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醒民教授讲 中庸研讀
未改心肠热,全怜暗路人。
但能光照远,不惜自焚身。
中庸第三十八集
各位同修,我們繼續研究《中庸》,現在我把要研究的經文念一段。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我們先就研究這兩句,「誠」就是講『至誠』,『至誠』,聖人成就了,那是沒有問題了。我們學中庸、學聖人的話,就要學『至誠』。學『至誠』,要「自成也」,這個學不能夠叫人代替我學。懂得怎麼樣學『至誠』了,必得要自己來辦,自己學,那就要實實在在的下功夫了,這個「誠」是什麼呢?「誠」是,你要學這個「誠」的話,就是自己一點點虛假都沒有啊,我們辦事情、對待一切的人,都要拿這個誠心來待人接物,這個才是往「誠」上面去學。這個必須要自己實在地去做,不能敷衍,這叫「自成」。
在佛家,一些高僧大德講佛法常常警惕人,他說「各人吃飯各人飽」,你肚子餓了,肚子餓了要吃飯啊!要吃飯,你自己吃,不能叫人家代替自己吃飯,那個辦不到的事情,這是比喻的話。重要的就是「各人生死各人了」,人人都有生死的大問題,這個生死問題怎麼個了結呢?怎麼解決法子呢?個人自己求學。個人求的什麼學呢?求的覺悟的學。佛這個字就是覺悟,就是教人家覺悟。我們中國的儒學也是一樣地教人家覺悟。儒學的目的講到高的境界,也是教人家解決生死問題。孔子就講「朝聞道夕死可矣」,聞道,聞什麼道啊?聞的就是解決生死之道。「聞道」解決生死之道,明瞭了,有辦法可以解決生死了,「夕死可矣」,到了傍晚就死,就可以了。為什麼呢?聞到道了,有辦法把生死問題可以解決了,那不怕了。換句話說在沒有聞道之道,這個生死是冤枉的,糊裡糊塗地生,糊裡糊塗地死,死了以後到哪裡去,自己也不知道,所以孔子叫人家聞道。「聞道」,學了這個道以後,生死問題解決了,那死可以了,死的是什麼呢?聞到了之後,覺得我們這個身體,死是這個身體死,那個《中庸》之道,中庸講的「天命之謂性」,那個性沒有死。聞道是聞了這個性,知道性了,往「率性之謂道」,往率性這個路上去走,自己『本性』開發出來,哪有生死啊?就沒有生死啊。所以聞道最重要的就是要把自己本性開發出來,這就沒有生死了。在佛家那些善知識講,「各人生死各人了」,儒家也是這樣。你要學「至誠之道」,「至誠之道」學到了,生死就了了,本性就是出現了。這個必須自己學,要自己下真功夫,下的是什麼真功夫呢?一切的事情,不要為了自己私人的利害,你做任何事情,不要把自己私心放在上面,這就能夠學至誠之道。如果有一些私心在上面,至誠之道就學不到。所以這裡說「誠者,自成也」,要自己,等於說肚子餓了,要自己實在要吃飯,不能夠拿個碗,盛著一碗飯在那裡,做個樣子給人家看,做個樣子給人家看,人家看是以為你在吃飯,你自己沒有吃下去,結果饑餓還是自己饑餓。我們要在學至誠之道的話,表面上我做出給人家看,實際上全部為著自己的利益,這就是表演給人家看,那就是一點用處沒有,所以是必須「自成」,自己成就。
「而道自道也」,「道」是什麼呢?講究學「至誠之道」,你必得要學『天道』,從學『天道』開始,為什麼「學至誠之道」從天道開始呢?『天道』,比如說春夏秋冬這個四時,春天來了,它不是為大地上哪一部分的人來的,它是為了大地上的人以及萬物來。來了之後,春天該起的春風,把萬物吹開來,讓它能夠好好的生長。該下雨的時候,它就下雨來滋潤大地上的萬物,這是天道啊。整體地來講,古人講「天無私覆,地無私載」,「覆」是什麼?『覆蓋』,這個天空,天空是蓋在這個大地上,拿這個覆蓋做比喻,這就是空氣這個空間啊。我們人在大地上沒有空間怎麼行呢?這個空間不是為某一個特殊的人,為某一部分的特殊人,給你空間。這個天空為地球上整體的,一切的人、一切的物。我們在地球上的人,現代的話,有的感覺空間太小不夠用,有的是空間很大、很廣,這是人造成的。你叫天的這個天空啊,它一點私心都沒有,叫『天無私覆』啊。地『無私載也』,這個大地,它都承載我們人類萬物,我們凡是在大地上的人。我們中國人,它要平等地承載我們中國人。美國人、法國人、日本人、非洲人,這些國家,不管他是哪一個家的人,這個大地同樣地、平等地來承載他們,這叫地無私載也啊。
我們學「至誠之道」,就要學天地之道,天道就是把天地包含在內,就要學天道。學這個天道,就是學「至誠之道」的必經之路,這個必經之路,你叫誰去學呢?叫誰來指導你學呢?「而道自道也」,上面那個「道」是天道。下面那個「道」不讀道,讀「導」,指導、領導。我們學天道,不必要他人來領導我們,也不需要他人來誘導我們,我們自己領導自己。自己怎麼樣領導自己呢?我們就是知道「至誠之道」那麼好,要想學「至誠之道」,必須要學天道,天道是無私的、平等的。我們要學天道就是學這個大公無私、平等。存著平等心,憑著大公無私心,這樣我們對待一切人,辦任何的事情,我們都以這個心來辦事情。我們要從事政治的話,我們就用這個心來辦政治,以大公無私的心,以平等的心來治理國家,這個國家一定治得好。不但把自己國家治得好,而且由於你能夠把你這個國家治好,你可以影響其它的國家,都來向你學習,這個你就做到平天下的功效。你雖然是治理你這個國,只要把你這個國家治得好,你也能夠辦得到平定天下。
平天下並不是說,你用你的能力把天下那些國家,都叫他們來歸向於你,那些國家都變成你的一個國家,由你來統治,不是如此啊。你認為非洲這些國家不好,你要把非洲這些國家滅掉,你到非洲去把非洲的國家變成你的國家,你來替它辦理政治,這個辦不到的。我們中國講『王道』,『王道』是什麼呢?像周文王那個時代,他在殷紂王那個時代,文王是在西邊是個小國。雖然是個小國家,他推行的政治,殷紂王那個時代,三分天下有其二。把殷紂王的天下那些國家,殷紂王統治天下有很多國家。三分天下,這麼多的國家,有三分之二的那些各國的君主都來擁護周文王,他的心向著文王。這個心向往周文王,並不是說文王來行霸道,把那些國家都滅掉了,不是這麼講法。他以一種非常美好的政治,把文王自己的小國家治得一切都上軌道,國泰民安。讓那些國家都來羡慕周文王,那個時候還不算是文王,是西伯昌,都是羡慕西伯昌,來向他學習。換句話說他得了殷紂王三分之二的天下的君主向往他的心了,這是王道。
那麼這個「而道自道也」,我們學『天道』的話,就是學天地的大公無私。我們學天地大公無私的話,不辦政治,我們做一切事情都是存著什麼心呢?不是為自己,是為利益他人。你研究學術,這個學術研究出來是為大眾的,為造福大眾的福利的,自己不要要求那個智慧財產權,你這個就是學『天道』。你辦政治,你全副的精神都是為了民眾,實實在在地把『民之所欲』放在自己心裡。不要口頭講『民之所欲』,相反地,把自己的所欲放在心裡面,那個是假的。真的是你確確實實把民眾的什麼疾苦,你要想辦法把他解決,民眾所希望的,你要替他辦,讓他得到他所希望的那種福利,這就是學『天道』。學『天道』的時候,「而道自道也」,不是人家勸告你,人家勸告你沒用的,你的心與天道相違背的話,人家再怎麼講,沒有用處。
必須學,為什麼學『天道』?『天道』,那個天的心,可以說大得沒有界限的。你看這個虛空,虛空有什麼界限啊?這個太虛空,不但是為我們這一個地球,太虛空裡面,多少個星球都在太虛空裡面存在。太虛空都為著所有的星球,平等地來照顧他們,學『天道』是這樣學法。不要因為有些人說,喔!我不為自己,我為我自己家庭,或者是我為我這個,我作為一個事業單位,我只為我這個工廠,或為我這個公司。那你這個,甚至於說你做一個省長,我只為我這一個省,我這個省以外我就不管了。你這個心距離那個天太遠了,就算是你是為你這一個國,你是美國也好、是英國也好,你美國總統只為你美國一個國好,你也是很誠心誠意地為美國好,別的國家你不管,那你這個距離『天道』還遠得很。
任何一個國家也是,不論是哪一個國家,雖然你是誠心誠意為你這個國家,但是不能平等地為其它的國家。你的國家是人類,是不錯的,別的國家、那些國家那些人,也是人類啊,必須要有平等心對待一切人。不但以平等心對待一切人,而且平等心對待一切的物。不拿平等心出來辦事情的話,你為你這個國家好,損害了其它的國家,那這個與天道相違背。這種事情,別人勸告,勸告不了,必得要自己去做,自導,自己誘導自己。換句話說自己要拿出自己的『良知良能』出來。為什麼要拿出『良知良能』出來呢?有『良知良能』出來,學『天道』才能真正學到。沒有『良知良能』的話,都是有自私自利的在那裡障礙自己,這個『天道』學不到啊。『天道』學不到,一般人說,那我就不學『天道』,不學『天道』是不錯。不學『天道』,我們過去學儒的那些老儒都曾經這麼講的,「你不為聖賢,便為禽獸」。你不向道上面去走,反其道而行的話,別說人做不成,那就墮落到禽獸的那個地位上去了,這個利害一定要明瞭。那麼就是說,必然我們要明瞭這個,我們人到人世間來,好不容易啊。既是到人間來,學了《中庸》了,那我們必得要學做聖人,不學做聖人,那麼我們就不學『天道』,不學『天道』利害在哪裡啊?不學『天道』就是讓自私自利的心,把自己引導、引導到哪裡去呢?引導到畜牲那裡去了,做了禽獸了。這個不是罵人的話,這是真實的話,事實如此,厲害得非常嚴重啊。我昨天在蓮社講《論語》的時候,我舉了一個例子,什麼例子呢?就是昨天聯合報有一個照片刊登出來了,那個照片是美聯社,美國一個通訊社,美聯社提出來的一個資料。有一個螃蟹,螃蟹就是一個畜牲,是水族裡的一個動物,那很奇怪,那個螃蟹的殼上面有一個人的面貌,人的兩個眼睛,有鼻子、有嘴巴,那很奇怪。捉到這個螃蟹的人,他就不敢把牠殺了、來吃了,送到水族館裡去,水族館一研究的時候,恐怕這是假的吧?就把牠養了,養了一個時候,這個螃蟹脫了殼,脫了殼在殼裡面,長出來還是有人的面貌,可見那不是假的,不是人用什麼顏色、用筆,把它在殼上畫出來的,他的外殼脫掉了以後,那個裡面還有人的面貌。
這是什麼道理呢?這就是他這個人,這個螃蟹一定是由人道墮落到畜牲道裡去了。這個人一定過去他的心——私心太重,私心太重,他處處做的事情橫行霸道。我們中國過去有一句俗話,「但將冷眼看螃蟹」,這是比喻的話,比喻一個人,「看你橫行到幾時」。一個人橫行霸道就像螃蟹一樣的橫著走,他不走正路。一個人在人群之中,他不走正路,是橫行霸道的對待人,就跟螃蟹一樣的,看你能夠橫行到幾時啊?一死了以後,怎麼樣呢?墮落了。那就是古人講的話,「不為聖賢,便為禽獸」,做螃蟹不就是禽獸嗎?這個各位你聽了這個話,你可以找找那個現代的,大家都講科學,那個事實出來,科學也承認這個事實,你把聯合報的那個照片找出來看看,還是美國的通訊社,美聯社供應的照片呢?
這就說明,我們學做人一定要學聖賢,學聖賢的好處,學到聖人當然是解決生死問題。就是還沒到那個境界的時候,我們都可以,前面講「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先知道以後,我們就有辦法能夠解決這些問題。這個「而道自道也」,懂得這個好處,必得要學「至誠之道」,不學至誠之道,那個災難就在後頭。不但這一生遇到很多災難,最大的問題一死了之後,我們在世的時候昧著良心來待人,昧著良心來辦一切事情,死了之後就變成畜牲了。變成畜牲還是比較輕微的呢?嚴重的話,現在世界上哪一個宗教都講,有天堂、有地獄。危害人的話,最嚴重的就墮到地獄裡面去了。儒家不是不講,也講,儒家孔夫子就說,「遊魂為變」,「遊魂為變」,人死了以後,這個靈魂到處遊蕩,變來變去,變到哪裡自己不知道。所以必須要「道自道也」,自己要警覺,自己要覺悟,必須要學『天道』。『天道』就要把自己的心放開來,平等的,大公無私的,不但為你這一個國家,要為整個人類,甚至於整個萬物,你這個才是學『天道』,這個必須自動自發地來學,這叫「自道也」。「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下面說,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這個「物」當事情講「誠者物之終始」,是學誠,學好的人,學誠學好的人,是誠者。「物之終始」,他辦事情自始至終有條有理的來辦。他辦任何事情,就是前面講的「而道自道也」,學『天道』,學『天道』的是什麼呢?天是辦一切事情,譬如說這個天,春夏秋冬,春天去了夏天來,夏天去秋天來,秋天去是冬天,冬天去春天又來,四時循環不斷,它沒有休息的時候。「物之終始」,辦的事情,為什麼叫「終始」,不叫「始終」呢?始終一樁事情開始辦成功了,終了,辦終就休息了。這個「終始」,沒有了的時候,辦成功了,終了,終了又開始。就像我們現在一年,一年從春天開始,到冬天是終了,這個一年年終了。就天來講的話,冬天這個終,接著春天又開始,所以講「終始」沒有結束的時候。
我們學『天道』,學誠者,你辦任何事情「物之終始」,你辦任何事情,就是成功了然後又開始,成功又開始,這就是學『天道』。不可以說我這個事情辦成功了,我現在要休息休息了,那就不是學『天道』。學『天道』就是終而又始,終而又始。反過來講「不誠無物」,「無物」這個物,還是當事情來講,「不誠」,不能學天道那樣至誠的話,「無物」就是一樁事情也辦不成功。大事也好小事也好,沒有一件事情能夠成功。
「是故君子誠之為貴」,「君子」是什麼呢?有兩種講法,辦政治的,古時候做天子、做諸侯或者是做卿大夫,都叫做君子,在位的。一種講法,讀書學道的人,也是「君子」,這個君子在這裡講含有兩種意思,一個是在位的「君子」;一個是不在位,讀書學道的人,「君子」。這個學「誠」,「誠之為貴」,以「誠」為最貴了。
這個前面一段是講自己學「誠」,下面一段,不但你自己學「誠」,儒家孔夫子講,聖人講,孔子教他的弟子說,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你要學個君子儒,不要做個小人儒。小人儒是什麼呢?只為自己成就,自己求學修道,自己求解決生死問題,這是小人儒。君子儒是什麼呢?自己當然要求學修道,要求解決生死問題,在你自己這樣學的時候,同時也要幫助他人也這樣學,這叫君子儒。
所以下面這一段就說: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誠者」,你學「誠」的人「非自成己而已」,不是自己成就自己而已啊。成就自己那是小人儒,我自己問題解決就算了,不是如此。學「誠」、學至誠之道的人,前面講學「誠」、學天道,天道,這個天下不是為自己啊。天是為天空裡面所有的那些星球,就我們大地來講,天空是為我們大地上整個地上萬物啊,它自己沒有私啊。所以這裡講「非自成己」,不是自己成就自己而已,「而已」這包含在內就是說,我們既是學「誠」,在學的時候,一方面自己學「誠」,一方面也幫助他人來學「誠」,是個意思。
下面就說得更明顯了,「所以成物也」,我學了「成己」,學成已的目的要「成物」。「成物」這個「物」就是指的一切的人類,為什麼指的一切人類呢?這個要回過頭來我們再想一想,《中庸》開頭就講,「天命之謂性」,這個「性」沒有說是誰的「性」,我們是中國人的「性」啊?還是美國人的「性」啊?還是非洲人的「性」啊?沒有這麼講啊。就個人來講,不是我的「性」,是我的「性」、是你的「性」,沒有這個講法,這個「性」是普遍的,一切人共同的「性」。既是共同的「性」了,我們就是一個體。既是一體的話,我們學不是為自己學,學「至誠之道」也是同時為所有的人來學,這叫「成物」。這在我們學的時候,我們心量就要放開來,同時為所有的人來學,學成功了,一起成功。雖然還有人沒在學、沒成功,我學我就是在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幫助一切人來學,那叫「成物」。
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成就自己,成就自己是「仁」,「仁」是什麼呢?仁慈,存著仁慈,那就是自己明瞭有『天命之謂性』了,我明瞭這個「性」,別人沒有明瞭這個「性」,我要發這個仁慈之心,一定要幫助人家也明瞭有這個「性」,也要把這個「性」開發出來,這就是「仁」,沒有仁心是不可以的。成己的目的就是成就自己的仁慈心。
「成物」是什麼呢?「知也」,這個「知」是智慧的『智』。「成物」是幫助一切人來學成功「至誠之道」,把「至誠之道」學成功,這要靠智慧啊,沒有智慧怎麼行呢?
性之德也,這個仁、智,除了仁、智以外,鄭康成前面講的注解「天命之謂性」的「性」,他就拿金木水火土來注解的。金木水火土是物質,與這個物質融合來講,在我們人的心理來講,有仁義禮智信。仁義禮智信都是從『天命之謂性』,從性裡面出現的、出來的。所以這個仁、智,除了這個以外,仁義禮智信總體說五種都是性德。性德是本性裡面出來的。
合外內之道也,「外」,成物是外,成己是「內」,無論是就外——成物來講,就自內,是成己來講,整體地合起來,都是『性德』。為什麼都是『性德』呢?我剛才就說過了,不問是哪一個人,哪一個地區的人,哪一個國家的人,甚至於我們地球以外的外星人,外星人只要他跟我們人一樣的有情感、有心理,不問他長的是什麼樣子,都是「成物」啊。我們幫助他學「至誠之道」都是「成物」,這些人都是跟我們一樣,都是同一個性、同一體。既是同一個體的話,都是性之德。因此「合外內之道」,「外內之道」就是一切都是一體的。就一體的來講,我們成就自己、成就他人,成物也就是成自己,成自己也是為了成就外物,成就他人,人我一體的。你這樣學「至誠之道」,才是正確地來學。沒有瞭解這個道的話,還存著有我、有他,分開來講,那還是不夠圓融。能夠這麼來學,「合外內之道」,融歸這個『性德』了,故時措之宜也,那你一切時候做任何事情都是適當的,無往而不合適。
這一章講到這裡,也就講完了。
學人根據徐醒民教授論語研讀視頻字幕整理,如有錯誤,敬請各位老師指正,不勝感激。南無阿彌陀佛。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中庸第三十八集发布于2024-05-13 16:34:22