對父母祖宗也是這樣,這是「孝之至也」,孝道講到至處了。
「宗廟之禮」以外,還有「郊社之禮」。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宗廟之禮,所以,祀乎其先也。「郊社」,社是祭土地的地神,就是社稷之神,祭社稷的這個禮,這是祭上帝。天子有天下,諸侯有國家,都要建立社稷。就拿天子來講,他這個郊社之禮,他是來祭祀上帝的,奉事上帝的,宗廟之禮祭祀祖宗,「所以祀乎其先」。
明乎郊社之禮,禘嘗之義,治國其如示諸掌乎。把「郊社之禮」,事奉上帝的禮,「宗廟之禮」是事奉祖先之禮,這個都明瞭了,明瞭祭郊社之禮,嘗褅這是按照祭祀,春秋兩次祭祀的這種意義。這個治理國家,天子治理天下,諸侯治理國家,「其如示諸掌乎」,「示」是指示,按照鄭康成的注解,「示」當置字講,置就是放置在那裡。就是把這個事情,你治理天下、治理國家,天下的事情、國家的事情,就放在手掌上那麼容易。「其如」,治理天下、治理國家,你只要明瞭「郊社之禮、禘嘗之義」,那麼你辦理天下的事情,就像看在你手中的那些事情一樣的,看你手掌一樣那麼容易。講到這裡,就是說你把握到「根本」,你按照這個孝道來治理天下,得其根本,那天下就那麼容易治好。
這一段就講完了。
學人根據徐醒民教授論語研讀視頻字幕整理,如有錯誤,敬請各位老師指正,不勝感激。南無阿彌陀佛。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中庸第二十二集发布于2024-05-13 16: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